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大肆封賞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626
  社稷既立,高誠等人轉而入左,另進別殿,祭祀宗廟。

  國有社稷,家有宗廟。

  宗廟,上衍九代,皆上尊號。

  反正,就是拿著族譜,往上排。加的尊號,肯定是要挑好的來。

  宗廟的祭拜就要簡單多了,畢竟隻是王,而非帝。簡單宣讀祭詞,奉上祭品,告之祖先,銘立誓詞後,也就結束了。

  緊接著高誠率百官,更衣易飾,出未央宮。

  立春,祭於東郊之外。

  出了未央宮北宮門,經北宮前大道,直向東去霸門,自此而至東郊。

  流程走的非常迅速,自早晨卯時起,直到現在出了宮城,尚未近午時。

  一出宮城,再不似如此肅靜。

  “王上萬安!”

  “王上萬安!”

  霸門處,百餘將士,肅身立於城門兩側,百步之內,不得任何人擅入。

  而百步之後,盡是城內百姓,駐足大道兩側,歡呼高喝。後方繁華的內城中,閣樓、民居林立,其上多布紅綢,以示同歡。

  甲騎開路,執戟撐旗,目正向前,虎步而行。

  身後,一隻大纛,揚揚舞起,上書周字。

  高誠車駕位於其後,換上青色王服,佩綬戴冕,掩於珠簾之後,又有冕珠相隔,讓人三觀不能望其形色。

  其後薑紓車駕、高龑車駕、文武百官,馭馬相繼,甲士雲從,連綿不絕。

  相隔十餘步,青幡林立,人多著青幘,沿道歡鳴。

  高誠王駕,行及所處,皆高呼不斷,山呼連連。

  高誠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嘴角揚起發自內心的喜悅。嗯,節目效果非常好,看來長安百姓,還是非常配合政府工作啊。

  立春屬於國祭,君王百官皆至,但百姓不需要啊。又不是春耕之祭,迎春對於老百姓來說,無關緊要。

  沒有政府組織,自願前來圍觀新王出行的人會不少,可絕對達不到眼前這個高度。

  現在,直通東郊的這條長安主幹道兩側,全都是百姓。

  長安城很大,大到從西至東,步行需要半日之程。要不是官府組織得當,肯定有人不會大老遠跑過來。

  行至東郊,高誠始終安坐於王駕之中,由身邊侍禦史,宣讀祭詞。

  祭詞告畢,又遣一孩童,青幘青衣,往外野之中,迎春至者,而後還之。

  自高誠一下,所有圍觀百姓、文武官員、文吏將士,皆三拜相迎。

  然後,就完了。

  高誠了無興致的抽了下嘴角,本以為還是多大的事,結果就瞪著倆眼看了一個孩童,跑一個來回,完了?

  之後,鍾繇等官員,還顯得非常開心。

  好吧,第一次參與立春之祭的高誠,真的很不理解。

  悠悠晃晃的便是二三個時辰過去。

  當再回到未央宮之時,天色都已黑了下來。可現在還沒結束,自然是不能散去。

  百姓不提,現在已經沒他們任何事了。

  諸多護衛雲集未央宮,遍布左右,嚴加防範。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環節,容不得出任何差池。

  未央宮前殿之內。

  高誠身著赤色王服,戴冠冕,坐於王座之上,俯看百官。

  “稟王上,今吾大周社稷方立,王上率吾官吏,治萬千民眾,國強民富。然,王上臨於前,無暇於後。夫人雍容華貴,溫良賢淑,更兼舉止大度,威儀肅嚴。臣請王上,冊立王妃,以穩朝後。”

  前日方到長安的楊衡,在此百官肅重之際,上前躬身請冊王妃。

  高誠臨於上,略作頷首,言道:“可!”

  “臣謹遵上命!”

  言畢,楊衡退回。

  這當然是安排好的,立王妃、世子,才是今日最重要的事情。

  “稟王上,臣敢情王上立世子,以安國基!”

