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論兵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5:58      字數:2680
  “啟稟陛下,皇甫嵩、盧植、朱懏已至殿外!”

  正在高誠與漢帝劉宏一唱一和之間,有內臣入殿請示。

  “宣此三人入殿覲見!”

  “諾!”

  張讓應了一聲後,便高唱起來。

  而劉宏卻是嘴角一揚,笑著對高誠說道:“子明,與吾大漢的這三位名將還未聞麵吧?”

  “回陛下,末將多有聽聞,確實未曾謀麵!”

  “哈,那子明一會可要好好表現了!皇甫嵩三人,可是成名已久啊!”

  “臣等拜見陛下!”

  “三位愛卿,快快上前入座,朕與高子明可是久等三位愛卿!”

  三人近前後,再次齊聲拜道:“使陛下久等,微臣之過!”

  “三位愛卿無需多禮,速速入座。今日,朕可要為愛卿介紹一員良將啊!”劉宏笑聲說道,順便擺手示意三人落坐。

  在此期間,高誠也在觀望著這三個東漢最後的名將。

  三人歲數相間,大約都是四十餘歲。皇甫嵩一張國字臉,橫眉叢生,鬢須略長。身材雄闊,一身玄色官袍在身,頗顯威嚴。

  盧植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副大儒的模樣。額,好吧,人家本來就是大儒。書生文氣頗重,卻又不缺鋒銳之氣。秀白的麵龐略有皺紋,下巴處留著寸長的山羊胡,笑容常開,似是和藹之人。

  朱懏身高略低,身為南方江東人事,僅有七尺之餘。站在皇甫嵩和盧植身邊,實在有些格格不入。或許是之前長期呆在交州,朱懏滿臉黝黑。若非這大殿之內,燈火充足,怕是扔到夜裏都沒人發現。

  “來,三位愛卿,這位便是吾大漢的少年英傑,隴縣高誠!”

  “小子高誠,見過三位!”

  高誠當即站起身來,恭敬行了一禮。

  “哦,這便是吾大漢涼州的才俊。哈,高子明,老夫身在北地,可是多有聽聞啊!”皇甫嵩很給麵子,率先誇讚著說道。

  高誠謙遜一笑,回道:“皇甫府君謬讚了。小子微末之功,哪裏能與府君想比。府君領郡兵,陣敗鮮卑精騎,射殺胡酋,讓小子心生向往啊!”

  “不過僥幸,僥幸而已!某也未曾想到,那胡酋竟被射殺!”

  “汝等二人就別在謙虛了,某在交州,聽聞最多的便是子明征板盾蠻,當真是威懾四方啊!”旁邊的朱懏插了一句,對於高誠亦是讚揚。

  畢竟,這朝中文武百官,稍微打探一下,都知道陛下對這高子明高看一眼。

  “朱將軍三月定交州,亦是豪邁無雙!”高誠回敬一句。

  朱懏卻是連連擺手,搖頭笑聲說道:“能三月之內,平定交州,說起來還要有子明一份功勞。子明大敗板盾蠻、五溪蠻,傳到南蠻、交州一帶,便是那些越人亦是恐慌不已!”

  “說起子明征蠻一事,聽聞取十萬級,鑄成京觀?”

  不甘寂寞的盧植亦是插了一句。

  盧植說到鑄京觀一事,上首的劉宏眼睛一亮,滿是向往的說道:“子明於葭萌關外,鑄京觀三十一座,震懾群蠻,朕真想親臨一觀啊!”

  “回陛下,鑄京觀一事有傷天和。但諸蠻不定,時起反複,為了益州百姓,為了大漢安寧,末將隻好行此惡行,以震懾蠻人。實當不得陛下謬讚,末將惶恐!”

  一聽劉宏提起此事,高誠當即出席跪拜請罪。

  “子明這是何意,朕深知子明之心,快快起身,莫要如此!”

  “不錯,鑄京觀雖有損天和。但若是為吾漢家,便是殺光那些蠻人又能如何?失了天和,亦有吾大漢千萬百姓敬仰,大丈夫當如是!”脾氣同樣暴戾的皇甫嵩當即說道。

  盧植看了一眼皇甫嵩,眉頭皺起,怕又是一個嗜殺的高子明啊!

