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向戌弭兵(三)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489
  晉國使團在返程途中路過鄭國時,鄭簡公特地帶領七穆大夫在郊外宴請趙武一行。趙武在席間說道:“七穆大夫跟隨君主出席宴會,這是對我極大的榮寵。請每位大夫賦詩一首,讓我來了解下諸位的心誌。”

  上卿子展(公孫舍之)首先賦了一首《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趙武讚道:“善哉,善哉!不愧為公室上卿、民之執政;但是我不敢自當為‘君子’。”

  亞卿伯有(良宵)接下來賦《鶉之賁賁》:“鶉之賁賁,鵲之彊彊。人之無良,我以為兄。鵲之彊彊,鶉之賁賁。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這首詩本來是衛國人為諷刺宣薑淫亂而作,而且其中“人之無良,我以為君。”一句又暗含攻擊鄭簡公的意思。

  趙武邊聽邊搖頭,他說道:“床第之言不出寢門,何況在郊外呢?而且汙蔑君主的詩句不是我敢聽到的。”

  子西(公孫夏)賦《黍苗》的第四章:“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征師,召伯成之。”這本是周人讚美召公的詩,現在被子西用來恭維趙武了。

  趙武說:“有寡君在,我不敢接受夫子的讚美。”

  子產(公孫僑)賦《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趙武含笑點頭道:“我感謝夫子吟誦的最後一章。”

  子大叔(遊吉)賦《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趙武說:“夫子的恩惠我記住了。”

  子石一(公孫段)賦《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趙武說:“善哉,善哉!夫子真是保家之主,華夏聯盟有希望了。”

  子石二(印段)賦《桑扈》:“交交桑扈,有鶯其羽。君子樂胥,受天之祜。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君子樂胥,萬邦之屏。之屏之翰,百辟為憲。不戢不難,受福不那。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

  趙武說:“一個人如果不驕不傲,福氣不去找他,還會去找誰呢?保有此言者,就算躲避福祿也是躲不開的。”

  宴會結束後,趙武與叔向結伴回到營地。趙武說:“鄭國將要發生內亂,伯有要遭遇災禍了!詩以言誌,他通過賦詩映射褻瀆君主,並引起君主的怨恨,而他卻希望用此詩來討好賓客;還能活多久呢?能夠逃亡就已屬萬幸了!”

  叔向說:“夫子說得是,他過於驕橫奢靡了,估計活不過五年了。”

  趙武繼續說:“其餘的卿士都將成為鄭國公室的數世之主。子展的家族將會最後滅亡,他位極人臣卻謙和謹慎;印氏在子展之後,樂而不荒,樂以安民,不過度消耗民力;家運昌盛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宋國人把各國使團送走後便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君主大夫們在宮裏吃大餐,國人在家中、酒肆吃小餐。君主卿大夫們又大賞國人,每個獨立的家庭都得到一筆數量可觀的金錢。

  向戌一時成為宋國最耀眼的明星:君主讚賞他,大臣們恭維他,國人讚美他。更有甚者有些人甚至暗地裏稱他為“亞父”。他們說:“父親給了人生命,但是夫子卻使千萬國人免於血灑疆場,等於給了士兵們第二次生命;他憐憫眾生,有大愛之心,把他稱作亞父不是很貼切嗎?”

  慶典過後,向戌見宋平公好像忘了什麽事,於是厚著臉皮向他請求“免死之邑”,以做為對自己的獎賞。

  所謂“免死之邑”是種隱晦的說法。原來楚國人在盟會中表現得非常任性傲橫,而且一直壓製著晉人;晉人如果不堪受辱,一怒之下與對方兵戎相見,雙方必將兩敗俱傷;在場者也可能慘遭不測。此事一旦發生,戰火必將在華夏大地重燃;宋國作為發起國,必將受到猛烈報複。到那時,向戌的政敵們會說:“啊,這一切都是左師造成的!如果沒有他挑起什麽‘弭兵’事端,宋國本來是安全的。”如此一來,向戌很可能會被當成替罪羊(就像城濮之戰中的魯公子買那樣)殺掉,以取得大國諒解。基於上述原因,向戌認為自己拚了老命取得的功業應當得到獎賞。

  宋平公並非不想賞賜他,但是他已經貴為上卿(宋國以賢者為上卿,不以官職,所以現在左師地位在右師之上),封邑也滿一百了(再多就超出禮製了),已經賞無可賞。但是向戌現在既然已經厚著臉皮提出來了,他便又劃了六十個小邑作為賞賜。

  向戌接過簡書,歡天喜地地跑到司城署裏,辦理移交手續。

  大司城樂喜卻怒不可遏,他握著命令,高聲道:“諸侯小國受到晉、楚的軍事威脅才會感到恐懼,感到恐懼上下才會和睦,上下和睦後國家才會安定,安定後才能侍奉大國;這是小國的生存之道。

  “沒有威名卻傲視他人,則必生禍亂;禍亂生則人必亡,左師這是自取滅亡之道。上天降下五材(金木水火土),人民使用五材、廢一不可。兵(屬金)為五材之一,誰能廢除?兵製設立於五帝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人主用兵討伐不軌、昭示文德。聖人因兵興起,奸邪因兵毀滅。廢興、存亡、昏明之術都由兵引起,而夫子卻企圖廢除,不是在欺騙天下嗎?

  “以欺騙的手段蒙蔽諸侯、君主、國人,罪莫大焉!縱然得不到懲罰,也不應得到賞賜!夫子真是貪得無厭之至了!”

  樂喜說罷,拔出一柄小刀用力刮削竹簡上的字,刮削發出動物用爪子撓金屬板的噪音,向戌聽得毛骨悚然。樂喜顯然也忍受不了,刮了幾下便將命令扔在地上。

  向戌向樂喜行禮,大汗淋漓地離開司城署,回到宋平公那裏去,表示不敢接受君主的賞賜。

  向戌的兒子向寧正在家喜滋滋地等著父親的好消息,結果卻見父親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他得知真相後不禁暴跳如雷,高聲叫嚷著要讓樂喜嚐嚐家破人亡的滋味。

  向戌及時製止了兒子的不當言論,他說道:“你不知道我現在感到多麽後怕!如果此事不成,向氏家族就要灰飛煙滅了!如果沒有夫子提醒,我還沒有意識到後果有多麽嚴重。如果接受那些城邑,那才真是向氏的災難!夫子挽救了我和向氏,德莫大焉,向氏感激還來不及,又怎能進攻夫子?”

  孔子後來說道:“‘彼己之子,邦之司直。’說的就是樂喜吧?‘何以恤我,我齊收之。’說的就是向戌吧?向戌雖好名利,但沒有利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