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4565
  一如其所言,閻象肅身靜佇,等候著大王的臨朝。

  段煨也跟沒事人一樣,閉目養神,彷佛自己剛才什麽都沒說。

  隻是,殿內的其餘人,可沒那麽容易鎮定下來。所有人都有些心惶,不知道自家大王想要做什麽?究竟是僅僅針對韋氏,還是說針對大多數世家,亦或者針對所有人!

  這長安內城之中,幾乎每一件涉及京官的事情發生,都含射著別的目的。

  更別說這次牽扯其內的,遠遠超乎大家的想象。兩位九卿大員,百餘名朝官,再加上宮中禁衛,總不會簡簡單單的一語帶過。

  閻象和段煨兩個軍政上的頭腦不說話,一些人自然而然就將目光轉向一人。

  前相鍾繇。

  作為奠定國朝基礎的第一位國相,現任的尚書令,鍾繇的地位在國朝之中,一如山鬆,屹立不倒。

  這不僅僅是大王格外的信任,更是所有出身自外州官員的鼎立支持。

  鍾繇自然也是感受到了眾人的目光,隻是自己也不清楚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麽啊。尚書台在國朝署衙中的地位雖然日漸增長,權力也愈來愈重。可如果宮廷禁衛是屬於軍方,更屬於大王的親兵部曲。

  大王隻需要跟閻行吱一聲,而後閻行再與段煨說一句,就完事了。大可繞過尚書台行事,誰也沒什麽由頭說事。

  “諸君且靜候,稍安勿躁!”

  鍾繇回身,衝著身後的百官道了一聲,遂回首靜默不言。同閻象、段煨一般,老神在在,一點都不擔心宮門之外。

  宮衛再怎麽囂張跋扈,也不可能真的傷及大鴻臚和太常。最多也就是做做樣子,拿二人來示威,告誡所有人這條新的規矩,不能越!

  時間一點點過去,直到一聲高唱。

  “王上臨朝!”

  “臣等恭迎吾王,吾王萬年!”

  殿內百官頓時打起精神,俯身作禮。

  這時,高誠才自大殿側麵的廊道走出來,來到屬於自己的王座之前。

  正身端坐,言道:“諸君無須多禮!”

  “謝吾王!”

  眾人遂起。

  高誠輕嗯一聲,抬目一觀,正想說話,突然發現殿內的情況有些不對勁。

  這....

  怎麽少了那麽多人?

  身在長安,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官員並不多,可也絕對不少。這感覺,少的人起碼也得一半了啊!

  怎麽回事?

  居然還有人連朝會都敢不參加?

  或許是看出了自家大王的疑惑,閻象挺身而出,言道:“大王,臣有奏言。”

  “國相且講!”

  看到閻象站出來,高誠也顧不得其他,打算先聽聽閻象要說什麽,一會在追究未到場的人也不遲。

  “啟稟大王,鴻臚卿與太常卿,受阻於宮門之外。宮中禁衛張弓拔劍,直指國朝賢良,如此囂張跋扈,亙古未有!”

  閻象眉毛一橫,持聲高言。

  高誠這才一愣,忽然間想到昨日自己的安排,頓時苦笑不已。

  怎麽會這樣啊~

  擅闖宮門者,可先斬後奏。

  說白了,那針對的肯定隻是一些底層官吏、百姓啊之類的人。畢竟,隻要不是想造反的,給那些官員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擅闖宮門。再加上,此話隻不過是將之前的默契,擺到明麵上來而已。

  誰曾想,這才不過一夜功夫,居然就出了此事。

  “去,傳訊閻行,著其查明情況!”

  金口玉言一出,哪能輕易破壞。

  高誠衝著身旁的內臣輕聲說了一句,而後又看向閻象,言道:“閻相,且待彥明歸來。”

  “臣遵命!”

  閻象緊了眉頭,心中有些不大滿意。但也不宜逼迫過甚,身為臣子,總是要為王上的顏麵顧及一下。

  閻行的速度很快,一整殿的人,等候了不過一刻鍾左右。

  殿門一開,閻行闊步而進。

  “啟稟大王,末將已經查明。鴻臚卿欲入宮中,參與朝會,為軍卒所阻。太常卿為其執言,更欲強闖宮門。宮門禁衛,這才嚴陣以待,拱護城門。”

  閻行的話,多少帶了些顏色。

  高誠點了下頭,沒有往這方麵多想,沉吟了一下後說道:“既是如此,那便先命禁衛放行,容諸君入殿。國朝朝會,事關萬民,不容有失。其後賞罰,由尚書台定奪,務必忠耿,不得偏頗!”

