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9      字數:2482
  公孫續率領數千精騎,直衝袁紹中軍大纛所在。而餘下的三千騎兵,則是攻打其左翼,以緩解己方步軍的壓力。

  袁紹對於公孫續並沒有太看重,甚至連這衝破文醜軍陣的三千餘騎也沒有太重視。

  酣戰良久,其軍已疲,馬力更是不甚充足,戰力大減。而自己身邊依舊有著一萬餘人絲毫未動,嚴守大纛,能衝的破?

  “轟~”

  數千騎一頭撞上整齊的軍陣,馬蹄飛馳,刀劍戈矛相加,轉瞬間便衝破其一軍陣。

  後麵緊隨而至的騎兵,當即順著缺口,繼續向前衝擊。

  袁軍士卒也在拚死抵抗,左右兩側完好的軍陣,見無敵騎來攻,立馬向中間圍去。

  一匹匹戰馬載著騎士飛身而過,但在那兩側戈矛亂戳之中,仍有不少將士被刺翻倒地。

  雙方傷亡一時劇增!

  “殺!”

  在此關鍵時刻,公孫續再次身前士卒,率領親軍,衝鋒在前,鼓舞軍心士氣。

  公子且勇,安能怯之!

  一個個瓚軍騎兵,宛若打了雞血一般,根本不看兩側緩緩擠壓上來的袁軍。而是徑直駕馭著戰馬,衝鋒陷陣。

  “砰!”

  又是一個軍陣被破。

  袁紹看著有些勢不可擋的數千騎兵,不禁咽了口口水。方才的輕視也早已不見,盡成憂心。

  “大將軍,還是暫避一下敵騎鋒芒吧!”

  身後的田豐突然說了一句話,讓袁紹驚訝的不得了。

  暫避鋒芒?

  如今三軍交戰,大纛一動,軍心必然有失。而自己若是退走,先前的一切便成了無用之功,唯敗一途!

  田豐素來多謀善智,這局麵不會看不清,可為何要勸自己暫避鋒芒。

  田豐直視袁紹疑惑的目光,繼續說道:“大將軍若無必死之心,那還是暫避鋒芒,保存實力的好!”

  “臨陣鬥兵,大丈夫自當心懷死誌,以爭勝也!焉有棄三軍而不顧,倉皇逃竄之理!”

  袁紹心裏明白了田豐的意思,心一橫,撂出狠話。

  “主公英明,既如此,何不前移大纛,以明主公之誌,振吾軍心!”

  袁紹話音剛落,田豐急忙就接上話語。

  袁紹還是愣了一下,不是吧?

  真要上陣前?

  方才公孫續所部騎兵士氣大奮,將卒無畏死爾,連破六陣。今距大纛,也不過二百步,三陣之隔。

  別說袁紹了,誰都明白自己等人輕敵了。本以為隻要解決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這仗基本就贏了,可誰也沒想到公孫續居然如此善戰。

  軍心不複,後退者比比皆是。

  “好!便依元皓。傳令大纛前移,三軍將士,鬥死於前,不得退怯!”

  軍令一下,大纛前行,袁紹等人也乘上坐騎,來到陣前。

  袁紹和其大纛的到來,頓時讓袁軍士氣複振。

  公孫續眼看著即將攻破的軍陣,漸漸又穩固了下來。袁軍士卒,也不再似方才,驚懼不安,畏死如虎。反倒是寧死不退了,仿佛受了什麽刺激。

  “公子,是袁紹大纛前壓了!”

  一員校尉,渾身浴血,與正在搏鬥中的公孫續吼了一句。

  公孫續一刀砍死衝上來的袁軍,抬頭一望,隻見這軍陣之後不遠,一杆大旗突兀而起,上書‘大將軍袁’。

  “弟兄們,擒殺袁紹者,賞千金,封萬戶侯!”

