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起居注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447
  “這件事,要記錄在史冊之中,它將是最光輝的一麵!”

  高誠神色激動,不禁站了起來,揚起雙臂,望首北方。

  鍾繇皺著的眉頭,一直沒有鬆弛下來。在這大爭之事,碰見個總喜歡搞事情的君王,還真是累啊。

  自己是真的怕,怕那些世家不妥協,怕那些世家毀了自己參與的大周。

  搖了搖頭,鍾繇不再去想這件事,拱手向高誠言道:“王上,此次饑荒的死傷人數,統計出來了!”

  高誠正在興頭,聽聞鍾繇所言,也不禁哀歎一聲。再無方才之興奮,隻剩下濃濃的死傷和憂慮。

  “老趙,把此書收起來,另外讓史官入殿吧!”

  “諾!”

  老宦官拱手一禮,接過鍾繇遞回的書籍,走入殿後。而後,又出殿,連過兩殿,方將殿內史官帶出來。

  “老奴拜見王上,起居注魚令史到了。”

  “嗯~魚令史,請!”

  高誠探手做禮,麵情很是溫和。

  魚響拱手行禮,拜道:“臣拜見王上,謝王上!”

  說完,魚響轉身走到側旁珠簾之內,取出竹卷筆墨,準備記錄。

  高誠嘴角抽了一下,好吧,肯定是因為方才書籍一事,惹了這家夥生氣了。

  看來,日後抽時間還是要和魚響多多往來啊。畢竟,掌握著自己命門的家夥。

  起居注令史,記錄君主的日常一言一行。說什麽話,都要給你記下來。後人評價你這位君主,就全靠起居注令史的記錄。

  “元常,說吧!”

  鍾繇點了下頭,又看了一眼魚響,言道:“自四月開始,至今七月末,京兆死一萬一千餘人,弘農死八千餘人,扶風死四萬三千餘,馮詡死三萬七千餘,計十萬九千餘人,接近十一萬人。另外,失蹤著約八萬七千餘人,或是逃入山林,或是……為野獸所食。”

  高誠慢慢閉上眼睛,哀歎一聲,問道:“死了近二十萬,各地百姓情緒如何?”

  “各地還算穩定,吾等官府日夜宣傳。輕騎劫掠南陽,王上以重寶換八十萬石糧食,都加以渲染,百姓們都相信了。不過,臣不敢保證無憤恨大周之人!”

  鍾繇沉重的話語,在高誠耳中,卻沒有那麽多的擔憂。

  沒錯,這個時代的人很愚昧,也很無知。但他們都是知恩圖報之人,他們更有一飯之恩,生死相報的崇高品質。

  高誠知道自己做的並不好,起碼在馮詡、扶風最困難的時候,自己將兵鎖道,甚至當做沒看見。但自己也並非無所作為,從一開始威逼利誘張魯,直到那傳國璽換糧食,都是為了維持百萬災民的生命,為了維持大周的社稷。

  “這樣吧,多派些官員安撫地方。現在糧食差不多也能熬到秋收了,一定要保證秋收的順利進行。這點元常可與段中尉溝通,必要時刻,軍隊也能夠幫助百姓秋收!”

  “王上放心,臣稍後便去中尉府。另外,蔡禦史那邊,王上得去勸一勸啊。現在蔡禦史已經帶隊到了馮詡,馮詡受災最重,而且軍隊還在那邊封鎖,再不製止,恐怕朝堂上要起一番封閉啊!”

  鍾繇對自己這個老師,也很是無奈,倔脾氣一上來,誰也拉不住。現在非要去馮詡,也不想想馮詡那場麵您要是見了,到時候怎麽結?

  難道非要把自己這個國相、中尉、內史、大司農等等,都給拉下來?那大周國還過不過日子了?

  “加派快騎,告訴魏傑,務必把蔡禦史眾人安然送回長安。驟時,孤不會委屈了他!還有,也告訴杜畿,著其一同回長安!”

  “王上想要重用伯侯了?如此也好,杜伯侯才華非凡,也能給臣分擔不少!”

  鍾繇似乎對杜畿的回歸,要感到很開心,或許最近的事務確實太忙了。但是,高誠沒這打算啊。

  “嗯~那個元常啊,伯侯還不是時候。孤打算讓伯侯去漢中!”

  “漢中?”

  鍾繇心中失落間又起疑惑,問道:“難道益州有要事發生?”

  “不錯,此事事關重大。用別人,又太過引人注目。唯獨伯侯,才能非凡,又聲名不顯,孤又信得過。”

  “如此也好,讓伯侯出去走一走,也利於其施展才能。不然,在馮詡做一按察使,也未免太大材小用了。”

  “嘁,元常汝居然敢說孤用人不明!”

  高誠麵帶微笑,故作生氣。

  鍾繇也一時被逗樂了,輕揚高笑兩聲。隨後,又言道:“王上,涼州那邊,王上認為誰可為刺史?”

  “涼州啊,孤不打算設刺史了。”

  “不設刺史,雖然權利集於中央,但大多繁雜瑣事,也讓相府壓力倍增啊!而且,沒有刺史監察,吾等難以保證那些地方官員清正廉明!”

  鍾繇說完,高誠點了下頭,說道:“元常所言不差。不過,現在的刺史可不比以前的刺史了。區區六百石官員,竟能指使一群兩千石的郡守,虛權成了實權。今日定下立刺史的規矩,日後便不能再改。早晚有一天,大周的刺史,也會成為現在的刺史。”

  “想要監察郡國,刺史不能用。且待日後再行商議吧,現在相府那邊就多多操勞。蔡禦史那邊,待其歸來,孤會使其抽調人手,前往郡國,督察各官吏!”

  “王上欲讓禦史下到郡國,代替刺史的職權?”

  “不,還不止是禦史。”

  高誠皺著眉頭,腦海中思考著三權分立,到底可不可行。

  郡守治理地方,禦史監察地方、廷尉掌刑法。

  把禦史和廷尉,直接從中央官署變成地方常置官署。

  隻是,也不知道可不可行。

  刺史的作用當然有,它是中央集權的一部分,但是未必非要使這個名頭啊。現在的刺史,聽起來就跟一地諸侯似的。

  再說,現在周國隻有關中和涼州,地盤不大,沒必要這麽著急重新設立高一級的行政單位。

  鍾繇離去後,記錄起居注的魚響也停了下來。

  “大漢初平三年,己巳年、壬申月、辛酉日。王召相繇於宣德殿內議,及議大饑。(戊辰年,關中大水,漫四郡,中,相王號周。王使將斌出漢中,得糧不計。至己巳年己巳月,關中四郡大饑,至壬申月,死民十萬九千餘,失八萬七千餘。中,王責大軍發南陽,奪糧不計,又使傳國璽置糧八十萬石,解關中之饑。)”

  “後議禦史大夫邕,議使將送歸長安,欲絕言路,蒙蔽百官諸民。又議漢製刺史之職,相繇欲請立涼州刺史,監察百官。王另議,言之弊害,或有其意。後,王、相,各歸。”

  合上竹簡,魚響徑直而走。隻留下高誠一個人,坐在案前,嘴角直抽。

  唉,早知如此,自己死皮賴臉的看它幹嘛。現在倒好,欲絕言路,蒙蔽官民。

  嘶~

  還真是一點麵子都不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