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中行吳滅陸渾戎與五國大火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572
  魯昭公十七年入秋之時,韓起做了個怪夢;他夢見晉文公與中行吳麵對麵地站著,晉文公緩緩拉起中行吳的手說:“寡人將把陸渾戎的土地賜給夫子,但是夫子要自己去奪取。”

  陸渾戎本來居住在瓜州(今甘肅敦煌一帶),屬於遊牧民族。後來西周衰落東遷,河西出現大量勢力真空地帶,陸渾戎便趁機遷徙到水草豐美的渭南一帶,與秦國隔渭水相望。

  秦穆公為了把國土擴大到渭南和秦嶺北麓,於是勾結晉惠公,強行把陸渾戎東遷至伊川一帶。陸渾戎在定新的居點建造了城市,從遊牧民族轉變為農耕民族,但是他們的語言、服侍、禮儀、貨幣等仍然與華夏人大不相同。

  後來楚莊王率軍北上進攻陸渾戎,陸渾戎被迫簽訂了城內之盟,從此成為楚國的附庸。陸渾戎國力弱小,與晉國之間又隔著東周,因此晉國長期以來一直沒把對方放在眼裏。

  韓起第二天將夢中的情況向晉頃公做了匯報,晉頃公說:“一切唯夫子所欲,夫子需要寡人做什麽,寡人就做什麽。”

  數日後,晉頃公在朝會上說:“寡人昨夜夢見先君昭公被困於洛水和三塗山之間,所以將派人到伊川祭祀兩地之神。但是此行需要經過東周,寡人特命屠蒯出使東周向天子借道。”

  屠蒯來到王城,發表了一篇措辭嚴厲的借道請求,那表情、那語氣就好像是在譴責周人的罪過似的。

  周景王不曉得對方火氣為什麽那麽大,他也惹不起晉國那幫祖宗,於是說道:“不穀當然同意大國借道東周。”

  退朝後萇弘對劉定公說:“夫子看晉使那個凶狠相,晉人肯定不是去祭祀的,應當是去討伐陸渾戎的吧?陸渾戎近於晉國,卻與楚國走得太近,晉人將要拔掉這根釘子。我們應當早做防備,以應對戰事。”

  九月二十四日,中行吳率軍打著祭祀的旗號從棘津渡河,在距離陸渾國三十裏之處紮下營寨。中行吳命人在洛水邊搭起一座祭壇,然後開始殺牲祭祀。陸渾戎完全被晉人的舉動所迷惑,沒有做出任何防備;甚至晉人在舉行祭祀儀式時,很多陸渾人還在不遠處看熱鬧。

  九月二十七日夜,晉軍突然對陸渾國發起進攻,沒費什麽力氣便攻進都城,陸渾戎四散奔逃,陸渾子逃到楚國去了。晉軍搶劫了城市,把俘虜和財物帶回晉國,又向文公廟進獻了戰俘。

  劉定公和萇弘事先做好了準備,兩人的族甲俘獲了不少陸渾難民,將他們變成自己的奴隸。

  冬季之時,魯大夫申須夜觀天象,見大火星(心宿二)附近出現一顆明亮的彗星,慧尾掃過夜空,直達西麵的星漢。

  申須對他的朋友梓慎說:“彗星的出現預示著地上將要除舊布新;將要發生善事出現吉象,將要發生凶事出現惡象。如今彗星出現在大火星周圍,一定是某國將要發生火災的前兆。”

  梓慎說:“去年我就發現有彗星入於大火,如今彗星居大火星已滿一年,而且今年比去年更加明亮,則某些國家必遭火災。會是哪些呢?估計會是宋、鄭、陳、衛吧?宋國位於大火之墟,鄭國位於祝融之墟,陳國位於太皞之墟,都是火象之國。衛國屬顓頊之墟,雖然為水象,但彗星尾部達到星漢衛國之屬,衛國必然不能幸免。而大火星始見與天際,在夏曆為三月,在商曆為四月,在周曆為五月。若發生火災,必在明年大火星再次出現的那個月。”

