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夾穀之會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1      字數:2221
  陽虎作亂失敗後,季桓子親自來到孔子家裏,邀請他出任國家司法大臣。

  這兩人是老相識了。二十多年前,孔子曾在季平子家中當過兩年家臣,當時季桓子還是個小孩子。在那個孩子眼裏,孔子是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他儀表高貴、學識淵博、氣場強大,是他所敬重和信賴的師長。

  這種良好的印象一直伴隨著季桓子到今日,孔子和陽虎發生的糾葛又堅定了他請孔子出仕的決心。

  孔子喜不自勝,當場就答應下來。數日後,孔子有生以來第一次身著莊嚴的朝服步入公庭,他被任命為大司寇,掌管國家司法,位列少卿。

  孔子上任伊始便進行了一係列司法改革,他廢除了一些嚴苛的法律,又頒布了一些溫和的法律;開除了一些貪官酷吏,用正人君子代替了他們的職位;他還精簡了一些無用的部門和人員,為一些蒙冤的人平了反。

  國人非常歡迎這次改革,同時也對那位性情溫和的老夫子生出輕慢之心,結果有些人就幹出了藐視法律的事來。但是孔老夫子既懷有菩薩心腸,也崇尚雷霆手段——那些敢於以身試法的人很快嚐到了懲罰的滋味。數月過後,魯國秩序麵貌煥然一新:盜賊們全都逃到別的國家去了;國人路不拾遺,以誠信待人;奸商們不敢給活羊灌水,不敢往死魚肚裏塞小魚。

  不久,齊景公囚禁了陽虎,這個舉動給魯國人心中增加了一絲溫暖的感覺。後來,齊軍又攻陷了晉國的夷儀(齊國上一次伐晉還是在五十年前),這起事件又給魯國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魯國人認為,魯國叛離晉國並倒向齊國是遲早的事,問題就在於魯國要在宋國脫離聯盟之前還是之後采取行動。

  孟懿子說:“既然遲早都要與齊國結盟,就應當趁早。晉國的注意力如今都集中在齊、衛身上,斷然不能越過中原諸侯直接討伐我國。我們如果還是猶豫不決,就會白白再挨幾次打。況且主動還是被迫結盟、在齊國人心中的地位肯定是不同的。”

  魯定公頻頻點頭,於是派叔孫州仇去見齊景公,商討與齊國的結盟事宜。

  魯定公十年(BC500),叔孫州仇進入臨淄並拜見了齊景公。按血緣關係來論,齊景公應當稱叔孫州仇為“外甥(齊景公的母親是叔孫僑如的女兒、叔孫州仇的堂姑奶奶)”。齊景公不禁大喜過望,雙方很快相約於本年夏天在夾穀(今山東萊州之夾穀峪)舉行會盟。

  夾穀四麵環山,一條山道貫通南北,是個發動包圍戰的好地方。犁彌得知魯定公的相禮官是孔子時,便對齊景公說:“孔丘這個人知禮而缺乏勇氣,如果指使萊兵劫持魯侯的話,君侯的所有願望都會得到滿足。”

  齊景公覺得這個餿主意真是妙不可言,他把任務交給犁彌去執行。犁彌於是從萊夷故地集合起一支奴隸兵(武裝奴隸),帶著他們來到夾穀。

  齊國人首先到達盟會地點,軍士們平整了一塊很大的土地,築起一座高台,又用帷幕將場地圍住,並在通往場地的道路兩側布置了萊夷的奴隸兵。

  盟會開始前,魯國君臣在衛隊的保護下進入夾穀。孔子看見道路兩旁的東萊人不禁大怒,立即命衛隊驅逐東萊人。軍士們一擁而上,大聲吆喝著用矛戈將他們趕跑了。

  齊國的一名大夫見狀匆匆趕來,他稱這是齊景公特意為歡迎魯國人安排的特別儀式,並對魯國人的行動表示抗議。孔子憤然道:“兩君將要舉行和談,這些東夷奴隸卻攜帶武器跑到這裏來搗亂,他們的罪過大了!蠻夷不得擾亂華夏盟會,戰俘不得為盟會守望;此事於神就是不祥,於人就是失禮。齊侯知禮,肯定不會發布這種不祥又非禮的命令!”

  齊國大夫啞口無言,匆匆趕回去向齊景公匯報。齊景公這才下令把所有的東夷人全部撤到目不能及的地方。

  盟會開始後,雙方首先就簽訂和平協議之事宜達成一致,隨後齊景公提出魯國應當發表一份退出華夏聯盟的聲明;但是提議被魯國人否決了。

  魯定公說,魯國人一向秉承和平中立的傳統;國家之所以加入以晉國為首的華夏聯盟完全是為了自保,而並非與別國為敵;公室如果發布聲明,國家必定會召來敵國進攻,那種結果不符合魯國利益,因此他不能滿足齊景公的要求;但是魯國既然決定與齊國結盟,魯國對晉國負有義務的條款便自動失效了,所以齊景公不為魯國的立場產生擔心。

  魯定公就用這樣婉轉的方式調和了自己夾在齊、晉之間的地位問題。

  齊景公不好堅持己見,於是話鋒一轉說道:“如此也好。但是齊軍一旦出境作戰,魯國必須提供三百乘戰車隨同出征!否則就讓上天降下懲罰!”

  魯定公張口結舌不知如何作答,孔子搶上一步說道:“齊國如果不向魯國歸還被侵占的汾陽的土地,就讓上天降下懲罰!”

  雙方都同意將上述內容寫入載書,稍後便舉行了歃血儀式。儀式結束後,梁丘據(這個惡棍在齊國的勢力一直長盛不衰)對孔子稱,齊景公第二天要為魯定公舉行大享禮。

  這個提議也許是毫無惡意的,也是為了加強兩國關係做出的。但是兩國之間長期的敵對狀態和本次莫名其妙出現的東夷兵,卻使得魯人根本就不信任齊國人。

  孔子一刻也不願在此地逗留,回複道:“齊、魯兩國的典籍夫子難道不清楚嗎(他是真的不清楚)?重要的禮器不能帶出國境,在野外也不能演奏嘉樂。如果帶出來就是違背禮製,而使用簡陋的禮器不但違背周禮,而且有辱君主的身份。左右都要違禮,官員役從們勞神費力卻幹了一件違背周禮、讓天下人嘲笑的事,是不是很沒意義呢?我看還是算了吧!”

  對於特好麵子的齊景公來說,這個理由是他不得不接受的,結果兩國使團當晚就分別回國了。

  夾穀之盟標誌著魯國也脫離了晉國控製。目前在中原大國之中,唯一還沒有與晉國公開撕破臉的大國便隻有宋國了。

  齊景公回到臨淄後,很快把侵占的三個城邑還給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