第771章 製略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50
  陳紀眼睛一眯,靜靜的看著楊弘,等待著其後話。

  “如今北方局勢,吾等漢、趙、周、楚四雄相爭,錯綜複雜,難覓良機。然而,國朝當速速抽身於外,棄此泥潭。”

  楊弘斬釘截鐵的喝了一句,如今的北方局勢,跟一鍋亂粥沒啥區別了。不論誰先動手,都要考慮到相鄰勢力可能做出的舉動。但是,楚國坐擁地利,完全可以向大周學習。

  或者說,楚國原先預定的戰略目標,不知道在何時突然轉了個彎~

  頓了片刻後,楊弘繼續說道:“諸君,大漢、周國、趙國實力都不弱。吾等與其相爭,難以博利也便罷了,甚至還有可能樹敵中原。與其如此,反倒不如抽兵南下,轉目長江以南,成故楚之地,拓疆萬裏。而後,以江南為基,以河洛為矛,再爭中原,未嚐不可!”

  仔細傾聽的陳紀不由的點了點頭,楊弘雖然非智絕之人,但目光也沒有愚笨到哪裏去。不過,很重要的一點,其卻沒有考慮到。

  江南之地,即是荊揚二州。

  荊州不多說,劉表全力以赴布略襄樊,水陸重兵皆在漢江。其身不死,荊州不亂,楚國便沒有機會。

  荊州水師實力太強勁了。

  揚州倒是好打,可關鍵打下揚州後又能怎麽樣?如此一來,楚國的疆域範圍一樣被無限拉長,荊州隨時可以截斷長江,將楚國分割成兩處。

  最關鍵的是,打下揚州,誰來鎮守?

  揚州富庶,又有長江倚為天險,若非忠心之士,誰敢保證坐鎮之人不會自行割據?

  “國相,職下以為不妥。荊州劉表手握重兵,又有無敵水師,想要並其地,非數年之功不可。而揚州,縱是占下,荊州劉表大可順江東下,蠶食揚州。而吾江淮之兵,隻能望江興歎!”

  劉曄站了出來,直言不諱的反駁自己上司的意見。在場的沒一個人是傻子,誰不知道取江南以為根基後路,而後北爭中原。可關鍵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代價太大了,甚至很可能還會給他人做嫁衣。

  現在,想要取江南,隻能靜候天機。

  然而楊弘卻是冷嗤一聲,問道:“那本相且問諸位,國朝屯重兵與河洛之間,又能作甚?東出虎牢?西拔函穀?亦或者舉兵渡江?中原四戰之地,一味休養生息,積蓄實力,必然日漸難為。驟時周、趙二國,甲騎俱盛,逐鹿中原,千裏沃野,何以阻之?還是說,諸君認為吾等十餘萬步卒,跑的過天下精騎?”

  “哼!”

  說完,楊弘冷哼一聲,回頭麵向袁術,拱禮言道:“大王,臣以為當伐江東,先盡取揚州。以江左、江右兩地,訓練水師,打造戰船,朔流而上,奪取荊州。於此,國勢既成,縱是北方一統,大王亦可坐於南,稱孤道寡!”

  袁術眼前一亮,不禁衝著楊弘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大將軍張勳,問道:“愛卿以為此略如何?”

  張勳嘴角動了一下,有些難以抉擇。這可不僅僅是讚不讚同一場軍事行動,而是代表著站隊啊。

  陳紀代表的潁川士族,明顯想要將江淮士族給擠到一旁,要不然也不會有今日的劍拔弩張了。楊弘作為江淮士族的代表人物,又是大王心腹,手中握著很大的優勢。但潁川士族也不是好擺平的,比如淮南劉氏,現在看起來已經投到了潁川士族的懷抱。

  自己的選擇,將格外重要。

  “啟稟大王,臣以為可趁漢、周、趙三國無暇南望之際,調兵攻打揚州。”

  張勳心中琢磨了片刻,選擇了楊弘,因為在潁川士族的強壓下,即使有大王寵愛,楊國相也頗是吃力。若是楊弘倒了,自己就能獨善其身?

  “既然如此……”

  袁術正幻想著大楚雄據江南,憑地萬裏,以爭天下的美夢。心中,也是不由自主的打算偏向楊弘。

  然而,沉默了許久的陳紀突然開口了:“啟稟大王,老臣以為不妥!”

  袁術立馬生了一絲不滿,問道:“陳公以為,有何不妥?”

  “老臣鬥膽,敢問大將軍,出兵江南。討伐揚州需兵將幾何?防範荊州劉表,又需兵將幾何?”

  陳紀一句質問,讓張勳也很不高興。出兵多少,怎麽打仗,是自己這個大將軍操心的事,哪輪到汝一司徒廢話。自己剛剛確定立場,扭頭就想插手軍中?

  “司徒公,兵家之事,因時因地,本將心中自有籌謀,不勞司徒費心!”

  “哼,揚州劉繇帳下,大將數十員,盛兵四五萬,更有江東水師兩萬餘人。七萬敵軍,吾國朝少說也要布置十萬人馬,方有一絲機會。而荊州劉表,八萬銳卒,三萬水師,戰船數千艘。而國朝水軍,周船雖眾,然多為小艦,戰力不濟。步卒雖廣,卻要布防千裏之境。何以抽大軍南下,以望東南?”

  陳紀說完,當即便有人附和,皆不認同楊弘之策。

  可楊弘既然提到這一點,又豈會不準備後手?

  “司徒公所言差異,揚州劉繇,庸碌之徒。手握雄兵,坐地千裏,而不圖進取,連一區區越帥都束手無策,其能可見一斑!”

  說完,楊弘又麵向袁術,言道:“大王,臣舉薦一良將,予其兵馬一兩萬,足以平定江東!”

  陳紀眉頭一緊!

  這楊弘今日準備的倒是充分,不過楚國有這般良將?

  “噢~國相欲薦何人?”

  “烏程侯孫堅之子,孫策孫伯符!”

  楊弘嘴角微微跳起,道出一人名字,四下立即無音。

  唯獨袁術,在愣了約摸二三息後,感慨言道:“非國相所薦,孤幾忘伯符也!伯符可在城內?”

  “大王,孫校尉尚在鄧縣,領卒兩千餘,震懾荊北諸寇!”

  楊弘特意點了一下孫策的職位以及功勞,隨後又繼續說道:“大王,前些時日,孫校尉請兵討伐劉表,為其父報仇雪恨。但臣考慮國朝布略,權且壓下了。”

  “嗨,孫文台~可惜了!若今日文台尚在,孤何致於困守中原哉。不過,伯符不負其父威風,雄壯猶甚,孤焉能負其孝心。”

  袁術感慨了一句,說起來當初自己做的也是有些差池。好孫堅歸附後,自己不吝厚恩,收攏其心。

  然而,萬萬沒想到,如此一員天下猛將,居然折在黃祖小兒手中。

  “來人,傳詔伯符,速來洛陽見孤。另外,加伯符為蕩寇將軍,國相府準備印綬等物。”

  “大王,孫伯符年紀輕輕,怕是難以委其重任!”

  陳紀適機插口一句。

  孫策……

  楊弘還真是好打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