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君臣相交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329
  公孫續走了。

  帶著身旁百餘親衛,縱馬西去,直奔西河。

  世子的離去,對於眾將士打擊很大。他們效忠燕王,效忠燕國,也同樣效忠於世子。

  燕國滅了,燕王死了,世子就是他們的主家。

  可現在……

  軍心低落,不可避免。

  趙雲也知道眾將士的心思,別說他們了,自己心中都感覺突然少了什麽。

  隻是,人各有誌吧!

  自己要報效大漢,世子想要延續燕國社稷。

  其去大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周王待人仁厚,先王與世子與周王雖未曾有過交集,但亦曾無甚紛爭。去了周國,或許還能如魏王一般,承燕國社稷。

  不求王公,哪怕是一侯國,都足以慰世子之心了。

  行至平城,趙雲便率餘下的諸騎,收拾行裝,南奔晉陽。

  依大將軍布略,道人趙軍退去,自己要馳援晉陽。隻是,晉陽方向,朝廷大軍雲集,有十餘萬眾。趙軍兵力雖不少,可僅是那連綿群山,便足使其頓兵要隘之下。

  疑惑歸疑惑,趙雲還是堅決的遵呂布將令,趕往晉陽。世子一走,帳下諸部也急需休整一番,恢複士氣。

  晉陽,是個好地方!

  也確實是個好地方!

  高聳入雲的宮中樓宇之間,年近十一歲的大漢天子劉協,已經褪去了渾身童稚。

  佇立在護欄之側,手持一本韓非子,明亮的目光,俯瞰著整個晉陽城。

  大漢萬裏疆域,短短數年之間,分崩離析至此。天下諸侯紛爭,宵逆群起,據州割郡,肆虐縣邑。

  長安成了周國的國都,洛陽成了楚國的國都,鄴城成了趙國的國都。

  唉~自己緣何長大如此之慢!

  想到此處,滿懷壯誌的劉協,也不得不垂下龍首。

  “啟稟陛下,王司徒求見!”

  一名宦官快步入閣,伏身匯報。

  劉協身形一轉,麵色張喜,言道:“快請司徒入閣。”

  說完,劉協整理衣襟,正身端坐案前,靜候王允覲見。

  稍後,一名半百老者,華衣錦飾,翩然入內。

  “臣允,拜見陛下,陛下萬安!”

  王允俯身作揖,聲洪音亮。

  劉協急忙起身,虛扶一下,言道:“王公不必多禮!且安坐!”

  “謝陛下!”

  王允再躬一禮,落座右首。

  隨後,劉協揮手示意周圍宦官、宮婢退下。這才興致勃勃的向王允問道:“王公,前方戰事如何了?可有捷報獻闕?”

  王允眉頭微微皺了一下,頷首作答:“回陛下,戰事尚持,無甚捷訊。”

  聞言,劉協張口抬手,啞口稍頓,短歎一聲,默不作語。

  “陛下,老臣與諸公卿謀劃得當,此次大戰無需擔憂。倒是陛下傷年幼,正當汲學之時,萬不可分心他處。”

  王允帶著一絲訓誡的口氣,躬禮勸言。

  劉協嘴角一苦,言道:“王公,朝廷與趙逆數十萬大軍雲集太行,戰事成敗關乎國運,朕又豈會心無所慮!”

  “兩軍交戰,乃臨陣大將之務。陛下既有憂慮,又能如何,難不成君臨陣前,禦駕親征?”

  說到這,王允的口氣已經算是非常嚴厲了。接著,又繼續說道:“陛下乃天命之子,當放眼天下,而非一軍之爭。老夫日漸年幼,能為陛下保駕護航的時日,已然不足。此期之間,若陛下才無所學,國朝何以為繼,老夫又有何麵目去見先帝!”

  “王公,朕受教了!”

  見王允動氣,劉協不禁暗自自責,抬禮致意。

  “陛下身係大漢社稷之重,萬民之望。三軍之爭,由公卿布籌廟堂,責大將臨陣督導。陛下無需盡知,唯善用人爾。州郡政務,亦有牧守、諸吏處置。陛下承國之治,以孝道繼之,待人以恩威,納言以忠懇,賞罰以律明即可。如此,國朝必興。”

  “王公,吾大漢以儒道之國,而朕習讀韓非子這般法家著作,是否有些不妥?”

  說到學業,劉協看著眼前的韓非子,疑惑的問向王允。

  王允眉頭一展,不怕陛下不學習,就怕陛下習讀諸冊,卻一無所問。

  “老臣鬥膽,敢問陛下,治國以何為重?”

  “這……吾大漢以孝道治國,自是孝道為重!”

  劉協不假思索的說道,大漢傳承數百年,孝道為國之大重,禮之典要。

  但王允卻是搖了搖頭,問道:“臣多有不敬,再問陛下。必欲烹乃翁,幸分吾一杯羹,出為何處?”

  “……”

  王允話音一落,劉協便愣神失色。

  出自何處?

  這根本不用想!

  高祖所言,子孫又怎會不知。

  劉協一下子陷入迷茫之中,高祖此言可謂是大不孝之語。偏偏高祖並天下後,又以孝道治國,頗有相駁。

  “陛下,敢問漢楚之爭,誰勝誰負?”

  “吾大漢!”

  “那麽,陛下明白了嗎?”

  “這……還請王公賜教!”

  劉協雖然聰慧好學,禮儀得體,但終究還是一名十一歲的孩子。

  “陛下,孝道治國,並非有誤。然此為國運昌隆,安定長遠之用。而亂世之爭,國之重者,一如兵法所雲,奇正相合。以律令治內為正,以陰詐謀外為奇,方百戰不殆。”

  王允不急不忙的繼續說道:“正所謂,律明則吏清,吏清則民治,民治則國盛。律令之重,國之大者。法家律令,雖有嚴苛,然亂世之中當行重典,方醒人心脾,懾其餘膽。且韓非之語,重在變通。秦因變法而盛,趙因易服而強,吾大漢遭此劫難,亦乃舊律晦暗,不行變通,無以強基。”

  “王公欲行變法?”

  這回劉協倒是聰明的緊,當即聽出司徒所言中的要點。

  王允點了下頭,算是承認此事,言道:“勢與俗化,而禮與變俱,聖人之道也。老臣教授陛下韓非子、法經、商鞅書等,所圖者亦為法變。不過,變法一事,宜緩不宜急。老臣年邁,自為陛下先驅,效商君故事。”

  “王公……”

  劉協探手囈語,心中頗是感懷。

  商君故事!

  商鞅一朝強秦,夕為己法所殺!

  縱觀行變法者,皆無所善身。大漢若是變法,隻怕較於戰國諸國更難!

  四百年來,不僅是漢室深入人心,連帶著漢舊律亦深入人心。

  “陛下,老臣所慮者一,願陛下通熟諸律,諳習權謀之道,得以持之新政,以免臣身死法斷爾!”

  “王公諄諄教誨,朕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