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夕陽亭敘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323
  長安古道,夕陽亭下。

  一行車駕緩緩停駐亭旁,楊彪於此而下,擺案亭間,煮酒待品。

  “孩兒見過阿翁!”

  一聲脆響,使閉目休憩的楊彪回過神來,微微睜目看向自己愛子,亦是楊氏嫡子。

  “修兒,今日功課已了?”

  楊彪望著心愛的兒子,麵上表情嚴肅,心裏卻是關懷的問道。

  楊修年方十四,亦是七尺身高,消瘦挺拔,英姿朗朗。抬手作揖微躬,言道:“回阿翁,今日功課孩兒已了,交由阿母批示!”

  行舉之間,家風承繼,得體大方,不失楊氏世代名士之風。

  楊彪滿意的點了下頭,嘴角也出現一絲笑容。能有一個才華出眾的兒子是什麽感覺,此刻的楊彪再清楚不過了。

  今日飯食之後方布學業,不出一個時辰,還在出行之間,便已完了。

  嘖嘖。

  楊彪自認為自己還不算差,雖然比不上當時大儒蔡邕、鄭玄、盧植,可好歹也學識淵博。所考校之題,自然是難上三分。便是那些弱冠之人,也未必敢言一個時辰作出。

  至於結果,夫人遲遲未出,可見一斑。怕不是這小子又是辭藻華麗,吸引的他母親觀閱難舍啊!

  楊彪不說話,自飲一樽,以示心喜。酒盡,楊修複斟滿。

  “吾兒,可善飲酒乎?”

  楊彪突如其來的一問,讓楊修愣了下神,有點不知所措的模樣。心中糾結萬分,良久才拱手認錯:“回阿翁,孩兒先前與好友出遊時,飲過二三回。未曾告予阿翁知曉,還望阿翁責罰!”

  “哈哈哈……”

  楊彪暢懷笑了幾聲,麵帶喜愛之意,噓聲而言:“修兒,身為吾楊氏子弟,謹遵家訓,必為良士。正值年少風流,吟詩賦對,美酒佳肴,方顯倜儻啊!”

  “來,與為父,且飲一樽!”

  楊彪興致高昂,說完,便替楊修滿上一樽。

  “阿翁請!”

  “嗯~”

  兩人一飲而盡,楊修或許還沒有一口喝過這麽多酒,嗆得咳了兩聲。

  “修兒,汝對立學一事如何看待?”

  飲畢,楊彪放下手中酒樽,略帶笑意,盯著楊修,臨時起意考校一番。

  楊修拿不準父親的意思,輕嗯了一聲後,言道:“阿翁,孩兒以為立學自然是善事。教化百姓,乃聖賢之舉,無所外乎!”

  “嗯~還有呢!”

  混跡了十幾年的朝堂,楊彪一眼便看出楊修的小心思。挑些好聽得說,心裏啊,還憋著幾句實言呢!

  “這……好吧,孩兒以為王上不會如此輕率!”

  “噢~詳盡道來!”

  “阿翁,立學之事,事關關中根基,乃至大周國製。吾楊家自然不用多說,家訓示世,不敢有所逆。可其餘世家,孩兒便說不準了。難保這些人不會把郡縣學校,搞成自家之物。王上若是不加以掣肘,不出二十年,郡縣、朝堂之間,皆是士族!”

  楊修緩了口氣,繼續說道:“此外,王上為人,世人皆知。當年先帝尚在之時,其便是打壓士族的鷹犬。孩兒不相信,立學一事會有這麽簡單!”

  待到楊修說完,楊彪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能將事情看得如此,已是世之罕見。

  不過,看的還不是很透徹啊!

  “修兒以為,大周若想取得天下,該當如何?”

  “現今占據關中、涼州,隻待休養生息之後,大兵南下,奪取巴蜀,以成先秦、高祖之基業。驟時,坐觀山東局變,威淩天下!”

  楊修興致勃勃的說道,聽得楊彪連連歎氣搖頭。

  見父親如此作態,楊修帶著疑惑,皺起秀氣的眉頭,問道:“阿翁,孩兒所言皆錯?”

  楊彪又是搖頭,說道:“沒錯,但這是誰都能看出來的事。據關中,攬巴蜀,乃地勢之勝。僅有此,可未必就能得天下!”

  “先秦擁關中、巴蜀,累六世餘烈,得遇始皇雄主。又離間各國,分而擊之,才成就大業。高祖亦是如此,分西楚之勢,合諸侯之眾,先覆西楚,後削他藩。如今的周國有什麽……”

  “這~”

  楊修一時語塞。

  “唉~周王的用意有許多,汝看不出來也屬正常。畢竟,那可是周王,哼!若是被汝一孺子給看個透徹,這大周也不配為諸侯之一了。”

  末了,楊彪不由感歎一聲。

  自己也未曾看明白啊!

  如果說高誠隻是為了收斂世家之心,盡得關中之所有的話,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立學,全都交由世家來辦?

  高誠,真不擔心嗎?

  或許,其還有什麽準備吧。看來,世家要被狠狠坑一把了。畢竟,得了這麽大的好處,也得給大周一點好處啊。

  短短的亭間父子相敘結束後,一行人再度回到車駕內,繼續前往長安。

  而此時的長安城內,杜翕、韋端,也在書房間密議。

  “怎麽樣,打探清楚了嗎?”

  “伯括兄,某從王上心腹郭嘉那裏得到了些消息。王上造紙,為的正是香煙,以除郭奉孝吸食五石散之癮!”

  韋端說完,杜翕便皺起眉頭,言道:“休甫,老夫覺得沒這麽簡單!王上,不可能無所求!”

  “新造之紙,過兩日某使人弄兩份,且詳細觀之!”

  “如此最好,吾擔心王上這回要得東西太多啊!”

  杜翕憂心忡忡的說道,先前還沒有這種被坑的感覺。可經弘農大學成立後,就再也沒有多少喜悅了。

  教學署沒錢,也就是說立學一事,那位王上想要空手套之。杜翕怕就怕在這裏,一不小心,花費諸多財力,建立的學校,轉眼化為雲煙啊。

  韋端搖了下頭,言道:“伯括兄,不談此事了。大周想要存在下去,就離不開咱們關中世家。想來,王上不會不知道這一點,與別的利益相比,立學卻是吾等重中之重!”

  “嗯,這樣,明日吾讓崇弟去扶風走一遭,與蘇氏、馬氏等族確定下來立學一事。對了,聽聞耿宸去了,明日吾二家也派人去吊唁一番!”

  杜翕說完,韋端就皺起眉頭,問道:“伯括兄,耿氏、竇氏、梁氏等皆是外戚,吾等與其同謀,是否有失妥當?”

  “無妨,耿氏已經接連幾代不振,雖有餘蘊,可不多也。吾等此時相邀,想來耿宸之子不會拒絕吾等好意!”

  “嗯,明日吾二家同去。”

  “還有,聽說楊彪要來長安了,早些做準備!”

  “放心,早就準備妥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