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子產去世與鄧析之死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436
  魯昭公二十年發生的最後的大事件就是子產去世。

  年末之時,身患重病的子產把子大叔召來,對他說:“我死之後,夫子必然會接替我的職務。我聽說隻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以溫和的方式治理國家。我沒有德行,隻好采用嚴厲的法度。嚴法就像烈火,寬德就像湖水;民眾畏懼烈火,所以極少因玩火而死;水性柔弱,民眾喜歡狎戲,結果淹死在水中的人數不勝數。國民雖然對我多有怨言,但是我死之後,你仍然要保持對民眾的壓力,否則鄭國將亂。”

  偉大的子產第二天便去世了。孔子收到噩耗後不禁痛哭流涕,稱子產為“古之遺愛”。鄭人的心中真是五味雜陳:子產在鄭國是位爭議巨大的人物,支持他的人稱讚他忠於社稷、公正無私;反對他的人指責他倒行逆施、與民為敵。但是所有人都稱讚他的廉潔和正直,沒有一個人說他中飽私囊、腐化墮落。

  子產在世時對讚揚他的人沒有給予好處,對指責他的人也沒進行報複。不可否認的是,盡管鄭人對子產褒貶不一,子產卻開創了鄭國的極盛時代;在他執政時期,鄭國的官員最勤勉盡責,政治也最清明;而失去子產之後,鄭國便開始走向衰落。

  子大叔升為正卿,這位君子生性寬厚;子產在世時,他與子產的爭執就從沒間斷過:他總是抱怨子產製定的法律過於苛刻,執法過於嚴格;並稱人民將無法忍受,恐怕會揭竿而起。子產去世前雖然對他說了以嚴法治國的道理,但他卻將它當成了耳旁風。

  子大叔就任後,前來要求他取消酷法的人絡繹不絕;人們露出身上的傷痕,哭訴生活之艱辛、受到的傷害之巨大。

  子大叔抹著眼淚取消了一些法律,代以寬厚的政令,以為如此便能穩定政局。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鄭國很快冒出來眾多的盜匪流寇;盜賊橫行鄉野,白日裏公然搶劫,殺傷無辜者無數。

  駟歂(駟帶的兒子)對他人抱怨說:“托遊吉大人的福,新鄭已經成為天下犯罪者的天堂了!”

  子大叔這才理解子產話中的含義,他追悔莫及,說道:“我早遵從夫子的教導,就不會發生現在的情況!”。

  當時新鄭郊外有一片巨大的胡泊沼澤地帶名叫“萑苻之澤”,萑苻由多個湖沼和湖中島組成,其中植被茂密,水道複雜。鄭國最大的犯罪集團就聚集在那一帶。

  子大叔決心改變這一切,用猛藥來治重病。他派出一些精幹的斥候打入犯罪集團內部,又收買了一些叛徒。時機成熟之後,子大叔便在內應、間諜的接應下,率軍一舉消滅了犯罪集團。之後他又恢複了子產在世時的法律,新鄭的犯罪率這才下降到從前的程度。

  孔子說:“善哉,善哉!政令溫和則民心輕慢,輕慢就應當用嚴法來糾正;政令嚴苛則傷害民生,害生就應當息民養生。寬猛相濟,則政通人和。《詩》說:‘民亦旁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說的就是施政要溫和;‘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說的就是糾偏要以猛;‘柔遠能邇,以定我王。’說的就是以寬猛相濟來和國政。《詩》又說:‘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說的便是和於大治了。”

  鄭國還有一個人對子產的去世感到無比痛心,他就是鄧析。前麵說過,子產公布刑書之後,鄧析就開始仔細研究這部法典,並將研究成果應用到訴訟中去。鄧析開創了中國訴訟代理製度的先河,自稱“訟師(當然了,也有叫他“訟棍”的)”;他是中華律師的開山祖師,也是先秦邏輯學的發軔者。鄧析“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不僅幫人打官司,而且教人如何打官司;他開了個“訴訟培訓班”,招收好學青年。

  從子產公布刑書和鄧析出山後,官署審理案件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麻煩,鄧析受被告人委托為其辯護,經常把審判現場攪得昏天黑地;很多在以前必死無疑的被告人在他的出色辯護之下得以被無罪釋放。

  當時鄧析的行為被眾多大夫們看做是對司法權的極大冒犯,他們紛紛要求對鄧析采取反製手段。子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鄧析總能從子產的政令中找到空子鑽,子產隻好用“政令是需要解釋的”來安慰自己。

  子產後來任命鄧析為大夫,將他置於自己領導之下,希望他有所節製,但是鄧析依舊我行我素。後來,他覺得子產的刑書存在諸多偏向權貴之處,於是用更激進的思想寫了一部“竹刑”。

  這個行為可闖了大禍,駟歂和一些大夫趁機以“私造刑律”的罪行對鄧析發出控告,但是最終都被子產壓下來了。

  子產說:“鄧析是我們的鏡子,但他照的卻不是我們的正麵,而是背麵。殺了他,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背麵到底藏有多少汙垢。至於那部竹刑,隻是記載了他的一些設想;他斷然不會用竹刑來做為定罪量刑的依據。

  “當年,我公布刑書,結果受到大夫、國人和羊舌肸的嚴厲批判。可是我一直認為我的做法是正確的。西周東遷走向衰落,禮樂征伐開始從諸侯出,《周禮》不再適應諸侯之政,於是管夷吾、鮑叔牙做齊法;士蒍、郤芮、趙盾、士會、欒氏做晉法;甚至連最保守的魯國也先於鄭國施行“稅畝製”和“丘甲製”。鄭國除了執行先君桓、武公、莊、厲的命令之外,竟然沒有一部法律,已經遠遠落後於齊、晉、魯。

  “如今晉國衰落;天下格局必將大變;鄭國不變,就要發生動亂,就要被敵國滅亡。現在我回頭看公布的刑書,也感覺有些條文已經需要繼續更新;因此別人認為我先前做的過分的事、現在看來竟然遠遠不夠,而鄧析的竹刑正好能給我提供借鑒。或許下一位修改刑書的大夫,就會把鄧析的話鑄在刑書上!你們對新生之事、對不同政見的排擠打擊,最終會毀了國家和你們的家族。”

  對於子產的保護,鄧析顯得不以為然;他的朋友都勸他應當對子產表示衷心的感謝。鄧析說:“夫子為公室,我也為公室;他所作之事與我何幹?我總不能以公室的名義感謝他吧?”

  子產去世後,鄧析安然度過了子大叔執政時期,接替子大叔登上執政卿位就是駟歂。駟歂一直與鄧析不和,於是為除掉鄧析精心設計了一個圈套。

  駟歂對鄧析表示他將要修改刑書,請鄧析起草一個修正案,並在局部區域開展試點工作。鄧析沒有產生懷疑,馬上按駟歂的要求去做了。結果駟歂轉身就把鄧析緝捕下獄,罪名還是“私造刑律”,不久便將他處死。

  而非常諷刺的是,駟歂最終還是將鄧析版的竹刑公之於眾,並奉之為鄭國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