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傳國玉璽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979
  關東群雄枕戈待旦的時刻,高誠也沒有閑下來。

  繼憲兵隊後,軍務隊也曆時月餘,終於在基層部隊中生根發芽。

  現在雖然還沒有滿編製,可也相應的能處理一些軍中閑雜事務。

  由於軍務隊人員,大多數自軍中將士挑選而出,和憲兵隊形成大不相同的狀況。

  士兵們無疑對軍務隊更加親近,因為軍務隊可以幫助他們寫家書,這很重要。

  這個時代當兵打仗,可沒有退伍一說。除非是身體有疾,列入老弱一流,才能夠退出軍隊。常年征戰的他們,再加上不識字,隻能將思鄉思親之懷,深深埋在心裏。

  積蓄的久了,很容易造成精神崩潰,尤其是在戰場這種原本極度高壓的環境中。

  而軍務隊自從掛上寫家書的名頭後,幾乎人滿為患。

  士兵們對於這種福利,奢望太久了。他們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也終於能夠用字體傳遞給父母兄弟姊妹。

  相比起軍務隊,憲兵隊帶給士兵的隻有懼怕。走個路都擔心碰見那些憲兵,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逮著你一個小毛病而進行斥責、訓導。

  不過,軍務司給高誠的匯報,多了一個難題。

  那就是很多士兵不記得家鄉在哪了,最多就是記得縣城名字。

  關中子弟還好,他們常年都在關中這地帶,對於親人的思念更輕一些。甚至,有時候可以趁著休整的時候,跑回去看看。

  西涼兵就不多說了,故鄉基本上早就被摧毀了,親人們尚且存世的根本不多。而當年蘇則帶來的河西兵,他們才是最難受的。

  一眨眼,幾年過去了,家鄉和親人離自己足有數千裏地,太遙遠了。

  很多人寫了家書,也寫了地址。比如漢陽郡隴縣,可隴縣早就沒了,城內居住的百人也泰半殉城。

  活下來的那些女子,也早早遷到了冀城……

  也就是說,士兵們知道他們的故鄉和親人都沒有了,可依舊忍不住思念,寫了這份注定寄往冥河的家書。

  “君侯,您看這該如何處理?”

  尹奉眼睛看向剛放到高誠桌案上的一大摞家書,無可奈何。

  這些家書,連收的人都沒了,一把火燒了吧,感覺又不妥當。

  高誠也歎了一口氣,說道:“先且放在這裏吧,弟兄們跟著高某南征北戰,奮勇殺賊,某豈能不顧!唉~高某無能,將士們在前浴血奮戰,高某卻不能保其家小,愧對諸君!”

  “君侯,涼州一戰,非君侯之過。皆是那些貪官濁吏,無能至極,想來將士們會理解君侯!”

  高誠擺了下頭,看著年紀輕輕的尹奉,說道:“不,次曾,汝不懂。他們是高某的兵,不論前因後果,高某當盡擔之,義不容辭!”

  “君侯高義,職下佩服!”

  聽著高誠至誠之語,尹奉心中頓生服氣。這天下,怕是再也找不到比君侯還要愛兵的明主了。

  得遇明主,夫複何求!

  兩日後,鑒於許多將士家書無處可寄,高誠召集了涼州刺史楊衡、京兆尹樊陵、將軍府長史鍾繇,及在長安城內的一眾文職人員。

  隨後,一道張貼於眾的布告,徹底沸騰人心!

  征西將軍府下轄新建軍屬司,保障軍中將士家屬的利益。

  至征西將軍府下轄各個郡縣,皆由退伍將士及當地軍屬年高望重之老者,組成當地軍屬處。

  許從軍將士家屬,見官不拜,遇事稟於軍屬處,由軍屬處全力協助解決。

  凡從軍將士家庭,一子在伍每歲可得糧兩石,二子在伍每歲得糧五石。

  即日起,三軍將士非戰期間每歲可得探親休期三旬。

  涼州、關中諸郡縣立即配合征西將軍府,點查在伍將士家屬,匯編至軍屬處。在伍將士已故家屬,葬至共葬墓。

  典查陣亡將士遺屬,列為烈士親屬,匯編至軍屬處。由軍屬處嚴格典查,補發撫恤。

  由軍法司匯編軍屬、遺屬相關條例,報於征西將軍府,下告三軍將士,萬千黎民!

