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追贈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384
  宗員率軍回到井陘關。

  井陘關坐落於山穀之上,居高臨下,其側穀道林立,確實有利於防守。但同樣,井陘所在之地地形的狀況也導致這座關隘,並不能扼守諸道,隻能起到威脅敵軍側後的作用。

  沿途過了幾道立在穀道中的軍寨,宗員來到朱儁中軍大營所在。

  隨後,一路直奔中帳,打算尋朱儁好好詢問一番。

  見到朱儁時,其正在營內望樓之上,左右將校林立,端視穀中諸軍營盤。

  “末將拜見太尉!”

  宗員上前,拱手拜禮。

  朱儁回頭看了一眼,順口言道:“宗將軍,本將知汝心中疑惑甚多,權且莫問。”

  “這……”

  宗員麵上更是不解,苦澀溢溢。

  旁邊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勸言一句:“宗將軍,太尉腹有謀略,大可安心。”

  “諾!”

  皇甫堅壽給了個台階,宗員也順梯下牆。畢竟,太尉不想說,自己就算是吼破喉嚨,也肯定問不出來什麽。

  默默的來到諸將之中,伴隨著朱儁眺望營盤,觀之良久,也未曾發覺什麽門道。

  朱儁也不曉得在想什麽,一言不發,讓宗員心中糊塗非常。

  直至日落西山,朱儁方才長歎一聲,言道一句:“國事唯艱啊!宗將軍,明日汝率本部兵馬,駐守後營,接應糧草。”

  “末將得令!”

  宗員應聲接令。

  隨後,朱儁又安排其餘將校各自職司,至始至終宗員都沒明白太尉所做安排的用意。

  難道,真如一些謠言一般,太尉要投晉漢嗎?

  懷著奇異的心思,宗員領著自己帳下將士,來到一座破舊的村落處,就地休整。

  夜色過半。

  宗員來到了皇甫堅壽的營中。

  皇甫堅壽,皇甫嵩之子,深得朱儁重視。去詢問朱儁,宗員感覺自己很可能什麽都得不到。反倒不如,探探皇甫堅壽的口風。

  “宗將軍,請!”

  親衛掀開帳簾一角,向著宗員躬身作禮。

  宗員探身入帳,這一進去,當即給嚇了一大跳。

  隻見,朱儁正襟危坐,麵帶笑意,注視進入帳內的宗員。旁邊皇甫堅壽、皇甫酈、朱皓三人亦在此中,皆目視宗員。

  “夜半之時,還要勞煩賢弟前來,儁多有不當啊!”

  “……”

  宗員嘴角一苦,擠著臉色言道:“太尉說得哪裏話,是末將魯莽了!”

  “坐吧。”

  朱儁揮手示意宗員落座,又詢問道:“賢弟有何不解,盡可相問,老夫知之必答。”

  “末將不敢,隻是員不明白太尉緣何輕棄長城關口?”

  “長城關口,確為天險,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棄之可惜。然,非若如此,怎使賊軍入甕!”

  朱儁沒有遲疑,頓了一下,便回了宗員緣由。

  “太尉的意思是,此為詐降?”

  “對,詐降!”

  “王允非凡之徒,若其不中計,又該當如何?”

  “賊軍必入甕也。”

  朱儁信誓旦旦的說了一句,似乎拿捏住了晉漢將校的心思。

  宗員沉默了一會,心中糾結了半天,才遲口再問:“太尉,今天有二日,當何分之?”

  話音一落,帳內幾人便齊齊凝視朱儁。別說宗員了,即便是朱儁之子朱皓,也心懷疑惑,摸不透父親的心思。

  朱儁老目沉淪,明晦交替,頓了片刻,幽幽歎道:“國難自中平始,董賊、高逆犯上作亂,壞吾江河。更兼朝有奸臣,以應逆賊,使國家不寧。先帝憂憤難平,敕二位皇子,分據兩州,以保大漢社稷久存。當今天子,乃陛下親詔,以嫡長子繼承大統,順應天命之舉。協皇子為權臣所迫,擅覬大位,有負先帝之命,乃亂臣偽逆之流。爾等切記,嫡長繼承製,乃大漢祖製。今上無恙,便輪不到協皇子!”

  “末將等謹記尊誨!”

  這下眾人心中仿佛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紛紛鼓奮應喝。

  不比晉漢,趙漢權柄,為趙王袁紹及其百官掾屬掌控。其下諸官皆效忠於趙王殿下,但他們這些朝廷忠義之事,卻是陷入兩茫之間。

  效忠今上,那幾乎就相當於效忠袁紹了。其次趙王短時間內封王、加九錫,也使得他們心中大為反感。

  晉漢則不同,廟堂之高,悉數為先帝尚在時,充斥國朝的大臣名士。他們一直都聚集在大漢這杆旗幟下,王允雖權傾朝野,卻也從未有違製之舉。隻可惜,協皇子登基,名不正言不順!

  不過兩日功夫,朱儁便已與張揚、張燕秘密聯絡,約定時日,伺機奪取井陘道,直入冀州腹地。

  而此時,兩軍在代郡的交戰,才剛剛傳回長安。

  對於袁紹與王允的戰爭,長安並沒有心思去參與,也沒那個精力。

  曆經數月之久的休整,各部兵馬兵馬悉數布滿兵員,嚴加訓練,以望早日恢複戰力。各軍之間駐防地點、中低層軍吏展開調換工作,這其間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軍心的動蕩。

  但相交於即將到來的大肆封賞來說,那點動蕩真的算不得什麽。

  上至軍將,下至兵卒,都在期待著這次封賞獎罰。

  不論是與楚國的洛陽之戰,還是與鮮卑諸胡延綿千裏的大戰,周國各軍大多數都上了戰場。不管斬獲如何,兩場國戰的大勝,足以讓所有人都被此餘澤。

  八月中旬。

  國朝首先公布對於戰死將校軍士的撫恤,林林總總,望之發麻。

  第三軍軍將李堪、副將梁興、師帥梁寬、敦煌太守張恭、武威太守黃華、涼州守備副將王國、師帥習仲、酒泉太守黃衍、張掖太守趙楠、北地太守傅信、安定太守龐沐,以及韓遂帳下大將陽逵、鞠演。

  僅是軍政千石大員以上戰死沙場者便有二十餘人,其下掾屬、軍吏死亡者數百人。尤其是第三軍、韓遂軍、京兆守備軍、原羽林騎、原驍騎校、三個子弟師、河西四郡、安定、北地。

  吏員死者不計其數,兵卒百姓更是有數萬之眾。

  得幸於兩場大勝,高誠也毫不吝嗇,反為國朝捐軀者,悉數爵加一等,由子嗣承繼。撫恤錢糧加倍,滋養烈士家屬。

  此外,於藍田縣南百裏外秦嶺山修建王陵。將東南鼎湖延壽宮殘城,改為共葬墓陵園,倚王陵葬之英傑。

  追贈故軍將、左中郎將、關內侯李堪為漢陽亭侯、鎮東將軍。諡曰肅,陪葬王陵。

  追贈敦煌太守張恭,為敦煌亭侯、涼州刺史。諡曰烈,陪葬王陵。

  追安定太守、關內侯龐沐,贈大司農、臨涇亭侯,由其子龐恭承之。諡曰惠,陪葬王陵。

  餘者數十人,盡有追贈無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