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蔡昭侯之死(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1-02-12 17:23      字數:2639
  蔡昭侯的決定確實過於魯莽和不明智了。楚昭王其實已經原諒了蔡昭侯,但蔡昭侯卻沒有原諒對方;蔡、楚兩國本來可以恢複正常關係,而且蔡國將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但是蔡昭侯的愚蠢行為不但給蔡造成了極大的損害,而且也把自己推進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魯定公四年春,蔡國的局勢向著更加動蕩的方向發展。因土地權屬發生的械鬥時有發生,每筆血債最終都記在蔡昭侯頭上,大夫們與蔡昭侯的矛盾也日益加劇,有人已經在暗中策劃政變,準備另立新君。

  蔡昭侯焦頭爛額,被巨大的威脅壓得透不過氣來。公孫翩勸他與大夫們和解,甚至勸他考慮把都城再次遷回原址,但是蔡昭侯卻堅決不肯。他說:“吳國人替寡人報了大仇,寡人不能對吳王無信。”公孫翩又勸他到吳國去避避風頭,並說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就不要回來了,蔡昭侯同意了。

  某日清晨,蔡昭侯與堂兄弟公孫姓、公孫盱化妝成平民乘車駛出州來東門,大夫蔡同的一個負責取水的家臣認出了蔡昭侯的樣子,急忙向主人報告了情況。

  蔡同把同僚們聚到一起,向他們通報了蔡昭侯微服出城的消息。公子駟的兒子公孫起鼓噪說:“君侯是不是覺得蔡國離吳國還不夠近,想要把蔡國遷到太湖邊上去?我看是可能的,那樣楚國人就隻能進入吳國攻擊我國了,但是我國就將成為吳國的一個縣了!”

  人們既焦慮又恐慌,文之鍇叫道:“與其坐視這個老暴君瞎折騰,不如做些大事來挽救國家社稷!”大夫們爆發出一片讚同之聲,爭先恐後地跑出去登車追趕蔡昭侯。

  公孫翩因為有事需要處理,所以較蔡昭侯晚出城半個時辰。追趕的車隊剛出城門,有人就發現了遠處正在疾馳的公孫翩的戰車。

  公孫起指著公孫翩喊道:“跟著那個惡棍就能找到暴君了!”眾人快馬加鞭緊追不舍,距離目標越來越近。公孫翩大為驚恐,他不停地射箭以阻止敵人靠近。追逐者立即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由於出發得太匆忙,他們身上還穿著長袍、頂著禮冠,根本就不像來打仗的;更糟糕的是,他們隻有一張弓和可憐的幾支箭。

  追逐者不得不遠遠跟在後麵等待時機。一個時辰過後,追擊者便望見到了蔡昭侯的車乘。數輛車猛然間對著公孫翩衝過去,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公孫翩的注意力,以掩護公孫起的進攻。公孫起從外圍繞過公孫翩,直奔晉昭侯。他彎弓搭箭對著蔡昭侯射出數箭,蔡昭侯胸腹要害中了兩箭,撲倒在地,眼見是沒有救了。

  公孫姓和公孫盱架一左一右著蔡昭侯闖進眼前的一座農舍,兩人剛把蔡昭侯放下來,他就斷了氣。公孫翩大怒,他左右開弓,目標紛紛中箭倒地;他硬是從數人之中殺出一條血路,昂然立在農舍門前。公孫起的弓太不爭氣,關鍵時刻弓身斷了。公孫翩弓上搭著一支箭,威懾著敵人,他的箭囊裏也隻剩下一支了。但是追擊者們還不準備與對方同歸於盡,他們遠遠地望著公孫翩,沒人敢帶頭進攻。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文之鍇趕到了。原來他擔心武器不足,於是回家取了一副弓箭,這才趕到現場。

  文之鍇見狀叫道:“諸位怕什麽!我們排成一行推進,他最多能殺兩人而已!”說罷他持弓而進,人們排成一堵牆、手持利劍跟在後麵。

  公孫翩怒道:“鍇啊!你膽敢進攻君侯,我死後要到天帝麵前控告你!”說罷一箭射過去,正中文之鍇的肘部。文之鍇回敬一箭,立即把公孫翩射死了。憤怒的人們衝進農舍,將裏麵的兩位公孫砍成了肉泥。

  之後,蔡人立蔡昭侯的太子為君,是為蔡成侯。蔡成侯有名無實,君權掌握在他的殺父仇人們手中。

  蔡昭侯的死亡推遲了楚國進攻州來的日期。楚昭王收到蔡昭侯被殺的消息後歎道:“蔡申(蔡昭侯名)呀,你活著也就罷了,你真是死也不想讓不穀好過呀!”

