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崔杼弑齊莊公”(三)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712
  屠殺持續了將近兩個時辰方才告一段落,午夜都市的空氣裏彌漫著令人作嘔的、濃重的血腥氣,甲士們忙著收拾現場,幸存者發出痛苦的嗚咽。很多人趁亂逃走了:盧蒲癸逃往晉國去了;王何逃到了魯國;殖綽逃到衛國,投到寧喜門下。

  莒丘嬰帶著妻子駕車出逃時正遇到朋友申鮮虞,他便載著朋友一同逃出南門。這兩位都是黑名單上排名靠前的人物,也是重點抓捕的人物。叛亂者發現兩人已經先一步逃走了時,便集合了十幾乘戰車沿著兩人逃跑的路線追擊。

  兩人逃出臨淄後,申鮮虞伸手將莒丘嬰的妻子推下車,口中埋怨道:“君主昏庸不知道匡正,君主遭遇危險不能救,死又不能死,逃跑又隻顧著保護婦人,你說哪個國家肯收留你這種人?”

  兩人一口氣逃了兩個時辰。車輛通過一條隻能容納一輛戰車通過的隘道時,兩人已經哈欠連天、十分困乏了,申鮮虞決定原地休息。

  莒丘嬰道:“敵人還在後麵追趕我們呢!”

  申鮮虞說:“以一對一,我怕過誰?”說完跳下車、解下戰馬。為了不使戰馬半夜溜走,他把轡繩繞在手上,和衣而眠。

  第二天太陽初生之時,申鮮虞叫醒莒丘嬰,兩人先喂飽戰馬,然後才吃早餐。兩人隱隱聽到身後傳來的車馬聲,立即駕車繼續前行。馬車不多時便駛出隘口,眼前呈現的是一片開闊的平原。申鮮虞縱馬狂奔,並說道:“追兵人多勢眾,不可以抵擋,還是快些逃吧!”

  兩人跑出一裏有餘,回頭卻見追擊者的數乘戰車一字擺開,正從左右飛奔著兜向自己。但是申鮮虞駕車搶先一步駛出齊長城。追兵眼見兩人進入魯國邊邑,隻得恨恨地唾了一口,轉身返回臨淄。

  申鮮虞在進入曲阜前在野外雇了一個當地人,讓他扮成齊莊公的樣子,躺在席子上接受自己的吊唁。後來這件事被楚國人知道了,楚康王便將他召到楚國,給了他右尹的高位。而莒丘嬰則在崔、慶滅亡後回到齊國,最後死在另一場內亂中。

  前麵說過,當年叔孫僑如逃到齊國後就把一個女兒嫁給齊靈公,她不久之後便生下公子杵臼。

  五月十九日,崔杼立杵臼為君,崔杼為右相邦,慶封為左相邦。杵臼是為齊景公——他與晉平公一樣,是國家的中衰之君。

  加冕儀式舉行完畢,兩個弑君者在太廟中與大夫們表訂立盟約。當時崔杼穿著莊嚴的朝服;慶封則一身戎裝,手握大鉞;兩人站在最前麵,身後是噤若寒蟬的大夫們;門外排列著殺氣騰騰的行刑隊。

  崔杼宣讀盟約道:“不與崔、慶同心者,就讓上天懲罰他!”

  在場者無不心驚肉跳,依次走上來歃血,違心地重複著盟誓。隻有晏子端著碗,仰天長歎道:“我如果不與忠君利社稷著同心,就讓上天懲罰我!”

  慶封大怒,雙手橫持大鉞,準備當場殺人。就在關鍵時刻,崔杼看似不經意地上前一步,用身體擋在兩人之間,晏子歃過血便頭也不回地走出去了。

  儀式結束後,慶封埋怨崔杼,說他不該阻止自己殺掉那個不安分的小矮子(晏嬰比常人要矮上一頭),崔杼說:“晏嬰的民望不是你我能夠企及的,善待他可以籠絡國人的心。”

  五月二十一日,齊國新君又大夫們和莒子(由於發生動亂,他仍然滯留在臨淄)舉行盟會。

  回到朝堂後,齊景公宣布先君諡號為“莊”。太史現場書寫完畢,揚起書簡讀道:“崔杼弑齊莊公。”

  崔杼大為驚恐,命令太史立即修改內容。太史說:“曆史如果可以矯飾,天下人都成忠臣孝子了,哪裏還有暴君亂臣?”

