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魏王卓薨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479
  “大王,增兵並無問題,隻是民夫調動不得。”

  閻象一口道來增兵的關鍵所在,打仗出兵,民夫是必不可少的。運輸糧草需要他們,安營紮寨也需要他們。甚至,連保護糧道沿途設立的據點,有了足夠的民夫後,能夠節省大量的兵力。

  畢竟,民夫雖然列陣而戰不行,可防守營寨、城池還是用得上。

  高誠搖了下頭,言道:“安邑儲存的糧草足夠,而且大軍就在聞喜,距離甚近。吾軍隻需要擊退漢軍的進攻,守住安邑即可。至於民夫,河東足以供應。”

  “既然如此,臣無異議。”

  閻象沒有再拒絕,附聲說道。

  鍾繇、賈詡等人也相繼點頭,先前不出兵是著實沒想到漢軍這麽不經打。現在安邑都到手了,再不打那就有點對不起魏軍的拚命了。

  段煨同樣讚同,順變多言了一句:“大王,那藍田、武功、華陰三地的屯田,臣便命第五雋出兵收之!”

  “恩,當如此!”

  出兵之事定了下來,幾人也迅速回到官衙,布籌此事。

  當天夜間,壽安殿便傳來噩耗。

  魏王薨!

  心裏早有準備的高誠暗歎一聲後,便命人為魏王整理遺容,準備梓宮、冥器。同時,又派人通知已經出宮的薑敘、董白、衛覬等人。

  而後,發信騎向河南、河東二郡傳達惡訊。

  第二日一早,薑敘等人迎魏王遺體出宮,臨時於薑府布喪,以便周國朝臣百官吊唁。

  亦是在此時,在魏王卓停遺之前,薑秉正式過繼給其外祖董卓,擔起董氏一族的延續重任。

  次日,高誠率文武百官,至薑府吊唁魏王。而後回宮,於宣德殿內,敕令董秉承魏王貴位,食邑安邑,許立社稷、祀宗廟。

  接著魏國新任國相衛覬,代魏王秉上請周王,為魏國先王加魏太祖孝武王。

  按照商議好的步驟一步步來,最終,董卓獲得了絕對美稱的諡號。魏太祖孝武王,簡稱魏武王。

  這些原本都應該稟於漢朝天子,畢竟自己、董卓、丁原三人封王,名義上還是漢天子所敕。但現在嘛,漢天子已經除了這三國,自然再無君臣之義。況且,就算漢天子網開一麵,給不給董卓加諡號都難說。

  上頭沒有地位再高的人了,也就隻好由高誠代為加諡、廟號。

  搞定這一切後,由周羽林中郎將薑敘,與魏國相衛覬陪伴魏王秉,恭迎先王柩車回歸河東。原本駐紮在武功的張任部,也擔任起護衛任務,率軍一同前往河東。

  而高誠則是在安排軍政要務後,於次日率羽林、虎賁二禁軍,前往第一軍駐紮之所潼關。

  不論是薑敘、衛覬等人,還是高誠、嚴顏等人皆是自風後津渡過大河。

  風後津,因風後之名而起,其陵寢正在此地,亦稱風陵渡。

  風陵渡與蒲津渡是自關中前往河東最方便的兩個渡口,也是最近的。而徐榮選擇茅津渡河,則是為了拉大漢軍的防守範圍。因為,即便是從風陵渡渡河,也一樣要北上路過蒲阪。

  現在蒲阪為魏軍所有,自然沒有那麽多事情,擇近而行。

  八天後,高誠率軍自此渡過大河,踏上河東的土地。

  而此時,董卓柩車已經在前往蒲阪的路上了。

  消息,早就傳到了處於聞喜城外的魏軍大營。

  第一個消息,是伍習親自帶來的,魏王危在旦夕。這個時候,傅燮率周軍占據汾陰、皮氏,直逼王允大軍後路的好消息,也徹底失去了味道。

  徐榮、李傕、郭汜、裴茂、賈逵等人的心全都吊了起來,為他們的王上擔憂。

  甚至,徐榮考慮到可能軍心不振的情況,還派出信騎,讓傅燮率軍退回來。

  而第二日,快騎便送達魏王薨的消息。同時,也送來了薑敘之子薑秉過繼董氏,更名董秉,承繼魏王王位,食邑安邑,立社稷、宗廟,以及周王代授先王董卓魏太祖孝武王的消息。

  徐榮等人的心中,除了悲切外,又摻雜了一絲別樣的情緒。

  當天夜晚,徐榮派人傳訊身在安邑的裴茂、賈逵等人,前來聞喜。

  而噩耗不斷,徐榮在半夜中被李傕叫醒,隨即便見到一名渾身浴血的信使。

  東麵樊稠、張濟二人敗了,被張揚麾下一員大將,率眾奇襲給殺的大敗虧輸。一萬五千餘人,或死或逃,所剩無幾。而這已經是五日前的消息,至於現在情況如何,猶未可知。

  天色一亮,徐榮便將樊稠、張濟兵敗的消息甩到一旁,帶著李傕以及數日前來到軍前的郭汜,回到聞喜城內,等待著裴茂、賈逵的到來。

  未至正午,裴茂與賈逵便快馬趕至聞喜,尋到徐榮。

  幾人坐在官衙中一間屋室內,屏退左右,清退侍衛。

  “魏王薨了,安邑那邊可已經做好迎接先王柩駕的準備?”

  當務大事,還是董卓喪禮為重,所以徐榮率先問起裴茂。

  裴茂當即拱手回道:“徐將軍,所有事宜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陵寢那邊,也已經派人查驗了!”

  “好,現在無論發生什麽事,任何人都不得幹擾恭迎大王柩架之事!明白嗎?”

  徐榮衝著室內眾人大聲吼道,同時著重看了兩眼李傕和郭汜。

  隻是伍習卻突然言道:“徐將軍,周王以董秉承魏王位,雖許立國祀廟,可卻又有食邑安邑。周王,是不是想要吞並吾大魏?”

  這些話,在長安伍習自知不能說。可現在在河東,大可言之。

  徐榮眉頭一緊,轉頭望向李傕、郭汜。隻見其二人果然詫異過後,皆露出不忿之色。郭汜倒還好些,雖有不滿,可念及周王先前作為,有些不信伍習所言。

  唯獨李傕,咬牙切齒之後,拍案而起:“文良兄!”

  徐榮冷哼一聲,衝著李傕斥道:“坐下!”

  李傕一愣,猶豫了一下,還是坐了下來,慢慢說道:“文良兄,周王雖對吾大魏恩典不薄,可趁此之機,奪吾魏國基業,文良兄可不能坐視不管啊!”

  “李傕,休得胡言!”

  徐榮眼眸一橫,注視著李傕,捋著胡須,威嚴凜凜,而後言道:“稚然,周王仁厚,豈是吾等所能非議。安邑之變,先王及吾等所在安邑親屬,皆被王允狗賊殘害。如今,先王故去,得周王照顧,方能有承繼社稷之人。吾等為人臣,自當遵王命。”

  “可……”

  李傕還想反駁,隻是話到嘴邊,又道不上來。於是憤歎一聲:“嗨!”

  旁邊裴茂卻是出來言道:“諸位將軍,茂在安邑,來時便收到信騎所報。大王已隨先王柩駕,將抵蒲阪,隨同的還有周國張任麾下騎兵。另外,周王禦駕親征,率兩萬兵馬於後,渡過大河,正北來之。”

  裴茂話語一落,室內頓時沉寂。

  誰都能夠看得出來,周王必然要借此機會,並之魏國二郡。甚至,不惜親自率軍前來,以備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