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相約王事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189
  關中的重建工作還在繼續,有著河東的二十萬石糧草以及涼州送來的牛羊,整個以工代賑沒有受到絲毫影響,有條不亂的進行著。

  與韓遂的密談事宜,全交給了賈詡來處理,結果如何尚未傳來。

  宋斌以及前往益州的使者,已經到了陳倉,就等著關中蓄勢的完畢。

  騎兵軍抵達武功,第二軍也到了武功,抵達陳倉還需要幾日功夫。第一軍還沒有到長安,時日所需尚久。民夫的征募,也在進行,已經有數萬民夫聚集到陳倉、武功以及長安。

  這是一個災年,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他們也知道要熬到來歲七八月份,才算渡過去。所以,在官府的宣傳下,得知幾十萬石送往關中的糧草被堵在漢中時。

  征西大將軍也下了布告,征募民夫,準備討伐張魯,以便讓糧食入關中。

  所以,他們踴躍而來,為的就是自己以及家小。

  一切都在順利的進行!

  而此時,天下大勢又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在北上無果後,袁術調集大軍,由孫堅統帥,南下進攻荊州,準備先解決這個後腹大患。

  兗州慘遭洪水潰之,損失慘重,流民無數。黃巾餘孽趁此之際,再度複起,攜裹百姓數十萬,號百萬之眾。同時,聯絡黑山張燕、青州管亥以及河東郭太。

  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還有張超、曹操、鮑信等人,麵對此洪災剛過,流民無數,黃巾複起的局麵,焦頭爛額!

  而且張燕黑山軍的聲勢複起,也讓袁紹一陣頭疼。

  趁此時機,屯兵於龍湊的公孫瓚,匯聚渤海郡守公孫範、青州刺史田楷的兵馬,整頓甲戈,欲與袁紹複戰。

  徐州刺史陶謙則是發了一支兵馬,試圖攻打屢戰屢敗的劉繇,看看能否占據江北數郡之地。

  劉繇呢,聯合華歆等人,已經被吳會世家打的沒一點脾氣了。又逢陶謙來犯,急忙派人向袁紹求援。

  劉焉還是在葭萌關,與張魯大軍對峙。

  北方劉虞則是埋頭處理朝堂,不處理不行了。盧植、皇甫嵩、朱儁,因為在最近這段時間內,接連與晉漢交戰,得了不少的威望。如今,三員保皇黨的大將,兩人在外,一人在內。

  盧植已經收攏了不少忠於漢室的人,儼然成了這朝堂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丁原倒是沒那麽多麻煩,一來洛陽朝廷還在安邑,天天找老董的麻煩,皇帝小兒身邊一個幫襯的人都沒有。二來,劉協似乎也有些認命了,對丁原唯唯諾諾,不敢有一絲異議。

  即便是相王一事,劉協也隻是強硬的支撐了幾日後,便放棄了與丁原的對抗。

  於是乎,高誠收到了一份邀請函。

  離石相王!

  時間定為,戊辰年癸亥月甲午日。

  即今年,中平五年一八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唔,好像這個月,也就那麽兩天是個好日子吧~

  看著這個日期,距離今天隻剩下不到半月之久。

  唉~趕的還真不是時候呢!

  “彥明,稍後派人去武功走一趟。讓張任將那兩千騎調來,相王盛舉,自己可不能丟了麵子!”

  “末將稍後便去安排!”

  “嗯……還有,隻會一下鍾長史,得給本將準備車駕,以前怎麽就沒給備上呢!”

  “……”

  閻行沒有說話,也沒有應諾。這事,百分百不可能。現在鍾長史恨不得將手裏的閑人,全都給撒出去呢。哪裏抽調得出人手,來準備車駕。

  正所謂,天子六駕,諸侯五駕。

  這車駕,可不是多栓三匹馬就能搞得定。而且時間不到半個月,沒有百餘個老木匠來,根本造不出來。

  高誠似乎並沒有注意到閻行沒有應下這一情況,反倒是麵龐上洋溢起一絲笑意。

  這應該是數月來,自己最開心的一件事了吧。

  離石相王。

  嘖嘖,日後咱也是王爺了!

  嗯,不過叫什麽王呢?

  秦王?

  勢力在關中,自然是獨數秦王最尊貴。而且,秦可是曾經一統天下的啊!

  不過,也正因為這一點,估摸著秦王是沒戲了。此外,秦朝在漢朝建立前期黑了十幾年後,基本上現在都是認為秦朝嚴苛如虎。自己封秦王,日後哪怕稱帝國號也會是秦,不好!

  嗯~如此便依自己先前的侯爵封號冀城侯為王號的話。

  冀王?

  怎麽聽著總不是那麽個勁!

  “彥明啊,汝說本侯王號為何較好呢?”

  高誠扭頭朝著閻行問了一句。

  閻行白眼一翻,問自己這個還不如去問鍾長史呢。

  “君侯,這個您還是詢問鍾長史吧。末將雖然跟著蔡大師學了不少,可……”

  閻行無奈的回答一句,最後又疑惑問道:“君侯,那丁原會不會就給您封個郡王?”

  “嗯?”

  高誠一愣,當即一拍桌案,兩眼一瞪,大喝一聲:“他敢!”

  “這老小子要是敢給本侯封郡王,本侯扭頭就散盟!”

  “……”

  放了一句狠話,不過想想應該不會。

  丁原這野心勃勃之輩,可以封王了,又豈會專於一郡王,而不是更高以及的一字親王?

  雖然這個時代還沒有郡王和親王之分,王爵的待遇都是一樣。但是,以州郡名稱封王者,肯定比不上以春秋戰國國號封王有氣勢啊。

  尤其是秦楚晉魏趙齊燕七王最為尊貴,其次是陳、魯、宋等。

  丁原嘛,估摸著其應該是要接劉協先前的晉王之號。畢竟,劉協已經稱帝了,取其晉王,既能表示自己的權位。而且,日後頂替劉協稱帝也更加名正言順。

  要是自己,肯定選晉王。

  老董就不說了,魏王沒得跑。畢竟占著魏國舊都安邑,也合乎其理。

  隻是,自己咋辦!

  秦王不行,自己也不願意。而以侯號晉升,聽著也不好聽。不明事理的老百姓估摸著還以為自己封國在冀州呢,委實不好。

  高姓的話,自己還真沒研究過。

  嗯~一會還是問問鍾繇吧。

  人家博采多學,想必一個王號,根本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