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氐兵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393
  蘇則在下辨一停留便是十餘日,一方麵是為安穩這些氐兵的軍心,另一方麵便是針對於益州了。

  下辨大營的氐兵,並非皆是白馬氐。楊駒當年部族也不過六千多帳,後來加入了不少從山中走出的小部族,逐漸成為萬帳大族。

  眼下,大戰一起,本就驍勇善戰的氐兵,可謂是全民皆兵,悉數而出。兩萬氐兵,幾乎涵蓋了歸附氐人中,上至五十五歲,下至十四歲的所有男丁。

  僅是白馬氐便出一萬兩千餘兵,其中下辨有八千人,不乏一家父子兄弟齊上陣的情況。家中男丁盡出,上邽、西縣一帶隻餘老弱婦孺在內。

  自去歲始,至今已近一年半載之久,這麽長時間,那些氐兵思念家鄉、親人之情,必然滿腹。

  自己巡視三軍,並非要檢查部隊的訓練成果以及戰鬥力,更多的是為了安穩軍心。

  其次,便是南望巴蜀了。

  正所謂得隴望蜀,如今隴地盡在周國轄下,望蜀已經望了好幾年了。可惜,諸事繁多,計劃也趕不上突如其來的變化。

  也導致了現在大周嚎嗓著南下巴蜀好幾年,卻至始至終都沒發出一兵一卒。反倒是蜀兵,於去歲周兵兼顧不暇之際,趁機出兵直抵上祿。

  你說這讓大周的臉麵往哪放嘛!

  好吧,這是個極其牽強的借口。隻是啊,看著國朝與關東大戰連連,諸將戰功赫赫,自己乃國朝第一位都督,卻隻有去歲擊退鮮卑這麽丁點功勞。

  照這樣下去,不出五年,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必然要被其餘人趕超。雖然自己也明白,身為大王的義弟,不會不重用自己。但自己並不怕功高震主,自己也不會走到那一步。

  自己需要的是給怡兒打下雄厚的政治資本,讓其更上一層樓。

  自己很幸運,當年年輕氣盛,一時興起,與大王結八拜之交。誰曾想,今日那個青氣未褪的義弟,已是坐西東望的雄主。

  隻要拿下巴蜀,大周代替大漢成為新的王朝,有極其大的可能。甚至,再不濟也能與關東並雄百載。

  自己與大王結義兄弟,位列貴胄輕而易舉。怡兒比龑世子大了二歲,但已進入世子殿下目前的幕府。與長安四英傑、諸太學學子、上林學子多有接觸。

  可以預見,自己百年後,怡兒足以撐起蘇氏大梁。

  但一切的關鍵就是,自己在軍中的地位,還不是就此停滯不前的時候。

  巴蜀,或許就是自己最後的一場戰功。日後,想要繼續在軍中積威,於蘇氏無益。

  攻打巴蜀,對於任何一方勢力來說都是很大的難題。而且,不論是從北向南,從東向西,都是一樣。

  四塞之國,名非虛傳。

  從大巴山、米倉山到巫山,到長江,再接武陵山、七曜山、大婁山,回到益南長江、岷江。接著西麵的龍門山、邛崍山脈,再連上秦嶺。整整繞了一個圈,大山、大河……

  山水無窮,連綿無際。

  而想要在這方圓千裏的大山重重包圍下,攻入成都平原,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好好好思量。

  沿途的險關要塞,不用多說。

  關鍵是那漫長而狹隘的糧道,才是重中之重。

  攻打巴蜀,最方便的便是自荊州,沿長江一線西進。沿途雖山峽、暗礁無數,但隻要水軍足夠強大,舟舸眾多,最大的難題糧道起碼解決了。

  大周眼下入蜀的道路隻有兩條,一是大軍走斜褒道直入漢中。以漢中為屯兵、屯糧要地,積蓄兵馬糧秣。

  二是出奇兵,以精悍銳士,走陰平道,翻越群山,直擊江油,進逼成都。但這條道路險要無比,蜀兵也並非毫無戒備。孤兵直進,一旦遇阻,隻能退去或是進入綿綿大山,另尋密道繞過。

  如今,犒賞三軍,尤重氐兵,為的自然是選拔那些善行於山林之中的精銳。隻可惜,氐兵對於南邊一帶並不是很熟悉,因為那裏還是羌人眾多。

  宋建的勢力正處於這其中,大周又與羌人有不解之仇,世事難料啊!

  端望眾山良久,蘇則暗歎兩聲,撥馬回身,率眾親衛回營。

  山腳之下,一座不算大的營壘,突兀其間。左右叢林茂密,溪水湧過。

  約莫兩千餘人,駐紮在此。

  這裏是氐兵布置在最南麵的一座軍事據點,立於山頭,俯視陰平道。溪水東邊,尚有一座險隘下立,置兵卒三百。

  蘇則一回營,營內諸將自是相迎。

  “大都督,從陰平出兵,並非良策。陰平道,愈是靠近蜀地,愈是險要。反倒是吾武都一帶,卻僅有這一處,可謂之險要,但又非獨此一途。”

  行走間,楊駒感歎一句。

  蘇則點了點頭,事實正是如此。蜀兵攻武都,遣一兩萬人,便能直破諸寨,兵臨上祿。涼州兵想要入蜀地,兵力越多,越是難有作為。

  地勢如此,非人力所能為也!

  “千裏,則也僅是權且一觀罷了。前些時日,長安信使至冀,國朝尚在商議是否出兵巴蜀一事,未有定論啊。”

  “大都督,討伐巴蜀,國朝議論經年。去歲大豐,兵精糧足,想來伐蜀一事,必當成也!”

  “不錯,巴蜀口戶眾多,沃野千裏,甲備鬆懈,不足與漢兵、趙兵相提並論。且劉焉去歲發病,至今未聞痊愈。如此良機,大王豈會放過。”

  “就是,就是。拿下巴蜀後,吾大周複先秦之勢,掃並天下,易爾!”

  周圍幾員重將,紛紛聲言。

  蘇則神色自若,揮手示意眾人無需多言。是否伐蜀,自由大王一言而決。

  自己隻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即可,待來日伐蜀,效命罷了。

  一行人剛靠近中帳,身後轅門處,一快騎奔來,高呼言道:“大都督,急報!”

  蘇則眉頭一緊,回身相視。

  信騎奔至眼前,翻身下馬,躬身送上信報。

  身旁親將蘇正,接過戰報,去下封泥,取出其間信紙,交由蘇則。

  打開一觀,蘇則麵色兩轉,隨即虎目直視營外高山。

  “大都督,發生了何事?”

  馬騰見蘇則麵色不定,不由疑惑出聲。

  蘇則嘴角微揚,環首諸將,言道:“立即傳信冀城,速調第四軍、氐兵南入漢中。所儲倉廩,盡發漢中。再傳信長安,言第四軍已南下,速請大王調兵馳援,部署涼州軍事。”

  “嗯?”

  眾將心疑不定。

  無令調兵,這可是犯了國朝大忌啊!

  “大都督……”

  馬騰遲疑了一下,還是打算勸一句。可話未說完,便聞蘇則言道:“壽成,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眼下天機難覓,當速發兵。否則……”

  “機不可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