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叔孫豹使晉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230
  第四百七十一章叔孫豹使晉

  魯襄公二十四年(BC549)春,叔孫豹到晉國去訪問,士匄親自到城外去迎接他。

  士匄首先對叔孫豹去年率師幫助邯鄲軍作戰表示感謝,然後話鋒一轉問道:“古人有句話說:‘死且不朽’,是什麽意思呢?”

  叔孫豹正琢磨他提問的意圖,士匄便搶著自顧自地答道:“我的祖先,自虞舜以上為陶唐氏,在夏代為禦龍氏,在商代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在晉國主盟之時為範氏。古人的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叔孫豹這才明白他是要“借古之言,吹捧自己。”顯然還想得到自己的迎逢。不過叔孫豹和羊舌肸屬於同一種人,他沒什麽情商,總是喜歡實話實說:“據我所聞,這種不叫‘死且不朽’,而隻能稱之為‘世祿’。

  魯國先大夫臧文仲早已去世,但是他的名言卻流傳下來,‘死且不朽’指的是這種情況。我聽說‘太上立功,其次立功,其下立言’,時間雖然久遠,先人的事跡卻沒有被忘記,這便是不朽了。像夫子一樣世代不絕祭祀的氏族,哪國沒有?如果按夫子所言,全天下都是‘死且不朽’的人了。世祿雖大,也不可稱作‘不朽’。”

  叔孫豹這番話也作為不朽的名言流傳下來了,其原因正是由於士匄的自大和狂妄。

  士匄顯得很不高興,叔孫豹也不在乎他怎麽想;他對晉國遭受內亂和外敵入侵表示痛惜,並轉達了魯襄公對晉平公的慰問,又送來了巨額財物。實際上,魯國人如果不主動進貢,過後攤派在人們身上的負擔會更重。

  從晉文公召集踐土之盟到現在,晉國稱霸已經八十五年。在此期間,晉國對華夏諸侯的征貢政策經曆過數次改變。

  在晉文公時期,晉人奉行的是恩威並重的外交政策,晉人輕供奉,重周禮,隻要求諸侯象征性地送些財物,但是必須按盟約規定朝見盟主。那個時代的諸侯的小日子過得都很滋潤,這種政策一直延續到晉靈公後期。

  晉靈公在執政的最後兩年極大地加重了諸侯的負擔。晉成公即位後廢除了晉靈公的敕令,恢複了文公時期的政策。但是晉厲公再次走上晉靈公的老路,而且索取的比晉厲公還要多得多;而晉悼公又取消了晉厲公的敕令。

  晉平公即位後想要把數量漲上去,但是中行偃壓著敕令一直沒有執行;繼任者士匄再次打破了規矩;他按照各國軍隊數量的多寡製定了供奉的輕重,並立下諸多應當進貢的事由,比如“晉國遭受災難”便是其中一項。華夏諸侯苦不堪言,各國不但要負擔沉重的供奉,還要遭受士匄等權臣的盤剝,所有人都盼著他早點死。

  士匄收下財物,又要求魯國繼續對齊國保持攻勢。叔孫豹離開晉國後,士匄見鄭國毫無反應,加之兩年前被公孫僑駁了麵子,於是向鄭國人開出一個天大的價碼。鄭國人很是惱火,大罵士匄貪婪無恥不要臉。

  所謂的“駁麵子”就是在兩年前的夏天、士匄曾召鄭簡公入晉朝拜。鄭國人非常憤怒,因為這個行為就相當於把鄭伯當成晉國附庸的封君了。

  鄭國人認為應當拒絕晉人的無禮要求,所以派主管外交事務的公孫僑答複使者。公孫僑說:“寡君於晉先君悼公九年即位。即位當年八月,寡君與先大夫子駟到晉國朝見執事(大臣),但是執事卻對寡君相當無禮(指中行偃威脅公子騑那件事)。寡君不知犯了什麽錯,感到非常恐懼,於是便在第二年六月到楚國去尋求保護。所以才發生了後來的戲之戰。

  “那時楚國尤強,又對鄭國以禮相待。公室中親附晉國的大夫們倍感憂慮,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晉國不尊重恪守周禮的國家。’因此整個公室便倒向楚國,不再對楚懷有貳心了。寡君四年三月,寡君與先大夫子??又到楚國去,隨後就發生了蕭魚之役(魯襄公十一年)。後來大夫們說:‘鄭國緊鄰晉國,晉國就像草木,鄭國就像草木散發的氣味;我們必須侍奉晉國,不能再有差池了。’

  “楚國墮落下去,寡君用土地和重器向晉國請盟,寡君遂率群臣跟隨執事出席盟會。寡君回國之後便討伐了暗通楚國的大臣們。後來子??告老(魯襄公十六年),寡君又與公孫夏朝見盟主。兩年後,晉國要對齊國動武;四月寡君又朝晉君以接受命令。在數次朝覲間歇之時,無歲不貢,無役不從。

  “但是大國政令無常,鄭國疲敝不堪,禍患屢至,鄭人無日不惕,怎敢忘記職責?大國若使小國安定,寡君朝夕都在大國宮廷,使者又何必屈尊來到鄭國?晉國若不體恤鄭國,而以不朝為口實,那就是拋棄鄭國,將我視為仇敵了,寡君對此深感恐懼。寡君不敢忘記君命,所以煩請大國執事深入考慮,不要輕下命令。”這番話說得晉國人啞口無言,所以士匄就不再提起此事了。

  鄭簡公拿著士匄開具的索賄清單,忙帶著公孫夏到晉國去求情。公孫夏給士匄帶去了一封由公孫僑執筆信件,信上寫道:“夫子執掌晉國,四鄰諸侯沒聽說夫子的美名,隻感到剝削越來越重。對此我也感到很疑惑,我聽說掌管國家的君子不擔心沒有供奉,而擔心因不能得到好名聲而遭遇禍患。諸侯的財產聚集在盟主庫府,諸侯將會生出貳心;夫子聚斂財富,晉國將會發生分裂。聯盟分裂,則晉國盟主地位不保;晉國發生分裂,則夫子家室不保,財富再多也無法享用。您可真是糊塗啊!

  “好名聲承載著美德,美德是立國的基礎;有德行則國家穩定強盛,所以為什麽不追求美德呢?《詩》說:‘樂隻君子,邦家之基。’指的就是要有美德;又說:“上帝臨汝,無二爾心。”指的就是要有令名。夫子為什麽不想使天下人說‘夫子使我生存下來’,卻寧可讓他們說‘那個人靠著剝削我才能活下來’?大象被人捕殺,就是因為它有著貴重的牙。”

  士匄邊看邊點頭,不得不承認公孫僑說得太對了。但是他不認為自己有錯,反而把責任推到晉平公身上,於是對公孫夏說:“我將向寡君請求減輕諸侯的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