  “諾!末將這便去!”

  閻行拱手應下,徑直出殿。

  鍾繇也抽身而出,俯身應下。隨後回到列中,獨自作思起來。

  閻象輕鬆一口氣,從大王的態度來看,此條禁令,也並非嚴格至極。雖然對韋端、杜翕二人會作以處罰,但令出尚書台,那就不是什麽大事了。

  殿內一時間也陷入沉靜,所有人都在等著宮外官員的到來。

  而宮門外,剛剛得到消息的張治,嘴角微抬一下,衝著杜翕和韋端一陣嗤笑。

  這作態,自是勾起杜翕心中的怒火。

  若非旁邊韋端扯住,隻怕又要耽擱片刻。

  周圍禁衛隨即讓出道路,恢複先前的排查。餘者諸官,接連入宮,快步朝著宣德大殿去。

  行走在森嚴的宮中幹道之上,踏著那一塊塊白玉石,韋端情不自禁的趕上杜翕的步伐,來到其身側。

  “老兄,端已是無用之人,還值得大王如此利用?”

  杜翕回了下頭,邊走邊說道:“賢弟差矣,大王仁厚之君,心胸似海,又豈會在乎先前些許矛盾。”

  “嗬嗬~”

  探清杜翕並不了解內情後,韋端也不再說話。

  眾人很快來到宣德殿外。

  “啟稟大王,鴻臚卿與太常卿,攜諸臣子,已至殿外。”

  “許!”

  “諾!”

  殿門再度打開,韋端、杜翕二人並肩入內,其餘人也紛紛整列好隊形,進入殿內。

  “臣等誤朝會之時,罪莫大焉,還望王上懲處!”

  見麵先請罪。

  畢竟,失期可不是簡單的罪名。

  真要嚴格算起來,丟官去職都是尋常。

  “起身吧!”

  “謝大王!”

  一群人迅速歸入朝列。

  這場朝會,也終於可以開始了!

  “段公,且與諸君言下河東之局吧!”

  高誠起了個頭,段煨應聲而出,拱禮應諾。隨後麵向殿門,喚了一聲:“奉上輿圖!”

  殿門再開,十餘名禁衛,張著一麵方寸尺餘的輿圖,進入殿內。接著,自有內臣尋來掛架。龐大的輿圖往上一披,垂落而下。

  “諸君麵前的輿圖,便是吾大周河東、左馮翊東部、京兆北部、弘農北部輿圖。其中縣邑、橋渡、馳道、要城、大河山川,皆印於其上。另外,河東北部的西河、太原,東麵上黨、河內,亦有繪記。”

  “如今,晉漢司徒王允,於前些時日,調集步卒三萬,駐紮界休。屯騎三萬餘眾,駐於離石。趙國大將顏良,率軍三萬人亦屯在上黨高都。趙國長公子譚,率眾五萬,屯於懷縣。兩國大軍,聚兵囤糧,對吾朝河東虎視眈眈。”

  “眼看大戰將起,河東兵力尚不足兩萬人。不過好在民眾頗多,青壯皆可用之守城。但其所處局勢,仍舊嚴峻非常。趁此大戰未起,吾等正當未雨綢繆,以應付此戰。”

  段煨在輿圖前走了一圈,向殿內人盡數說了一遍河東的局勢。不過,並沒有人有太多的驚訝,因為這些事情,他們都從別的渠道略有了解。甚至,馮翊的大軍正在馳援河東。

  “為了應付此戰,某已調李式、樊稠二位軍將,率兵南下。具體的作戰部署,參軍部也已定下方略。唯一的缺憾就是馮翊援兵,急促行軍,糧秣輜重冬衣,皆有少缺。”

  段煨又道出一句,轉頭看向閻象。

  “閻相,調配物資一事,還要勞煩汝多多操勞了!”

  “中尉放心,此事本相會安排妥當!”

  閻象沒給段煨好臉色,看都沒看其一眼,目視前方,口中溜出一句。

  段煨也毫不為意,回身麵向高誠:“大王,備戰一事,各軍已經準備就緒。隻帶將令一下,涼州諸軍,亦可回援河東,以保城土。”

  “好。不過此戰局勢未明,前將軍處又要防範宋羌、鮮卑,各軍權且勿動。”

  “諾!”

  段煨應聲回到原位。

  高誠環視一周百官,問道:“諸位,河東關乎吾國朝安危,任何人不得玩忽職守,務必全力準備,以付茲事。”

  “臣等遵命!”