  “今日召集諸位愛卿前來,便是商議一下如何平定這黃巾之亂!”劉宏一聲打斷眾人的想法。

  提起黃巾逆賊,眾人皆是眉頭緊皺。

  隨著幾名內臣抬來大漢帝國輿圖,橫於眾人麵前。

  劉宏親自從九層台階上走下,四人也急忙起身,跟隨其後,來到輿圖前。

  “逆賊張角,不思天恩,不憐天下百姓疾苦,聚眾舉逆。如今居然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哼!這蒼天還死不了!”

  劉宏話語剛落,四人急忙拱手大喝:“陛下放心,臣等定剿平逆賊,還天下太平!”

  “有四位愛卿在,朕心甚安!”劉宏寬勉一句,再次開口說道:“諸卿請看,逆賊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聚於冀州,有眾二三十萬。”

  “青州有其麾下賊帥管承等人,有賊十餘萬。兗州有賊首卜己,麾下四五萬兵馬。豫州逆賊乃是波才,有眾十餘萬。荊州亦有逆賊張曼成,麾下眾多達二十萬。並州有逆賊郭太,麾下眾亦有十餘萬。”

  “冀州賊寇,亦是發兵攻吾幽州。青州逆賊,肆虐青徐兩地。幸得司隸賊首馬元義,已被斬首。否則,這天下十三州,亂的可就不是八州之地了!”

  “這些都是繡衣使者前日剛剛傳回的訊息,朕已經命令大將軍征召兵勇。並遣將領兵駐紮都亭,又於洛陽周邊八關置都尉,拱衛洛陽。但這平逆之策,朕心知全無啊!”

  劉宏一口氣將繡衣使者冒死傳來的訊息說完,歎氣一聲,望向身後四將。

  皇甫嵩、盧植、朱懏,皆是皺眉思忖,良久未有謀略。

  再望向高誠時,隻見其眉頭舒展,麵帶微笑,似胸有成竹一般。

  “陛下,臣有一計,可破黃巾逆賊!”

  果然,劉宏聽到高誠獻計,當即大喜,說道:“子明,速速道來!”

  高誠上前兩步,先是躬身一禮,口中說道:“末將獻醜了!”

  隨後,手指滑過輿圖,指著大河(黃河)。

  “陛下請看,這大河便是吾等破賊關鍵所在。賊首張角兄弟三人,聚眾二三十萬,欲全取幽冀二州。吾等便可遣一良將,將兵數萬,自孟津渡過大河,直抵清河國界橋。屯大兵於此,張角必定聚眾與吾等官兵大戰。”

  “如此一來,賊眾若想取幽州,則兵力不濟。若想敗吾大軍,又非易事。驟時,二三十萬賊眾,必定拖延日久,不能有所為!”

  “而趁此之際,吾等再發兵馬,出軒轅關,直奔潁川。兵分兩路,一路清剿豫州黃巾賊寇。若有建功,再北上兗州。而另一軍南下荊州,負責剿滅荊州黃巾。”

  “此計之關鍵便是大河防線,驟時大河沿岸渡口,必須嚴防死守。再以大軍屯於界橋,使青兗冀三州黃巾,不得相匯。而後,另外兩路兵馬,平定荊州、豫州、兗州賊兵後,盡皆北上,一戰平定冀州逆賊!”

  咳咳,高誠毫不客氣的將曆史上官軍平定黃巾的策略山寨過來,獻於劉宏。

  “妙哉!黃巾逆賊,雖勢起八州之地,但其缺陷卻是被子明一眼觀出,真乃良才啊!”盧植對於這一計策,大為讚揚。

  皇甫嵩想了片刻,亦是開口讚道:“不錯,黃巾聲勢雖然浩蕩,但其賊眾多部,分居八州之地,不能匯之一處。隻要吾等謹慎用兵,便可一一剿滅!”

  劉宏考慮的不是這些,而是另有其他。

  “子明,朕若是用汝之策,多久可平黃巾?”

  時間才是關鍵,這幾年大漢連年天災,若是讓逆賊猖狂日久,怕是要真的重整山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