  軍務隊還在熱火朝天的組建,現在又出了一個軍屬司,還要在各地組建軍屬處。

  整個涼州及關中各級官吏,都忙的不可開交。可是,對於軍屬,沒有人會有怨言。

  征西將軍府,說白了就是諸侯、軍閥、軍政府。軍隊,就是征西將軍府的一切。隻要有關軍隊,地方上也隻能遵從將軍府的安排。

  而三軍將士,在知曉這些後,顯得更加興奮。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在能給家人些家書後,君侯還如此照顧他們的親人。

  段煨站在點將台上,望著下方欣喜異常的將士,也是不禁感慨。

  即今日起,三軍將士必然為君侯效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軍屬司的建立很不順暢,倒不是各部、各郡縣不配合,而是常年下來,許多名冊都有差錯。而且三軍將士七萬餘人,及其親屬數十萬人,本身就是一個很麻煩的數據。

  最關鍵的事,很多人都已經故去,甚至有的郡縣在戰亂中被摧毀,所有名冊都尋不到。

  但是,軍屬司還是在一步步的往前走,身後七萬將士的厚望,不容他們停滯不前!

  短短數日時間,布告消息,每過一地,便揚起一地歡欣。

  這種法子內心的高興,一路自長安,延綿至西涼浩瀚大地。

  時間也進入八月,八月第一天,高誠就收到了一份厚禮,和一道令人欣慰的軍情。

  張任回來了,帶著一千精騎,馳騁數月,終於回到了冀城。

  西羌諸部兩萬部騎,及數十萬百姓,盡數擊殺。僅餘一千部騎、三千牧民,翻越天山口,逃入發羌,追之不及!

  “好!張彝淩真揚吾等軍威!”

  難以想象,三千精騎,麵對西羌兩萬騎兵,還是在青藏高原作戰,張任他們是怎麽贏的!

  別人或許不知曉其中難度,但高誠又怎麽可能不知道。

  那三千精騎,大多都是出自北地、漢陽、河西等地騎士。他們從未在青藏高原訓練過,他們麵對更是被人們認為是神明之力的高原反應。

  可即便如此,他們贏了!

  而且,也回來了!

  “好,好好好啊!”

  高誠止不住一連的讚歎喝彩,與郭嘉說道:“奉孝,速速命人傳令,讓彝淩來長安。日後大戰,焉能少了張彝淩乎?”

  “君侯,稍後嘉便去,不過眼下君侯還是先看看這個吧!”

  郭嘉苦笑一聲,將手裏提著的檀木匣,放到高誠案上。

  “這是何物?”

  高誠愣了一下,剛才還真沒注意到郭嘉還提來這麽一個物什。

  “這是董卓送來的,君侯打開一觀便知!”

  “嘁,不會是某個人的腦袋吧?唔~難道是袁隗?”

  “……”

  郭嘉嘴角一抽,裏麵的東西自己已經看過了。畢竟,不可能什麽東西不經檢查,就送到君侯麵前。

  隻是,這其中之物~

  嘖嘖,董卓還真是大手筆啊!

  見郭嘉不說話,隻是站在一旁嘴角微抽,高誠就曉得自己應該是猜錯了。

  同時,也勾起了高誠的好奇心!

  打開一看,隻見其內正臥一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安安靜靜的立於其間。

  高誠愣了一下,璽印?

  難不成董卓要給自己升官了?

  不過,武職哪有這麽大的印信!

  高誠手抓五龍,猛然抬起,眼角正瞥見璽印一角。金黃色的印角,與其他三角截然不同。

  以黃金鑲角的璽?

  臥槽,臥槽!

  高誠眯愣了兩下眼睛,心中震驚不已,看了眼郭嘉,又急忙看向印璽下方。

  其上,正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

  “傳國玉璽!”

  高誠瞪大了眼睛,心中依然不知作何言辭。左手托住傳國璽,右手不停的撫摸。

  這可是傳國璽啊!

  自後唐末,傳國璽便下落不明,直到後世,依舊未能發現傳國玉璽的下落。

  可現在,自己真真切切的摸到了它。甚至,隻要自己願意,它就是屬於自己!

  傳國玉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