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申城之會與慶封之死(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207
  魯昭公四年正月,許悼公率領一支龐大的代表團來到楚國,趕巧的是鄭簡公當時也在楚國。

  鄭簡公考慮到鄭、許兩國屬於世仇,他不想和老冤家碰麵,而且他在楚國也停留很久了,於是向楚靈王告辭回國。但是楚靈王好像有意為兩人撮合似的,他留住鄭簡公,邀請兩人一同赴宴,又請兩人一同狩獵。

  此時楚靈王心裏有了進一步的計劃,他打算繞開晉國,單獨把中原諸侯召集到楚國相會,並借機會進攻吳國,但是他必須先向晉平公征求意見。因此楚靈王讓鄭、許兩君留在楚國等待命令,又把伍舉派到晉國去試探晉國人的反應。

  伍舉來到新絳,對晉平公說:“寡君命我向君侯報告,當年承蒙君侯的恩賜,楚國得以參加弭兵大會。盟約上寫道:‘晉、楚各自的屬國應該輪流朝見兩個大國。’但是因為國家多災多難,所以寡君一直未能如願。現在國家安定,寡君願意結好華夏諸侯,所以向君侯請求:如果大國沒有四方憂患的話,則願意依托君侯的恩寵,通知諸侯們舉行會盟。”

  晉平公聽完這番話,心裏十分惱火;他讓伍舉先到驛館休息,馬上召集大臣們進行廷議。但是派出去傳令的小吏回複說,卿士大夫們幾乎都不在城裏;結果隻有女叔侯一個人來了。

  晉平公說:“楚國人真是膽大無恥啊!他們竟敢拋開晉國單獨召集諸侯會盟!這就像一個小妾對夫人說:‘把你的位子讓給我吧,你收拾收拾趕進滾出家門吧!’寡人十分氣憤,但是不知道怎麽回複楚人好。”

  女叔侯說:“臣認為還是答應楚人為好。楚王剛剛開始驕奢,這或許是上天將要使他得逞,增加他的罪惡以降下懲罰吧!這次會盟是否能善始善終還未可知,況且晉、楚都是上天眷顧的大國,楚國奮強、則晉國不可與它抗衡。所以您還是答應楚人,惠民修德以等待結果。如果楚王以德行昭示諸侯,連晉國都要侍奉它,何況是諸侯呢?如果楚王以**示人,就是拋棄諸侯,君侯還犯得上跟他爭奪天下嗎?”

  晉平公餘怒未消道:“晉國有‘三不殆’,哪國敢與晉國抗衡?晉國國險又多馬,齊、楚多災多難;有此三者,什麽樣的戰爭打不贏?”

  女叔侯說:“恃仗險地與戰馬,而借助齊、楚的災難不是‘三不殆’,而恰恰是‘三殆’!縱觀天下,四嶽、三塗山、陽城、太室山、荊山、終南山都是九州險地,卻分屬不同國家。冀北之地是繁育戰馬的絕佳之地,卻沒有大國存在。因此恃仗險地與戰馬,不可以保有國家,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所以先王務修德音以侍奉人民和鬼神,沒聽說過依仗險要和武力的。

  “鄰國的禍患也不值得期待:國家或者因發生禍亂或者加固社稷,開疆啟土;或者因和平無事而喪失國土,失守宗廟。期待災難又有什麽意義?

  “當年齊國發生公孫無知之亂,齊桓公最終得以登基,齊國至今依賴桓公的餘蔭。晉國發生裏克、丕鄭之亂,結果得到了文公,晉國至今仍為盟主。衛國、邢國沒有動亂,卻被赤狄滅亡。因此他人的災難,不可以覬覦。

  “君侯如果恃仗所謂的‘三不殆’而不修德政,挽救國家還來不及,又怎能成功?君侯還是同意楚人的請求吧!紂王**,文王惠和;商因此滅亡,周所以興起。西周哪是因為諸侯才得到天下的?”

  晉平公這才點頭同意,他命叔向對伍舉說:“寡君因為社稷之事繁雜,所以才沒有親自到楚國去。楚君實際擁有諸侯,又何必屈尊到此來請示寡人?”

  伍舉又請求與晉國通婚,晉平公也準許了。

  在伍舉出使晉國的那段時間裏,楚靈王一直惴惴不安。他覺得自己如果是晉侯,肯定會拒絕對方的無禮要求;到那時自己應當作何反應?“偃旗息鼓是不可能的;一意孤行能夠成功嗎?難道要重新點燃戰火?最後一點倒是最簡單易行的。至少鄭伯和許男還在不穀這裏!”

  楚靈王耐不住內心的煎熬,於是把子產召來問:“夫子說,晉侯會同意不穀的請求嗎?”

  子產回答:“會,怎麽不會?晉君安於現狀,胸無天下之誌;大夫們貪得無厭,心無公室;而且當年宋之盟又說:‘晉、楚如一。’晉侯如果不同意,又如何回複君王呢?”

  楚靈王心情稍稍平和了些,繼續問道:“但是諸侯會來朝見不穀嗎?”

  子產又答:“來,怎麽不來?遵從宋之盟約,成全大國之歡,而且又畏懼大國,怎麽不會來?不能來的,恐怕隻有魯、衛、曹、邾吧?曹國畏懼宋國,邾國畏懼魯國;魯、衛與齊國相鄰且與晉國相親。除了四國,其他國家無人敢不來。”

  楚靈王心情大悅,臉上的愁容消失,不禁顯出一貫高傲自得的表情:“那麽對於不穀所有的要求,諸侯都會讚同嗎?”

  子產一字一字、鏗鏘有力地說道:“求逞於人,不可;與人同欲,盡濟!”

  不久伍舉回到郢都複命,楚靈王大喜,立即向各諸侯國派出使者,要求君主到楚國參加盟會。

  夏,楚、蔡、陳、鄭、許、徐、滕、頓、胡、沈、小邾、淮夷諸君與宋太子在申城舉行盟會;魯、衛、曹、邾四國果然沒有派員參加。其中曹、邾不來的理由是國家有難;魯國人的說辭是要舉行大祭祀;衛國人的說辭是君主健康狀況不允許。

  楚靈王對子產說:“夫子真是料事如神!夫子如果來我大楚,必獲令尹之位!”

  子產說:“楚國像我這樣的人很多,君王不過是恰好問道我了而已。”

  伍舉向楚靈王請示本次盟會采用何種禮儀,他說:“臣聽說小國隻會歸附有禮之大國。君王新得諸侯,尤其應當注意禮節。楚國能否稱霸就取決於本次盟會的結果。古時夏啟舉行鈞台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周成有岐陽之蒐,周穆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王希望用哪一種?臣雖然不了解各種禮儀的細節,但是向戌和公孫僑肯定了解,請君王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