  崔杼大怒,叫道:“前日盟約說:‘不與崔、慶同心者,必獲上天降罪。’太史違背盟約,就不要怪我心狠了。”

  太史說:“崔子你錯了。昔日周太王為了保持史官職權獨立,特準史官不得參加任何盟誓,即便參加也不得以史官身份歃血。以夫子的學識,不會不知道這件事。而且周禮規定史官隻要如實記錄就會得到豁免,曆代暴君佞臣也沒人敢開啟殺害史官的先例。”

  崔杼怒極,立即下令將他退出去斬首。

  當時各國均設置兩名史官,一名記事,一名記言。記言的史官是太史的兄弟,他見兄長被殺,快走幾步撿起他掉在地上的簡書,在上麵寫了一列字,然後宣讀:“崔杼弑莊公,殺太史。”

  崔杼隨即又殺害了副史,第二天又把被害者的三弟召來,當場任命他為太史。新太史書寫完畢宣讀道:“崔杼弑莊公,殺太史及副史。”

  崔杼再也沒有勇氣殺害新太史了,隻得歎著氣放過他。原來天下最勇敢的人不是蹈死不旋踵的勇士,而是從來不穿盔甲、隻握著一支筆的史官!而真實的記述竟然比殺人的利劍更加令暴君亂臣畏懼!依靠暴力手段,永遠不可能掩蓋血淋淋的事實!

  新太史走出宮門,迎麵正撞上匆匆趕來的南史。南史手中握著竹簡和筆,他聽說太史兄弟遭遇到的不幸,以為新太史也將不免於難,所以打算繼他而死。

  南史像撞見鬼了一樣,吃驚地問道:“你怎麽還沒死?”

  新太史道:“崔子妥協了。”

  南史說:“很好,那我走了。”

  兩人互相行禮後便各自回去了。

  春秋時期的史官真是群非常另類的人,他們像活在四維時空以外,默默地、毫無感情記錄著目所能見的一切事件(如同老子所言:“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史官們不參與政治,隻記錄政治;不參與紛爭,隻記錄紛爭;他們不加入任何勢力,隻遵守周禮、尊重事實。

  史官的職位看起來是最安全的,實際上充滿了危險。曆史上很多場權力鬥爭的結局都是壞人或者更壞的人取得勝利,惡棍們為了顛倒黑白、文過飾非,便會要求史官篡改事實,將自己描述為正義的化身。而史官一旦違抗,往往會遭遇殺身之禍。

  但是,正因為有著像齊國太史兄弟那樣忠於職守,不畏權貴,舍生取義的官員,後人才能得知曆史真相,不會被虛假的正義所蒙蔽。實際上,崔杼雖然手握最高權力,卻能做到自我約束;雖然冷血殘忍,但依然有所敬畏。這種敬畏來自於華夏民族古老的、樸素的世界觀,來自於儒道合一的傳統道德教育,來自於他那還沒有泯滅良知的內心。

  當人拋棄了世界觀、道德教育和良知後,就連敬畏之心也拋棄了。失去敬畏,人就會退化成禽獸不如的惡魔(因為作惡也不會感到不安,不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到那個時候天下便成了妖孽橫行的樂園,而後世能看到的,竟然還是欣欣向榮的太平盛世。

  五月二十九日、僅僅在齊莊公被殺十三天後,崔杼就為死難者置辦了簡陋的葬禮。崔杼命人在齊國先君墓園之外的偏僻之處挖了一個不大不深的坑,以做為他的葬身之處;送葬的隊伍人數很少,出殯時也沒有封鎖道路。小臣們漫不經心地將他的棺槨順進墓坑,就像受雇於某人而又嫌雇主給的賞錢太少似的。陪葬品也少得可憐,隻有四柄羽扇、七乘戰車;沒有鼎簋、玉器和兵甲。

  數日之後,華夏諸侯在晉國人的召集下再次相會於夷儀。會議結束後,諸侯聯軍氣勢洶洶直撲齊國。

  齊國人早已準備好了海量的賄賂,齊國使者帶著賄賂到軍中去求和;晉國的君主、卿士和大夫們都發了一筆大財,而進攻齊國的行動就草草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