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莒子流亡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136
  魯昭公二十二年二月,齊國大夫北郭啟帥師伐莒。戰事的起因已經無從考證,莒子庚虞想要出師迎擊來犯之敵,大夫牧之勸說道:“齊師統帥地位低下,所率軍隊不多,因此所求也不會太多。臣認為不如向齊人求和;大國之人不可以激怒。”

  但是莒子庚虞性情凶暴,極其好戰。他斷然否決牧之的提議,率軍在壽餘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幾乎全殲了敵軍。齊景公大怒,率重兵氣勢洶洶殺奔莒國;莒子這才感到恐懼,不得不與齊國人簽訂城下之盟。

  兩國達成和解後,莒子又開始過他那奢靡墮落的生活。莒子喜歡收藏利劍,他除了滿世界搜羅名劍以外,還聘請了數名傑出的鑄劍師為他鑄劍。但是他還有個令人非常恐懼的習慣,就是每新得一柄劍,就用殺人的方式來測試它的鋒利程度。

  倒黴的測試者最先隻限於奴隸和囚犯。某次莒子在狩獵時得到一柄劍,隨從們來不及找奴隸;他試劍心切,竟然一劍把自己的禦士戳死了。從此以後,試劍者就擴大到小臣、隨從、宮女甚至隨便身邊的什麽人。

  國人對莒子的憎恨情緒越來越高漲,如果有人敢於帶頭驅逐暴君,人們是非常願意加入隊伍的。魯昭公二十三年初夏,莒子在一次招待外國使團的酒後上揚言要“打進臨淄去,活捉齊景公”。他在酒醒之後雖然知道失言,但是依然沒有采取補救措施。結果沒超過十天,莒子的豪言壯語就傳遍了整個東方。

  齊國人已經開始征集軍隊了,而莒人也認為是時候清算暴君的罪行了。莒國有位勇士名叫烏存。四月末的一天下午,烏存率領國人發動政變;憤怒的民眾手持各種武器闖入公宮,宮廷衛隊也沒有進行抵抗,莒子和牧之匆忙間換上小臣的衣服從偏門逃走了。兩人想要從西門逃出都城,但是國人已經把西門封住了;牧之隻好保護著莒子一路來到南門。兩人遠遠望見烏存手持武器正站在城門口。莒子頓時驚恐萬狀,他拉住牧之說:“烏存在此,我們還是回去找一個隱蔽的地方,躲過風頭再說吧!”

  牧之卻說:“我們必須快走!烏存以勇力聞名於東夷,他不會再用弑君來加重名聲了!”兩人遂目視前方通過城門,烏存隻是瞄了兩人一眼,就裝作什麽也沒看到的樣子將兩人放走了。莒子後來逃到曲阜,魯昭公給了他一小塊封地,庚虞最後老死在魯國;齊國人則把庚虞的兄弟推上莒國君位,是為莒郊公。

  魯昭公二十三年正月剛過,戰爭幽靈便出現在吳楚大地的上空,輾轉徘徊,久久不肯離去;入秋之時便爆發了著名的“鍾離之戰”。這場卷入了八國軍隊的大戰又被世人稱做:“一片桑葉引發的戰爭”。

  原來,吳國的邊邑卑梁(今安徽天長西偏北)與楚國邊邑鍾離(今安徽鳳陽東)接壤,國界線是一條幾乎正南正北流去的小河,小河兩岸都居住著很多農家。在和平時期,那些邊民經常會與對方做些小生意。

  界河被一座小山丘阻擋,於是分成兩支,繞過山丘有匯聚成一條河;山丘上生滿了桑樹,因此當地養蠶業比較發達。如此一來這座小山就成了兩國邊民共有的財產,如果一方不明顯越過中線到對方一麵去采桑,對方也不會太計較。

  但是春天之時兩國各冒出來一個倒黴孩子,兩人為了爭搶一棵桑樹打成一團。楚國的孩子吃了虧,他的族長領著人衝過界河,對方也集合了族人準備進攻,於是發生了嚴重的暴力事件,吳國一方全家被滅。

  事件性質馬上從村民互毆上升到敵人入侵了。卑梁大夫怒,集合邑兵滅了對方的村子,又攻打鍾離城門。

  楚平王大怒,調集淮上諸城的軍隊摧毀了卑梁。

  吳王僚大發雷霆之怒,決定把鍾離從楚國版圖上抹下去。

  楚令尹子瑕在一次朝會上說:“有消息稱吳光將率全國之兵進攻鍾離,我認為消息是準確的。鍾離是吳楚兩國門戶之地,吳國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吳國取得鍾離不但打開了楚國東北方的大門,而且可以威脅陳、蔡、胡、許等國。吳國人一旦取得上述諸侯,江、息、弦、黃(都在淮水北岸)必然失守,淮水紡線將被突破。如此一來就把楚國打回到先君稱王以前的時期了。因此,我們要聯合淮上諸侯、並傾全國之力抗擊來犯之敵。”

  楚平王表示讚同,然後把使者派到陳、蔡、胡、沈、許、頓去,要求六國出師與楚軍共同抗吳。

  春末,吳王僚、公子光、公子掩餘率三軍從朱方城渡過長江,然後向西北行進。楚令尹子瑕、大司馬薳越、右尹囊瓦率軍迎戰。但是軍隊剛剛啟程,子瑕便突發重病,臥床不起。子瑕隻得將指揮權交給薳越,命他按原計劃行動,不得因自己的病情耽誤軍務。

  薳越想要把他送進附近的城邑治療休養,子瑕卻堅持隨軍出行。他說:“夫子隻是代我行使軍權,軍隊不能沒有主將,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軍旅中!”

  六國接到命令後便開始集結軍隊。說實話,六國並不在乎誰勝誰敗,也不認為吳國一旦取得鍾離,各國就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這是楚國人嚇唬六國人的話)”。六國之所以出師,完全是迫於楚國的壓力。六國中除了陳、蔡軍隊由大夫率領,其餘四國均由君主親率。

  楚軍是支不會打防禦戰的軍隊,因此薳越率七國聯軍南渡淮水主動進攻吳軍。七月下旬,聯軍在鍾離(今安徽鳳陽東)擺開陣勢,準備在此迎擊吳軍。

  但是就在關鍵時刻,令尹子瑕去世了。他的去世給聯軍造成了巨大震動:楚軍士氣低迷,軍士們悲痛之餘又感到恐懼,認為這是上天降發出的徵兆,意在告知楚人此戰必敗。六國人則以各異的心情來看待此事,但是都對戰鬥結果持有樂觀態度(一是因為吳軍人數處於絕對劣勢,二是因為都沒挨過吳國人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