  楊衡過後,鍾繇挺身而出,手持白玉,恭而請之。

  高誠眉頭稍皺,言道:“公子龑,齡尚幼,才武不具,禮儀未全,當需磨礪!”

  “王上所言差矣,臣觀公子龑,生性淳樸,聰慧好學,鍾靈琉秀,行止得體,可為世子。王上所慮,可擇良師輔之,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鍾繇言畢,高誠思忖一會,才言道:“既如此,便依愛卿,立公子龑為世子!”

  “王上英明!”

  “王上英明!”

  看著下麵百官,依照劇本有條不亂,高誠很無奈啊。高龑那小子,正值三歲好動,調皮搗蛋無所不幹。居然還能有行止得體的評語,嘖嘖~

  不過,早些立世子也好。

  縱觀整個東漢末年、三國,袁家一手好牌因為嫡庶之爭,化為虛有。袁本初手握四州,雄兵百萬,卻終為世子相爭而功虧一簣。

  曹操也是,一場轟轟烈烈的世子之爭,空耗多少國力,數不盡的英才被株連。還有劉表,也是子嗣爭權。

  孫權之後,沒處理好家事。結果吳國一口氣亂了幾十年,兄殺弟,弟弑長,親人宗室自相殘殺,血流成河。

  這些,說白了都是因為立世子太晚的緣故。

  所以,早些立世子也沒什麽大不了啊,養成遊戲不好玩嗎?

  而且,高龑身為嫡長子,早晚都是立他。

  決定冊立王妃、世子後,得等到幾日才能正式冊封。這相關流程,可要比高誠這封王建國麻煩的多。因為,先前朝綱失常,簡略禮儀流程,沒什麽事。但現在國家既立,所有的禮儀,都要一如往常,為後代定下規矩。

  之後,便是正式封百官,賜爵了。

  大家夥跟著咱老高數年,南征北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總不能咱自己稱王了,就把大家夥忘了是不。

  重要官職,早已定下。

  國相,鍾繇,加列侯,長社侯,食邑千戶,錄尚書事。

  太傅,樊陵,加列侯,魯陽侯。

  中尉,段煨,加列侯,姑臧侯。

  內史,楊衡,加列侯,平襄侯。

  衛尉,夏育,封關內侯。

  廷尉,閻忠,封關內侯。

  大鴻臚,杜翕,封關內侯。

  太常,韋端,封關內侯。

  太仆,閻象,封關內侯。

  禦史大夫,蔡邕,封關內侯。

  少府,秦怡,封關內侯。

  宗正,無。

  光祿勳,宋斌,封關內侯。

  此外,增設總參軍寺,賈詡任參軍總長,封關內侯。下設參軍令、丞各一,參軍掾屬二十有一,責三軍戰略籌謀部署。

  增設軍師祭酒,郭嘉任之,封關內侯,下設軍師丞、令各一,掾屬二十一人,責隨上參於軍政。

  同時,軍中諸將,也有封賞。

  蘇則,加安西將軍,河西都督,持節督涼州事,封關內侯,就任河西軍軍將。

  嚴顏,加安東將軍,封關內侯,就任第一軍軍將。

  傅燮,加安南將軍,封關內侯,就任第二軍軍將。

  張任,加安北將軍,封關內侯,就任騎兵軍軍將。

  李堪,加左中郎將,封關內侯,就任第三軍軍將。

  除此幾位軍將外,餘者皆有賞賜,官爵相進。

  如此大肆封侯,肯定是不合禮製。按照流程,必須得報之天子。

  但現在,高誠不打算報了,四征四鎮這等重號官職都列了,還管那麽多幹嘛。

  反正老董和丁原也都是這樣幹,丁原頭上還有天子看著呢,自己上麵又沒有。

  再說了,不封侯拜爵,給手下加點油,人家幹活也不積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