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建國稱製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427
  公元189年,2月,4日。

  初平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戊辰年,乙醜月,壬辰日。

  即農曆188年,12月,25日。

  這一天,周王府內,擠滿了大大小小的官員。

  距離定下大典日期,隻剩下最後三天。

  己巳年,丙寅月,乙末日。

  這一天正值立春,農曆交替,兩日後的歲旦也緊隨其後。

  時間大大提前了不少,按照原計劃,應該是在歲旦之後。不過,考慮到所有事宜已經準備就緒,歲旦過後又要籌備春耕,兩者夾雜在一起,委實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反倒不如,趁著歲旦左近,定下此事。休期一過,新的一歲,大家也不至於這麽繁忙。

  反正,一開始就沒有定下具體日期嘛。再說了,丁原和董卓都是在本歲正式建國。周國晚上一年,有點說不過去啊!

  大典舉行地點,定在未央宮中。

  這是長安三宮保存最完善的宮殿群,也是漢室的代表建築之一。

  國號自然是定為周國,同時采用大漢初封諸侯國時期的官職。

  太傅輔王,內史治民,中尉掌兵,丞相率百官。其下又有禦史大夫、廷尉、衛尉、宗正、少府、大鴻臚、太常、太仆,職司一同朝廷。其下長史、丞、令、掾屬等,亦如百官。

  官製的使用可謂是很大膽了,因為內史早就改為光祿勳,中尉改執金吾了。不過,現在劉邦說的非劉姓不得封王都成了一句虛言。

  違背官製,與其一比,純粹是小巫見大巫了。

  也正是因為決定了官製,最初打算定在上林苑舉行的大典,也更至未央宮。

  僭越?

  現在這天下,誰還會管自己這個。最多,就是讓人家找到發兵的借口唄。

  好吧,這也沒啥大不了了。和老董一起混的這幾年,不該幹的全都幹了。都清君側造反了,還擔心僭越的問題嗎?

  之前為了招斂人才,還會顧忌一下。現在都封王了,再扭扭捏捏反倒不妥,沒有成王霸之業的氣概!

  同時,這套官製,也方便日後稱帝,不需再行太大改變。

  別看一場軍改,轟轟烈烈沒出啥事。那是因為變更的隻有自己麾下大將的利益,可改官製,那可就未必如同軍改一樣風平浪靜了。

  “元常,大典事宜,可都準備妥當?”

  高誠坐在上首,一身常服,問向下麵的鍾繇。

  “稟王上,盡皆妥當!”

  得到鍾繇的回答,高誠麵色不變,點了下頭,又問向段煨:“段公,大典過後,孤行於長安,與萬民同慶。後閱軍於西郊之外,可妥當?”

  “王上放心,萬事俱備!”

  “好!”

  高誠著重的言了一句好字,護衛工作才是大典的重中之重。

  鬼知道會不會有些宵小之輩,前段時間風平浪靜,大典之時給你來個超級龍卷風。

  “諸君,大典一事,乃吾等之要。還望諸君慎重,典畢禮成,孤必不負諸君!”

  “吾等謹遵王命!”

  殿內一群人躬身齊應。

  隨即,會畢,諸人退去。

  高誠留下鍾繇和段煨,商量起最後一件事,那就是官員任職問題。

  “元常,文和等人何時能至?”

  “稟王上,明日便至。”

  “嗯~元常以為,孤當使楊衡,至於何位?”

  賈詡不用擔心,參軍這個職位,屬於特例,現在還未納入周國百官之中。但是,能夠有此榮幸的隻有賈詡和郭嘉二人。

  一人參軍,一人軍事祭酒。

  這兩個職位,似乎隻是掛個名頭,連個掾屬都沒有。但,沒人敢輕視,周王既然立了這二職,肯定有所謀劃。

  鍾繇眉頭一皺,楊衡現居涼州刺史,可謂是一方重臣,職權極大。不過,賈詡卻是一直被王上安排在涼州,有分楊衡之勢的味道。

  現在君侯如此相問,看來是不打算讓楊衡繼續呆在涼州了。但是,其入朝堂,也就代表著涼州世家集團,正式邁入周國高層。

  驟時,這朝堂上,元老派係、關中派係、涼州派係以及自己這種外州之人,看來有時間是要和宋斌好好聊聊了。

  “稟王上,楊使君理政涼州多年,可謂是治民有方,不若使其行內史之職,治吾周國百姓!”

  鍾繇想了一下,還是諫言道。

  高誠輕嗯一聲,內史還算不錯。雖然位在國相之下,可實權也不算小了,足以安穩那些涼州士族。

  此外,國相鐵定是鍾繇,這是沒得跑的。中尉是段煨,太傅則是樊陵,內史為楊衡。

  再用宋斌為禦史大夫,權利均衡還算可以。

  時間越到二十八日。

  這一天,正值立春。

  百官恭於未央宮前殿,靜候周王大駕。左右甲士,執戟豎戈,外襯紅衫,懸赤纓於長兵,直出宮外。

  入宮台階,三步一士,五步一卒,延綿往外。又有鼓號,沿途布置,所用樂者,不知凡幾。

  幾輛車駕緩緩駛來,掰馬馭力,精騎護衛左右。斧鉞、旌旗、戈矛林立,隨之其後。

  高誠就坐在這第一輛車駕內,身穿赤色典服,戴冠冕,安坐其中。後麵依次是薑紓、高龑所在,其後又有魏王董卓車駕。

  “王上駕臨!”

  “王上駕臨!”

  ……

  一聲聲高傳,自台階底部,直至未央宮前殿。

  而後,佇立在台階左右的士卒,立即跪伏於地,高聲呼道:“吾等恭迎王上!”

  行至階前,高誠下駕步行,餘者離之數十步。

  一步步踩在這台階上,望著這修繕數道的未央宮。高誠心中還是難以平靜,未央宮還是如此華麗,主人換了一代又一代。

  現在,輪到自己了!

  隨後,接受百官恭請,高誠上前於祭台之上。

  拜讀祭詞!

  “皇天上帝,後土神袛,炎漢諸帝,眷顧降命,屬誠社稷,誠不敢當。前有征南蠻,廢兵久持,勝敗有定,雖得之果,終負先帝厚望。後有黃巾峨賊起複,今曆四歲之久,尚未安之。又值天不佑護,天子崩於前,諸侯亂於後。今天子英明,治政有方,負七郡大水,而萬民安寧,無有複者。誠之所勞,天子嘉之,拜之周王,準立社稷宗廟,同廟堂以設百官,實乃天子厚恩。誠唯恐,安一方百姓,複昔日神都,定天下之亂,平四海宵小,方不負皇天之厚。”

  “值此吉時,敬告皇天後土,得立社稷,慰之天下。初平二年,己巳、丙寅、乙末!”

  祭詞一畢,高誠接過檀香,三拜敬之。

  “臣等拜見王上!”

  “臣等拜見王上!”

  ……

  聲音,自未央宮前殿,謠傳數裏。

  向整個關中,宣告著周國的建立。向整個大漢帝國,宣告著新的一諸侯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