  楚人滿以為,蔡昭侯死後蔡人會派使者前來修複兩國那糟糕透頂的外交關係,可是蔡人考慮到國家所處的實際狀況,認為還是保持現狀為好(因為吳國帶來的實際危險可能遠大於楚國帶來的),所以沒有派使者到楚國去。結果,蔡人的“冥頑不靈”再次激怒了楚人。

  在吳楚爆發戰爭期間,盤踞在今安徽淮南一帶的夷虎(淮夷的分支)對楚國趁火打劫,沒少禍害當地的楚人。戰爭結束後,夷虎人害怕受到楚國報複,結果更加堅定地站在吳國人一麵。

  從夷虎出發向北渡過淮水便是州來。楚國人當初準備先占領州來再進攻夷虎,但是為了不被蒙上“趁喪伐蔡”的惡名,楚國人改變了經過戰略,決定先拿下夷虎,借此觀察蔡人的態度。

  夏四月,楚昭王率親征夷虎。當時左司馬眅指揮中軍,申公壽餘率左軍,葉公子高(沈尹戌的兒子沈諸梁)率右軍。

  楚軍東出大別山。以疾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攻克六(今安徽六安北)和巢(今安徽長豐南),做出準備進攻州來的態勢。蔡國人被楚軍的磅礴氣勢嚇破了膽,於是蔡軍在淮河北岸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蔡國人又向吳國求援,吳國的援軍很快向著州來進發。

  楚軍本來也沒有進攻州來的計劃,於是溯淮水而上,接收了蔡國留在西麵(今河南信陽一帶)的舊地。之後,楚軍繼續向西北進發,來到方城山外的梁城東五十裏處(今河南臨汝附近)。梁和與之相鄰的霍、蠻氏三城都是陸渾戎建立的城市,蠻氏還是蠻國都城。

  陸渾戎本來是遊牧民族,最早盤踞在甘陝交界一帶,後來東遷至渭水與秦嶺之間的狹長地帶,與秦國隔渭水相望。秦穆公執政時與晉惠公將陸渾戎驅逐到尹川,陸渾戎便仿照華夏人的生活方式建立起城邦,開始過上農耕民族的生活。

  但是他們骨子裏還保留著遊牧者的彪悍基因和處事方式,結果由於打劫過往商隊而觸怒了不少國家——楚國也在此列。

  魯宣公三年(BC607),楚莊王帥師北出方城山進攻陸渾國,逼著陸渾人簽訂了城內之盟,陸渾國這才成為楚國的盟友。但是晉景公很快就在陸渾國內製造了一起分裂事件,把蠻氏三城從陸渾國分離出來,建立了“蠻氏國”。蠻氏與陸渾在晉、楚,兩國的支持下經常大打出手。

  魯昭公十六年(BC526),蠻氏發生內亂;楚平王命然丹將蠻子嘉騙出來殺死,然後又立蠻子嘉的兒子為君,蠻氏這才倒向楚國。第二年,憤怒的晉國人幹脆滅亡了陸渾戎,以示對楚國的報複;結果蠻氏大為恐懼,再次倒向晉國。其後由於晉國公室日漸衰弱,蠻氏漸漸獲得了自由身,因此也不太在乎晉國了。

  吳、楚戰爭爆發後,蠻氏認為他們翻身把歌唱的機會來到了,於是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楚運動”。蠻氏武裝掃蕩了位於方城山外的數座楚國城邑,他們殺死抵抗者,把俘獲的人口賣為奴隸,又大肆霸占土地、強搶財產,給楚人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楚國人甚至比痛恨吳國人還要痛恨蠻氏——大概是他們從心底歧視戎狄的緣故;楚昭王早就發誓要把蠻氏從春秋版圖上抹掉,他這次率重兵出方城山就是為了這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