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狼煙起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351
  高平長城鋒燧,三道狼煙驟起,升數十丈,數裏間可望。

  自此燧,延東、向南,數百裏間,群燧紛起,直抵蕭關、冀城、長安。

  蘇則還在處理軍中事務時,收到斥候探報,匆忙登上北城樓,遙而眺望。

  隻見北麵與顯親縣邑相隔的幾座烽燧台,皆蕩起滾滾塵煙。

  片刻後,斥候飛馬來報。

  “啟稟大都督,鋒燧台三道烽煙燃起,當是胡騎南下!”

  蘇則皺了下眉頭,三道烽燧?

  看來南下的胡騎,不下於五萬之數啊。或許,也有可能是那近二十萬胡騎,悉數而來呢,還真是大陣仗!

  “立即召集城內諸官吏,軍中諸將校,於郡守府議事!”

  “諾!”

  茫茫烽煙而起,傳遍千裏。

  不僅僅是涼州,關中長安也是如臨大敵。

  甘泉宮烽燧一起,就直下長安,而後從長安向東西兩側,再度傳訊。

  關中郡國,皆聞訊知警,地方守宰,紛召百姓,入城避難。又堅壁清野,肅清鄉裏,整頓關防,修繕城池。壯勇齊聚,發以兵刃甲胄,壯婦、老弱,悉數籌備守城物資。

  長安內外,更是上下其心。三軍匯聚長安,萬民趨於固城,商賈持以錢貨,工坊悉鑄兵甲。士族子弟齊備甲衣、矛槊,湧入官邸,望以奮勇。

  這若是放到往常,簡直是大周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或者說,換個華夏勢力來攻,恐怕其中多數人想的就隻是坐壁上觀了。

  但是,來犯之敵,乃是胡夷。

  自高祖起,凡數十年,匈奴年年來犯,劫掠百姓,殺之士伍。武帝一朝,奮之國威,百餘年間,胡虜未敢南望。新朝一亂,胡夷趁機而起,再度牧馬南掠。

  得以光武神威,保安平數十載。其後,羌胡複起,無歲不犯,直至今時,已成大敵。

  深受羌胡、鮮卑所害最重者,莫過於涼州、關中。二地士族、豪強、商賈、匠戶、黔首,皆負之深仇。往年間,旦有胡夷入侵,何家子弟不奮勇而起,護持鄉裏。

  今歲,亦不為過。

  經尚書令鍾繇擬署,過國相府,達中尉府,臨於郡縣,募召告於百姓。一時間,關中沸騰,上至四十有餘,下至二八之歲,漢家男兒,有誌之士,皆紛往藍田。

  藍田大營內,京戍守備軍軍將士孫瑞,披甲戴胄,拄劍佇於校場典台。

  下方諾大的校場,盡是關中健兒,摩肩接踵,川流不通。

  自守備軍中抽調的千餘名底層軍吏,候於一側。軍中文吏,點錄籍冊,發之甲衣、兵刃。

  僅是一日之間,藍田成軍一師之卒,謂曰子弟兵。

  不待作訓,就地成軍的第一師子弟兵,由官長軍吏親率,發往甘泉宮。

  鋒燧至函穀關時,亦是傍晚,天色漸暗。

  高誠已經帶著駐守函穀關的一師兵卒,前往河南縣城的途間。

  今夜,注定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夜晚。

  行軍途間,快騎追趕而至中軍。

  “啟稟大王,烽燧台三道烽煙,自西直抵關內!”

  斥候剛報完,高誠虎眸怔瞪,大喝一聲:“關中安定無恙,何以謊報軍情!來人,拖下去,梟首示眾!”

  “諾!”

  身旁閻行也是惱火異常,抽出佩劍,一劍將這信騎的腦袋削了下來。

  左右親衛立即插首於矛,傳示三軍,告以軍士,擾亂軍心是何下場。

  左右軍吏士卒,皆為之一顫,不敢再胡思亂想,隻顧前行。

  隊列也隨之稍遍,中軍親衛部曲扯出空間,杜絕守備師中所有人員靠近王駕。同時,親衛也漸遠護持。

  看到親衛騰出空間,隔絕了一切閑雜人等。高誠嚴肅的表情,立馬變成愁容。

  “大王,先打好這一仗,再言其他!”

  與高誠同駕的郭嘉,看到自家大王神色,自然是清楚其心中在想什麽。

  從西麵傳來三道烽燧,鐵定是聚集在河套的鮮卑、屠各、匈奴大軍南下了。

  唉,何時南下不可,非要逮在這個時候。那信使報的也不是時候,周圍左右守備軍士卒軍吏皆在於側。

  值此大戰之際,胡夷大舉南下的消息,若是傳遍三軍,必然引起軍心動蕩。如此,還怎麽與楚軍交戰。

  聽到郭嘉的勸言,高誠僵硬的點了下頭,眼眸直盯著前方,狠厲之色湧起。

  袁術小兒!

  ……

  南麵伏於山中的趙衢所部,見夜色一落,立即率軍出山,直奔伊闕關。

  陸渾關外,楊秋帶著本部兵馬,也馳行於山道之中,往新城而去。

  然而新城周遭,卻早已布下天羅地網。

  樂就及梁綱二人,正於城門樓中靜坐,候著周軍自投於網。

  “梁兄,伊闕那邊可曾布置好了?”

  閑於無事,樂就也問起伊闕關的布置。畢竟,新城是己軍屯糧重地,但伊闕關可是糧道關鍵。

  “樂兄放心,伊闕關兵馬未動,萬餘大軍嚴守關內。周軍即便是遣別部襲之,也必然無功而返。”

  梁綱的心情非常不錯,畢竟從一開始就坐鎮新城,保護糧秣輜重。本以為混不到什麽大功勞了,誰曾想周軍居然能自己送上門來。

  說起來,周楚兩國,皆知對方屯糧之所。可就是因為道路、險塞,偷襲的成功率幾近餘無。

  楚軍是因為兵多,糧秣重地守備森嚴。周軍來襲人馬少了,就是送菜。多了,又可能導致正麵兵力不足,為楚兵所趁。

  而楚軍則是麵臨著陸渾關、和二崤中艱險的山路,無可奈何。因為即便是到了函穀關,人家也不可能不重視糧秣啊。

  由此,兩國自開戰以來,根本沒想過破壞對方的糧秣,而是展開硬碰硬的正麵對抗。

  如今,周軍偷襲新城,簡直就跟笑話一般。別說沒有大將軍的傳訊了,但是那二三十裏的陸渾山道,己軍斥候還能發現不了周軍的動靜?

  這一切,楊秋卻渾然不知,仍舊堅定不移的向新城移動。

  偷襲新城,從一開始,楊秋便知道這是九死無生的任務。所以,支開了後進小輩趙衢,獨自而往。

  行走間,楊秋時不時抬頭觀望一下山道兩側的山巒,心中逐漸定下心來。

  九死一生啊。

  數千人馬行於山道中,動靜頗大,楚軍斥候不可能發現不了。

  而己軍斥候想要在這山中,將所有敵軍斥候清理幹淨,談何容易。

  要不然,楚軍也不會如此肆無忌憚的將糧秣屯於新城了。

  仰仗的便是這段山路,一有風吹草動,便可傳訊新城。

  偷襲,從來沒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