  場中沒有任何人持反對意見,這不同於大軍遠征,而是保衛疆土。消耗的錢糧,自然是比不上大軍出擊千裏之外。而且眼下大河凍期將至,於防守一方的周國來說,兵力、輜重的往來也都更加方便。

  “除此之事,便是廢除佃戶製度了。閻相,如何籌謀,告之諸君。”廢佃一事,早早就在決策圈子內定下事宜。今日放到朝會上說道,也不過是為了告訴所有人,廢佃必行。

  閻相應下,回身看向殿內眾人,尤其是韋端的身上,多停留了片刻,似乎意有所指。

  “佃戶之製,行之數百載,弊害頻生。豪紳惡吏,多迫百姓,以致縣邑不靖,地方不平。故而,國相府奉王上之命,出廢佃之製,除以舊製。”

  說到這,閻象頓了一聲,又繼續說道:“國相府曆時月餘,終匯國朝各處佃戶。時至今日,仍有佃農近六萬戶,三四十萬口,侵吞百姓,謀取國利之甚,莫過於此。”

  “自即日起,廢佃之製,正式布告天下。凡所有佃戶,悉數劃入諸縣,分予耕田,以田製效之。世家、豪強,土地繁多,則可以錢貨為利,募之百姓,春耕秋收。所雇之人,每日予其錢貨,不得低於以工代賑之數。”

  “再有,佃製既除,舊製也需要除去,更以新製。”

  隨後,閻象林林總總說了數十條舊製,或是除之,或是改進。

  動靜不算太大,高誠也知道打壓世家不是一時間就能夠搞定的,需要慢慢的來。

  “還有最後一條。”

  說完,閻象再度抬起頭,向著諸官言道:“新的田製,嚴禁私自買賣!”

  此話一出,殿內不少人都驚呼了一聲,隨即頗有些雜音嗡嗡作響,眾人議議。

  不過,一些家大業大的人物,根本就不考慮這一點。

  相反,若真是如此的話,對於他們有著莫大的好處。

  因為,世家等級的分化,徹底定型。

  一個家族從豪富到豪強再到世家,都有著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尤其是成為豪富這一階段,還不算太難。稍後懂些貨殖之道,也能達成這一成就。

  但到豪強就不一樣了,夾在中間,左右難為。

  他們想要跨入世家的行列,就得需要家族子弟,一連幾代的當官,其次便是積累名望,以及疏通關係了。

  當官還好說,豪強們雖然沒有那麽大的能量,但培養家族子弟還是可以做到,無非就是成就的大小罷了。但積累名望,需要大量的資金。

  所謂的積累名望,也就是散財施德,行仁善之舉。

  尤其是天災**之際,最是良機。然而,需要錢,大量的錢!

  世家又不一樣,名望已足的家族,雄財闊綽,他們可不會指望那點田地掙大錢。好在他們一路走來,積累了深厚的底蘊,隻要繼續保持現狀走下去就行了。

  中小世家,又是一副模樣。

  他們想要更進一步,勢必就會牽連到其他家族的利益。那是,沒有錢財開道,想要把事情辦法也不容易。

  “肅!”

  內臣一聲尖呼。

  有些嘰嘰喳喳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啟稟王上,若是農忙之際,雇戶稀缺,勢必導致田野荒廢,又當如何?”

  “若爾等自感家中田地過多,人力不及,可奉於國朝,充為屯田。上計過後,以錢帛予爾等即可!不過,非千畝之上不可!”

  閻象搶先一部,將事先商議好的解決方案,道於那名挺身而出的官員。

  話音剛落,杜翕匆忙出列,拱禮言道:“啟稟王上,臣家室之內,有上田百頃,良田千二百頃,數目之多,耗力之大,非臣闔族數百人所能耕也。臣願悉數奉於國朝,資以國事!”

  杜翕一句話,再度激起千層浪。

  不過,這次沒有議論之音,全都是心中遍起波瀾。

  這吃相,未免有些太難看了!

  不等有些人反應過來,楊氏、耿氏、衛氏、裴氏等緊隨高誠腳步的世家,立即挺身而出,悉數將族中田畝,奉之於國。

  整個過程如同走流水賬一般,爽快利落。

  看的大多數人目瞪口呆,最終,迫不得已之下,隻能盡量的將腰包掏出來。

  今個大王擺出的這副架勢,就是要將他們一網打盡了。隻是,就不知道日後究竟有沒有別的利益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