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魯昭公流亡史(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359
  魯昭公被齊國人送入鄆城後就安心住下來,子家羈一直勸他到晉國去,但是魯昭公不知道被齊國人施了什麽魔法,又固執認定齊侯會把自己重新送進曲阜;但是齊國人撤軍就後沒了下文。

  三桓不定時地送些財物過來,以示不敢忘記君主。實際上,魯昭公在鄆城和在曲阜過的生活過得差不多——反正他也沒什麽土地,都是靠三桓的供奉活著。

  專諸刺王僚那年春天,魯昭公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再次跑到臨淄去。他名義上是去看望齊景公,實際上是去提醒他不要忘記自己的諾言。齊景公像去年一樣對他做出保證,魯昭公得到了回應,又擔心鄆城安全,於是盡快趕回去了。

  秋季之時,晉士鞅、宋樂祁、衛北宮喜及曹、邾、滕三國大夫在扈地舉行盟會。盟會有兩個內容:一是幫助周敬王防守成周,以防備王子朝卷土重來(王子朝的黨羽仍然占據了幾個邊邑);二是是否將魯昭公送回原位。

  宋人和衛人與魯昭公相親,兩國堅持要求幫助魯昭公複位。但是士鞅這個人比梁丘據還要貪婪——梁丘據隻是被動地受賄,他卻敢主動索賄。士鞅事先已經秘密派親信去見季平子,向他泄露了會議議程。

  季平子開出一份巨額禮單交給來人,士鞅收到禮單大喜過望。於是他在會上回複宋、衛使者道:“魯侯沒有公布季孫的罪行就對他進行討伐;季孫不知所犯,請求被囚、流亡都沒有獲得允許。叔孫、孟孫懼怕動亂擴大,所以才幫助季孫;國人也自發地保護他。季孫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取得勝利,隻能說上天和國人都站在他這邊。

  “魯侯沒有戰勝國人,所以才‘自我流放’。子家羈請求魯侯留在國內,叔孫婼也請求魯國返國,結果都被他拒絕了。因此魯侯是主動流亡,不存在被三桓驅逐的情況。魯侯居留齊國三年卻一事無成(這句話酸酸的),而季孫甚得民心,甚至連淮夷都支持他。

  “季孫擁有十年之儲備,有齊國、楚國做為後援(齊國拖延便是對季孫的認可),有上天的讚助,有國人的支持,有堅守的信心,定期送給魯侯供奉,侍奉君主就像先前一樣(還是那麽不恭敬)。

  “魯侯沒有表態,也沒有向寡君請求;甚至沒有向宋、衛派出使者;他的想法誰也不知道。由於上述原因,我雖然讚同二夫子所言,但是卻感到非常為難。但是為了滿足二子的心願,我請跟隨二位包圍曲阜,如果事不成,我們隻好自殺謝罪!”

  兩人這才搞明白士鞅已經被季孫收買了,他們不敢繼續要求下去,隻好口稱:“不敢。”轉身退出。

  這次盟會是決定魯昭公命運的關鍵事件;由於魯昭公沒有聽從子家羈(要求他向晉國人尋求幫助)的建議,沒有認清“隻有晉國人才能幫自己”的現實,而總是認為真理站在自己這邊,結果被季平子搶先占領了天王山。本次盟會以後,魯昭公便徹底喪失了複位的可能性。

  季平子聞訊大喜,他現在已經無所顧忌,於是決定繼續以“國人的名義”收複鄆城,將魯昭公徹底趕出魯國,從國人的心中抹掉。九月初,季平子命孟懿子與陽虎進攻鄆城(孟懿子年紀尚小,隻是名義上的總指揮,實際上的總指揮官是陽虎)。

  鄆人將要作戰,子家羈卻不同意,他的意見是主動放棄鄆城逃到晉國去;因為他認為魯昭公可以從跌倒的那個地方爬起來。但是魯昭公依然不肯,他仍然幻想著齊國人不會對自己的處境坐視不管,身邊的公衍、公為等人也叫囂著要讓“叛國者們有來無回”。

  子家羈憤然道:“天命不在君侯這裏已經很久了!最後使君侯逃亡的就是這些人(他點指著公為等人)!上天降禍,他們卻自以為是降福,福禍不知,怎能不失敗?”

  公為大怒,抖抖衣袖拔劍衝上來。魯昭公受夠了臣子們沒完沒了的爭吵,他先把公為轟出去,又對子家羈說:“既然夫子總想求助晉國人,那麽就請夫子到晉國辛苦一趟吧!”子家羈樂得離那些笨蛋遠些,當天晚上就出發了。

  公為決定在鄆城郊外的且知要塞阻擊三桓軍。這是陽虎第一次獨立指揮戰鬥,他此時在季孫家中的地位已經可以排進前五名,但是離室老的位置還有很長的距離,所以他迫切需要建立功勳來提升自己的地位。

  陽虎生著一副羅刹相貌,並以行事膽大凶狠、作戰勇猛而著稱;通常沒人會瘋狂到想要和他正麵廝殺。考慮到這一點,陽虎把軍隊分為兩個部分,他請孟懿子率領主力並走在前麵,又命副手公山不狃打著自己備用的戰旗跟在後麵,他自己則隱藏在主力之中。

  三桓軍到達且知要塞外圍後,陽虎命主力在正麵列陣,命公山不狃駐紮在距離主力約十裏的地方。

  公為看到這個陣勢感到有些意外,但他瞬間就認為自己洞悉了陽虎的真實意圖:“是了,陽虎一定是暗中得到了季孫除掉仲孫何忌的指令,所以擺出這種陣勢。上天助我!這次一定不能使孟孫返回都城!”

  公為把鄆城軍集合起來,領出要塞排好陣型。這隻軍隊幾乎全是步兵,隻有十幾乘老舊戰車(因為窮,造不起戰車,買不起馬匹)。公為要求集中力量進攻孟懿子,不要理睬“陽虎”,因為陽虎隻會作壁上觀,絕不會對主力施以援手;並宣布能得孟懿子的封上大夫,能得大夫者封下大夫,能得軍士者賞土地和奴隸。鄆城軍士摩拳擦掌興奮不已;公為首先擊鼓,軍士們發起衝鋒,人人奮勇爭先,都想抓住孟懿子。

  孟懿子隨後擊鼓,三桓軍結成密集隊形緩步前進,雙方很快撞在一起。鄆城軍完全不顧陣型軍令,拚著命想要撕開缺口擠進去;三桓軍躲在盾牌後麵努力抵擋進攻,指揮官們跑來跑去發布各種命令,巢車升起旗幟向“陽虎”求援。可是“陽虎”竟然視而不見,一直按兵不動。公為大喜,接下來又把後備軍也投入到正麵戰鬥中去。

  孟懿子軍中突然有人大喊:“我們被出賣了!”他們這回可支持不住了,軍隊開始緩慢撤退,鄆城軍不依不饒繼續進攻。三桓軍抵抗片刻後便掉頭毫無秩序地撒腿狂奔,鄆城軍則跟在後麵緊追不舍。

  大部分敗兵逃跑時仍然保持著隊形,邊逃邊向兩翼展開;孟懿子的大旗就像一條流著血的大魚,吸引了身後全部鯊魚的注意力。追兵的眼睛都盯在孟懿子的旗幟上,沒有注意到眼前形勢的變化,結果漸漸鑽進陽虎設計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