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李義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453
  射策考試在當天傍晚之際結束。

  第二輪答題的時間非常充分,足足一個下午。可麵對那種幾乎喪心病狂的題目,還是有不少人在走出考場後,哀歎連連。

  兩輪考試,兩千多份答卷,也很快有人進行封箱,由數百將士護衛,進入長安城。

  諸多學子們,則是前往臨近的上林文苑處,休憩一夜。因為,等他們走到長安,估計長安都要關閉城門以及宵禁了。

  上林文苑,便是朝廷為諸多學子以及帶隊夫子準備的休息之處。

  廣袤的上林學苑自然是有著充足的客房,足夠容納區區千人居住。畢竟,諾大的上林學苑,總共還沒有個一千學子呢!

  同時,這也是朝廷照顧上林學苑,給他們一個打廣告的機會。因為,誰也沒說上林學苑不招收關中、涼州學子啊!

  至始至終都是目前主管上林學苑的鍾演陷入了牛角尖中,上林學苑已經打出了不知道多少次周國最高學府之一的名頭。

  那也就代表著全國所有大學學子,要麽選擇太學院,要麽選擇上林學宮。太學院再大也最多容納一兩千人的太學學子,多出來的怎麽辦?肯定要去上林學宮啦!

  說到底,太學院隻是最高學府之一,而上林學苑是包含自庠序到上林學宮全套的最高學府之一。

  千餘人進入上林學苑,趁著這晚霞的餘暉,也在欣賞著上林美景。

  地處昆明池畔,上林學苑在地理優勢上,比太學院不知好了多少倍。

  暫時負責上林學苑的學官鍾演帶著一眾夫子,也興致勃勃的帶領諸多學子,遊覽苑景,為日後招募更多的學子做準備啊。

  這次射策成績出來後,中策的人便是麵臨著上林學宮以及太學院的選擇。所以,這是一個大好時機!

  太學院學子原先便有百餘人,再加上之後又被大王塞進去不少功勳子弟,如今有三百餘人。跟其一比,空蕩蕩的上林學宮,就有點尷尬了。

  遊覽良久後,諸多夫子便帶著諸多學子,來到上林文苑的食堂!

  食堂單獨成為一個特殊地段,又分成兩部。前者,有殿室二十餘座,內置桌案數十章。後麵備食殿室八座,匯聚周國各地口味吃食。

  如同平常在外食宿一番,諸學子入了食堂,分於各殿落座。而後,自有仆役上前,列之表單,供諸君點食。

  隨後,盡管飲茶暢聊,不到片刻時間,仆役便端持食物而歸。若想飲酒,此處亦有美酒!

  不過,每人僅限三巡。

  畢竟,禁酒令才剛剛放開一月時間,想要大量供給,那可找不到貨源。平日裏上林學苑壓根就沒酒,今日還是早上自未央宮送來的呢!

  魯肅也身在其中,認識了一位不錯的朋友,同案席坐,相談甚歡。

  李義,字孝懿,馮詡東縣人。

  李義今歲十七,出身寒門,幸運的是之前各校招收學子時,他阿翁托關係進了郡中大學。也因此躲過了那一場恐怖的饑荒,他的父母卻都過世了。

  “孝懿兄,真沒想到是這樣……”

  聽起李義介紹自家境況,魯肅不由哀歎一聲,帶著歉意說道。

  反倒是李義看的很開,言道:“子敬賢弟,義得父母所生,父母所養,更因此才有今日之際會。隻望此次能中策,方不負家嚴在天之靈!”

  魯肅皺著眉頭,不由問道:“孝懿兄,馮詡大饑,兄不誤朝廷乎?”

  李義神色一變,頓了一下,搖搖頭言道:“子敬,為兄先前亦恨朝廷。可在大饑後,義便回東縣看了。大王是明君,關中大水、關中大饑,皆天之命數。怪不得杜府君,亦怪不得大王。麵對這等天災,大王能不惜餘力,甚至拿傳國璽換區區八十萬石糧食,救之百姓!義雖不才,亦知明主。家嚴、家母二人,非是大王之過,實乃天數所致。這若還是漢之馮詡,怕是要不知亡故何多人哉!義,明之是非!”

  魯肅不由肅重敬之,拱手言道:“兄之大義,肅甚佩之!”

  “唉~有何佩之,義虧的孝懿之字啊!今日與子敬相談甚歡,盡釋腹中所藏,幸哉!”

  “得遇兄,亦是肅之幸也!”

  “好,滿飲!”

  “來!”

  一樽酒罷,李義又言道:“子敬,改日義定為子敬引見吾之好友,其亦是武略非凡,仗義之士!”

  “如此甚好,待來日肅亦引兄識得幾位賢弟,俱是當世俊傑也!”

  “甚好,甚好!”

  這一刻,李義與魯肅都盡托肺腑之言,一宴之交,坦誠待之。

  同樣,這也是他們建立關係網的第一步。

  魯肅非是一般人物,禮儀俱佳,才華橫溢,與其相談不過數語,李義便能感覺到,魯肅怕是不是出自普通世家。

  至於魯肅,自己是外來人嘛,能夠認識些關中人物,拓展關係,何不樂焉?

  再者,眼前這李義雖然才華亦是上等,但其大義卻非自己所能比之。不說別的,僅是其父母故去之因,若是自己,恐怕做不到李義這一點。

  吃過晚食之後,魯肅與李義在一名上林學苑夫子的帶領下,來到舍間。

  “此乃校舍,距離食堂不遠。待明日晨起後,二位可往食堂,那裏備有朝食。”

  “多謝先生,學生明白了!”

  李義恭敬的與那夫子行了一禮,稍後夫子離去後,兩人才進入這件校舍。

  這是一個小院,進入之後魯肅才發現這個小院居然有著三四十間屋舍。上下兩層,四周緊鄰,裏麵早有不少學子正在暢談。

  “二位兄台,快快請進!”

  裏麵一人見魯肅兩人站在門口,遲遲未入,不由高聲招呼。

  李義和魯肅對視一眼,相視一笑,步入這個小院。

  “諸位兄台,昌以為上林學宮確實不差。吾有族兄便在太學院中,那裏可沒有食堂以及如此風華麗色!”

  “不會吧,太學院可是傳自大漢,吾周國修繕之,得立高校。怎麽會還比不上上林學苑呢?”

  “唉,趙兄此言正是如此。正因太學傳自大漢,可惜自王莽之後,西都長安太學盡遷洛都,自此荒廢。當年大王修繕太學院時,正值關中疲弊。反觀上林學苑,亦是這兩年才大規模建造,如今更是勝太學院數倍!”

  “原來如此,不過想來日後太學院也一定會重新修繕,而且太學祭酒可是蔡邕蔡大師啊。院中諸博士,也皆是當世名士。”

  “嘁,這話就不對了,上林學宮也未必差到哪去啊。苑中羊衜,其父可是泰山羊續,其與蔡師相交甚密。還有鍾演鍾先生,出自潁川鍾氏,乃是國相之弟。”

  “哎,不說了不說了,今日吾等射策,預祝諸君撥得頭籌。”

  “是極是極!”

  “共飲,共飲之!”

  一群人呆在院落中間的空地,飲酒暢談,直至夜半,方才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