  鄭大夫裨灶也做出了同樣的預言,他對子產說:“鄭、宋、衛、陳明年將在同日遭遇火災,如果允許我使用公室玉器祭祀,鄭國或許能得以幸免。”子產不同意。

  魯昭公十八年(BC524)五月初,大火星在黃昏時分開始出現於地平線附近。鄭大夫裏析對子產說:“鄭國將遭遇大災難,國民震動,社稷幾乎傾覆。我恐怕看不到那天啦(因為他身患重病,將不久於人世),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夫子是不是考慮下遷都以挽救國民社稷?”

  子產答道:“這倒是可以,但是我的的權力不足以決定此事。”

  五月七日,中原大地刮起強勁的南風,大風揚起高高的塵土,刮斷了小樹,刮走了器物,刮得行人睜不開眼;人們甚至無法頂風而行。

  梓慎說:“這就是傳說中的‘融風’,是發生火災的先兆。七日之內,大火將作!”九日,猛烈的融風已經刮得昏天黑地,正午時分所見的太陽就像個被薄幕隔開的橙子,城市的街道上一個人也沒有(有也看不見)。十三日,風速達到頂級狀態;這一天,宋、鄭、陳、衛、許皆發生大火。

  鄭國人民立即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滅火救災行動中。此時裏析已經去世,棺槨停在靈堂之中,距離起火點不遠。子產派出三十人將他的靈柩轉移到安全地帶。子產將晉國的公子公孫和新到的諸侯大夫送出東門,又令早到的外國使者留在室內;如此一來外國人就會避免遭到傷害。子產命子上、子上帶人巡視保護公宮祖廟;命公孫登將廟中的大寶龜轉移出去;命祝史將先君的神主轉移到周廟;命庫府官員各司其職,保護宮人和財物;命司馬、司寇率眾巡行火道街市,救助國人維護治安;命城市衛隊登城加強守備。

  子產第二天又向各鄉司寇發出緊急動員令,以使國家在遭到敵人突襲時能夠迅速集結起軍隊;子產又命郊長(掌管郊區事務的行政官)堆起祭壇,祭祀玄冥、回祿(水神),在四郊祈禱;命司徒署登記被燒死的人口,被毀的房屋、財產,減免受災者的債務賦稅,免費提供重建家室的木料黏土。

  大火熄滅後,鄭人大哭三日,閉市三天,閉市期間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在其他四國,宋、衛所做的與鄭國相仿,而陳人不救火,許人不吊災。人們便預測到陳、許將要滅亡。

  七月,鄭國的救災重建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子產下令建造了一座大的社祭祭壇,舉行了大規模的祓除儀式,然後又準備舉行一次大蒐禮。

  前麵說過,新鄭遭遇火災之時,子產命士兵全副武裝登上西麵城牆。子大叔說:“夫子的舉動明顯是針對晉國人的,晉人如果來譴責將如何對待?”

  子產說:“小國忘記守備就會遭遇危險,何況又處在災難之中呢?國家不被輕視完全是由於時刻加強防備的緣故。”

  結果幾天之後,晉國邊官吏就過來找事情了。官吏說:“鄭國發生火災,晉君和大夫們不敢寧居,接連為鄭國進行占卜、祭祀;鄭國有災也是寡君之憂。但是大夫瞬間授兵登城,是要追究誰的罪行呢?晉國邊人恐懼,不敢不來詢問。”

  子產說:“就像您所說的,我國的災難也是大國的煩惱。官員沒有治理好國家,所以上天降下災禍;我們懼怕奸邪之人從中挑撥,以啟發貪人的邪念;鄭國如遭遇大患,也將加重晉君的煩惱。鄭國有幸沒有滅亡,猶可以使晉君寬心;如國家不幸滅亡,晉君雖然憂心,鄭人也感受不到了。晉國有很多仇敵,都要指望晉國幫助對抗;我們既然侍奉晉國,就不敢懷有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