  公孫續心中一喜,原本需要再破三陣,才能殺到袁紹身前。可其現在居然自己前來送死,哪有不取之理。

  封賞一出,瓚軍士氣又振。

  從軍打仗,拚的不就是錢和爵位嘛。

  尤其是現在這種時刻,要是真能砍下袁紹首級,便能封侯!

  “殺!”

  兩隻士氣高昂的兵馬,絲毫不顧身體的疲倦,繼續酣戰。

  而正麵步軍的交鋒,已經分出勝負了。

  公孫瓚剛剛分出一支兵馬,擊退自側翼追殺而來的鞠義部。可一轉頭,正麵己方軍陣已經開始支撐不住了。

  數個陣型開始散亂,無數袁軍步卒,以及挺著長矛,攻入陣內。

  兵力不占優勢,民夫又戰力不足!

  “唉~”

  再一抬頭觀望,又看到續兒率領大軍,於袁紹大纛附近激戰。

  可半個時辰過去了,依舊沒有任何實質性戰果。

  戰至此時,馬力盡乏,續兒已經沒機會突破袁紹的防守了。

  “傳令,鳴金收兵,命公孫續率精騎斷後!”

  “諾!”

  金鑼一響,處於全陣後排的民夫們,便立馬急不可耐的朝著後方跑去。隻有那殘餘的數千百戰精兵們,一邊抵擋袁軍的進攻,一邊徐徐後退。

  切入袁紹步軍側翼的三千精兵,也匯合白馬義從,開始掩護步軍撤離。

  至於已經攻入袁軍陣中,正朝著袁紹殺去的公孫續,也隻能哀歎一聲。望著四麵八方分別包圍上來的袁軍,無奈下令退兵。

  衝時易,退時難!

  等到公孫續殺出袁紹軍的包圍後,身旁竟隻餘二百騎,餘者盡歿其中。

  “走,過橋!”

  步軍主力已經在三四千騎兵的掩護下,過了界橋,回到東岸。如今正在橋西作阻,為公孫續爭取時間。

  公孫續一到,所有騎兵立即擺脫袁軍糾纏,留下一小部斷後,主力駛過界橋。

  ...

  袁紹並沒有下令追擊,窮寇勿追,這一仗已經是大勝了。不僅僅重創了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還殺傷了其軍泰半騎兵。而自己的損失,隻不過是區區萬餘步卒。剩下的四萬將士,酣戰良久,氣力損耗頗大,也沒有必要著急一時。

  而公孫瓚在回營之後,統計了下損傷,頓時心疼不已。全軍原本一萬一千餘騎兵,現在竟隻餘不到四千人。步卒更是損失過半,民夫倒是傷亡不多,可他們也沒什麽用!

  三日後,公孫瓚退兵至龍湊。

  而後一邊打探袁紹軍情,一邊派出公孫續率領餘下騎兵,前往渤海支援公孫範。同時,又遣使召集青州田楷所部兵馬。

  龍湊,位於渤海、清河、安平三郡夾角,處於渤海西南邊落,又毗鄰青州。

  而袁紹此時,卻是轉頭親身去了魏郡,安撫受災百姓,救助難民。

  界橋之戰結束後,整個天下似乎都平靜了下來。

  袁紹在救助魏郡受災百姓,公孫瓚在默默的舔著界橋的傷口,青州田楷也在募集糧草、丁壯,所需日久。

  袁術看著淮河,心驚膽戰,不敢趁此機再出兵。生怕大軍一動,後方淮河爆發。曹操、張邈在兗州,竭盡全力去救災,效果不佳。

  徐州陶謙默默無聞的給公孫瓚又送了十萬石軍糧,自己反倒是派兵死守各要道,絲毫沒有出兵的打算。

  並州牧、晉漢大將軍丁原,正秘密籌謀著相王事宜。日夜間,信騎不斷,往來河東。連帶著一向喜歡高調的董相國,近來也低調下來。

  高誠,則終於從驪山中出來了。

  洪水退去,留下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