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王子朝之亂(八)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299
  尹文公將軍隊分為兩支,一支按原定計劃進攻施穀,一支繞道迂回到守軍後方。十五日,兩軍在施穀展開大戰,劉文公軍依仗險地阻擊叛軍進攻,結果卻遭到身後奇兵的攻擊;劉文公軍腹背受敵,一潰數裏。尹文公一鼓作氣占領了屍氏城,又在城內修整了一日。

  尹文公繼續前進,終於來到劉城郊外。他見劉城的防禦十分堅固,感覺憑自己手中的兵力無法攻陷城市,便在一處背靠高地之處紮下營寨,又向王子朝請求增兵。

  六月中旬,援軍從王城出發。但是由於連日暴雨傾盆導致道路不通,惡劣的天氣阻礙了援軍的行動。援軍直到七月十五日才通過泥濘難行的施穀。

  七月十七日,劉文公見防守無望,第三次帶著周敬王逃出劉城。叛軍隨即進入城市,尹文公無處發泄怒氣,竟然放火將劉城火燒成一片廢墟。

  周敬王一路南逃,最後進入滑城(滑被秦所滅,後來歸鄭國所有)。當時知躒和趙鞅率領的晉國援軍也到了。知躒派大夫女寬率部防守龍門隘道,又命趙鞅戍守滑城。

  劉文公在周人和晉人舉行的軍事會議上說:“叛亂已經持續整整四年啦!叛軍不消滅、自己不會失敗。趙孟(趙鞅)曾說:‘明年將納王。’可是‘明年’已經過去啦,天王卻離王城越來越遠,王子朝卻越來越囂張。王室之亂不僅擾亂了東周,也成為盟主的煩惱,成為天下諸侯的心病。

  “叛軍雖然取得了很大勝利,但是本身損失也不小,而且都身心疲憊了。某些王室大夫隻是被迫站在王子朝一邊,他們內心還是忠於天子的。如果我們大舉進軍王城,他們必然會陣前倒戈。所以我請求盟主幫助天王盡快平定叛亂,以維護王室天威,維護大國的霸主地位。”

  知躒和趙鞅表示讚同(兩人都被王室內部無休無止的動亂搞得焦頭爛額),於是趙鞅來到新鄭,向鄭定公請師。

  九月中旬,駟歂率鄭軍到達滑城。十月二十一日,王師、晉、鄭聯軍浩浩蕩蕩從滑城出發,北渡洛水,軍隊遂分為兩路。十一月初,王師與鄭軍收複了屍氏,並將周敬王安置在城內;晉軍經過猛烈的戰鬥攻陷了王子朝的封邑鞏城。

  當時尹文公在王城以外指揮軍事行動,召簡公在城內管理城內政務。召簡公見王子朝大勢已去,於是搖身一變,變成潛伏在叛軍身邊的無間道者。他趁局勢混亂之際帶領族甲將王子朝和他的黨羽們趕出王城;王子朝黨大部分逃往楚國,叛國者在逃跑時帶走了東周的大量典籍。

  十一月底,周敬王進入成周。知躒留下一支軍隊保護周敬王安全,然後率軍回國了。十二月,周敬王終於回到了闊別三年的王城,曆時四年的王子朝之亂暫告結束。

  身在郢都的王子朝仍然心有不甘,他一直認為自己才是王室正統,王子匄不過是被另一個虢公翰推上來的“周攜王”(見周平王即位及東遷之相關內容),是徹頭徹尾的偽政權;而天下諸侯都是善惡不分的叛徒、野心家。

  王子朝於是給除了晉國以外所有參加黃父之盟的諸侯寫了一封內容相同的長信,信中寫道:“當年武王克剪殷商,成王安靖四方,康王息養民生。曆代周王封建同母兄弟,以做為王室屏障。先王們還說:‘我不會專享文王、武王的功績,所以封建諸侯。如果我變得奢靡墮落,以至於招致禍患,你們都要指出我的過錯、振救王室。’

  “周夷王執政之時,天王身患頑疾,天下諸侯沒有不為王祈禱,盼望他早日痊愈的。之後厲王登基,厲王心性暴虐,國民堪忍受,於是將他流放到彘邑,周、召共和。宣王懷有大誌,周、召才輔佐他登上王位。至幽王執政,上天拋棄西周,使幽王昏亂奢靡,最後竟然導致國破被殺。周攜王奸命自立,晉文侯以兄弟之力匡正王室,最終伐滅攜王。

  “至惠王時期,上天再次降禍於周,使王子頹生出禍心,襄王之時又加於王子帶身上,迫使惠王、襄王逃離王都,外出避難。多虧晉、鄭伸出援手,才平定王室之亂。這便是兄弟能夠遵守先王之命。

  “周定王六年(魯宣公八年),秦地降下一隻妖怪,說道:‘王室會出現一位天生長有胡須的嬰兒,他和身後之王都能鎮撫社稷。但是後代將有禍亂王室者,而諸侯不辨是非,以成就其亂。’二世之後,周靈王生而有須;靈王與景王都得到善終。景王去世前已經擬好了廢黜王子猛太子地位、改立我為太子的詔書,隻是沒來得及發布而已。

  “而單旗(單穆公)、劉狄(劉文公),明知真相卻挾私心以禍亂天下,又獨斷專行,說:‘先王一直反複無常,誰知道他當時什麽想法?我們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就可以了,誰敢反對我們?’兩人又帶領不善之人背叛王命,輔佐王子猛登基,建立偽政權。叛國者侵奪無厭,貪求無度,褻瀆鬼神,輕慢刑法,奸行盟約,汙蔑先王。

  “不穀作為景王合法之繼承者,為捍衛《周禮》、王命與天下大義,不得已起事反對王子猛。上天終於開眼,王子猛不久自絕於天下。但是單、劉仍逆天行事,立王子匄為天子。就在王子匄將要遭受徹底失敗之際,晉國人卻橫空出世。晉人無道,輔助奸佞,肆意妄為無所節製,挽救王子匄於絕境,使不穀遠奔荊蠻之地,不知何處是安身之地。

  “如果諸侯中有一、二兄弟舅甥、順應天道、反對狡猾之人、遵從先王之命、免受上天懲罰、為不穀分擔憂患,則不穀願與兄弟舅甥共有天下!請諸位君主深思!當年先王有命說:‘王後沒有嫡子則立年長的,年齡相仿則比較德行,德行相當則進行占卜。’這是古製。天王不立私愛的兒子,公卿也應當懷有公心。穆後(周景王王後)與太子壽命早夭,以周禮應當立不穀,而單、劉私立年少者;所以他們才是應當被消滅的!”

  諸侯們都沒有把這封信當回事,隻是將它交給典藏史歸檔了。沒人願意僅憑一封信就會高舉“正義”大旗投入王子朝麾下,更何況天下人早就把他當成篡位者。

  魯大夫閔子馬說:“文辭用來施行禮法。王子朝破壞景王的命令,又沒有得到晉國支持,胸無大誌,倒行逆施,隻是為了王位而爭鬥,幹盡了無禮之事。文辭雖美,又有什麽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