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郢都淪陷(十五)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510
  吳國人忙打開城門,後營的軍士首先逃進巢邑,他們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卻沒有被燒傷(有些人則是被踩踏傷的)。而越往後進城的人就越慘,很多人身上頭上冒著煙,互相攙扶著踉踉蹌蹌逃進來;有些救助者在抓住傷員的手腳時會使得傷者皮膚大麵積脫落,露出紅色的鮮肉。傷員們痛苦地喊叫呻吟,有些人被運進來的時候已經死了;傷重的軍犬和戰馬隻好殺掉,以使它們不會遭受無望的痛苦。人們麵對大量的傷員卻束手無策,巢邑整夜都處在一片災難的景象之中,人們忙碌到天亮才稍作歇息,期間又有一些人因傷重死去了。

  太陽升起之時,子西和子期率隊從兩側緩緩而上,很快就踏上了那片過火之地。那堵屍牆仍然冒著殘煙,很多屍體已經分辨不出形狀了。楚人痛哭不已,哭得差不多了,子西留下一隊士兵收斂屍體,然後繼續行進。楚軍不久就看到被燒成焦土的吳軍營地,明火已經熄滅了,到處都是冒著青煙的、姿勢扭曲的屍體,空氣中充滿了令人作嘔的氣味。子西咂舌道:“可惜那麽多戰馬了。”

  楚國人清點了一遍敵人的屍體,發現現場被燒死的吳軍官兵不足千人(城裏還有很多死傷者無法統計),但是幾乎損失了全部輜重。營地的廢墟就在北門外不到半裏處,對交戰雙方都造成了阻礙。子西說:“吳軍元氣未傷,我們不能替吳國人打掃戰場,還是回營等待闔閭的動作吧!”

  闔閭徹底消停了,不敢再與楚軍交戰。他把傷員留在巢邑,趁著夜幕率軍輕裝簡行,從較陡的東坡溜走了。

  第二天楚國人才發現情況,兩王子立即起兵追趕,擊敗了敵人的殿後部隊。闔閭終於嚐到了被楚軍追著打的滋味;吳軍遭遇兩場慘敗才逃進一座要塞,總算結束了令人難堪的逃跑,楚軍不再進攻,回師又把巢邑端掉了。

  闔閭暫時獲得了安全,卻一刻不敢停歇。他把周邊幾個城邑的地方武裝調集過來,然後帶著軍隊繼續進攻祖國的都城。

  在姑蘇城裏,夫概正在進行他那為時不長的殘暴統治。說實話,他從篡位到被趕走期間的一係列所作所為其實就是場活鬧劇。夫概從兒童時代開始就是吳國人眼中的壞小子、惹事大王,成人後不但沒有改變,而且變本加厲地幹壞事。恨他的吳國人比恨楚平王的還多。因此當他舉行完加冕儀式從太廟裏走出來,準備向國人發表演說時,除了事先安排在下麵的托兒,竟然沒有一個人到來。此時城內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家家戶戶大門緊閉;夫概環視左右,大感詫異,以為自己進入了一座敵國的城市。

  結果,當闔閭的軍隊接近都城時,民眾不顧士兵們的阻攔(實際上士兵們後來也跟隨民眾一起跑了),湧出城門去迎接國王。而夫概則帶著死黨化妝成平民趁亂逃出都城,不久逃到了楚國。

  然而楚國人比吳國人還恨夫概,因為他不但是進攻楚國的急先鋒,而且是第一個穿著軍靴踏進郢都的人。

  很多大臣都希望趁機將他繩之以法,但楚昭王用他那理性的思維回應他們說:“伍氏、伯氏都曾是伐吳先鋒,而伍員、伯嚭卻受到闔閭重用,闔閭利用兩個楚國人幾乎滅亡了楚國。既然如此,不穀為什麽不能用夫概呢?有人會說,‘一個夫概或不了大器’。但是,如果拒絕夫概的避難請求,會將後續準備投靠楚國的吳人拒之門外。楚國留不住自己的能臣,又不能接納別國的能臣,那才是真正的無可救藥。”

  後來楚昭王將夫概封到棠溪(今河南遂平縣附近)。棠溪是方城山外的一座小城,可以說是離吳國最遠的一個縣;楚昭王把他封到那裏,一方麵滿足了夫概的請求,一方麵表達了對他的芥蒂之心。

  早在夫概與子山爭奪囊瓦家宅之事傳到隨國時,鬥辛就說道:“不能容忍謙讓就不會和睦,不和睦就不能遠征。吳國人爭奪利益,必然發生內亂,發生內亂則必然撤軍;既然如此,又怎能吞並楚國?”

  楚昭王回到郢都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獎勵功臣、討伐罪人。他任命子西為令尹、子期為大司馬、沈諸梁為葉公,鬥辛、鬥巢、鬥懷、鍾建、王孫由於、王孫圉、申包胥、宋木等功臣也被升了職,擴大了封地。鬥辛希望撤銷對鬥懷的賞賜,因為他曾企圖刺王殺駕;但是楚昭王說:“鬥懷後來不是打消主意了嗎?而且他又在對吳作戰中立下大功,不穀不能以小怨氣掩蓋大功勞。”

  申包胥說:“我去請兵是為了國家社稷,不是為自己的前途。君王既然已經安定,我還有什麽可奢求的?況且我效仿子旗(蔓成然),又能得到什麽好結果?”因此堅決不受賞賜。

  楚昭王唯一想處死的就是藍尹。原來大家都在逃命時,藍尹拒絕把自己的船讓給楚昭王,而是用它幫助老母妻子渡水;但是送走老母妻子後,他卻一直留著楚昭王身邊盡忠。楚昭王想到那段場景便恨得咬牙切齒,子西勸他說:“囊瓦經常放不下與他人的舊怨,幹出很多壞事,這才落得逃難的結果。君王為什麽要效仿他呢?”楚昭王便沒有處罰他。

  季羋也到了出嫁的年齡,楚昭王不想把她強製性嫁出去,便詢問她想嫁給哪國君主。季羋回答說:“我聽說女子在出嫁前不可以接近男子,但是鍾建在逃亡路上一直背著我。我還能嫁給誰呢?”楚昭王就把她嫁給了鍾建——兩人的姻緣真是大災難中的一幕喜劇。

  吳楚戰爭曆經一年之久,是春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之一。吳軍雖然攻占了郢都,又給楚國京畿之地造成了重大災難,搶劫了大量人口和財富,但是並沒有撼動楚國立國的根本。

  相反,吳國通過這次遠征損失了三成軍隊,失去了重鎮巢邑,上卿夫概投敵,南方也被越國**害得夠嗆。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吳國在戰爭中並沒有占到便宜,甚至不能說取得了勝利。楚國的國際形象隨著郢都淪陷而一落千丈,成為天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據說當時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吳國為什麽能占領郢都呢?因為他們地處蠻夷之地、固陋寡聞,竟然不知道郢都是不可攻陷的。”

  楚國得到的最大好處就是擺脫了囊瓦的腐朽統治,而千瘡百孔、行如蹣跚之垂暮老人的楚國在年輕有為的楚昭王、王子宜申和王子結的治理下,已經度過最為困難的時期,即將煥發出勃勃生機。

  正當吳楚交戰之時,楚國北方的兩個國家趁火打劫,搞了些小動作:第一個是東周,周人探聽到王子朝躲藏的城邑,於是派出殺手把他殺死了;第二個是鄭國,駟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亡了許國,完成了自鄭莊公開始的、鄭國人持續了兩百餘年的願望。

  鄭國滅亡的雖然是楚國的屬國,但是侵略行動卻被認為是對晉國盟主地位的嚴重挑戰;因此,滅許事件很快引發了中原地區的新一輪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