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成之戰(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20:00      字數:2363
  此時遠處隱隱傳來撕心裂肺的悲慘呼號之聲,中行偃一驚,下意識跳起來又重新坐下。他叫進來一個衛士,命他去調查原因,是不是還是因為“那種事”。衛士不到一刻鍾就回來了,報告說的確是因為“那種事”。中行偃不禁顯出極其厭惡的表情,他說道:“欒黶啊,如果你不是被武子(欒書的諡號)的餘蔭所庇護,晉人焉能容你!武子啊,您是怎麽教育出這樣一個亡族之人的呢?”

  原來欒黶有個殘忍的癖好,他喜歡在平時虐殺奴隸、在戰時虐殺俘虜;欒鍼死後,他的這個惡習便越演越烈了。

  中行偃不得不駕車到遠離欒黶軍營的地方轉了片刻,直到慘呼聲消失才回到帳中。他又發出一道命令,把晉軍分成兩部分,分別由自己和欒黶率領,沿不同的方向追擊敵軍。這樣一來,他就避免使自己的耳朵天天受罪。

  第二天清晨,晉軍繼續追擊,一直將楚軍逼進方城山方才罷休。中行偃在回師的路上又對許國劫掠了一番,然後才誌得意滿地回國了。

  高厚從溴梁盟會上逃回臨淄後對齊靈公說,晉國新君就是個愚魯無知的黃口小兒,晉國的持續擴張之路已經被晉悼公的墳墓阻斷了;晉國的極盛時代已經結束,馬上就要走向衰落,喪失盟主地位已成定局(這個分析大體上是準確的,但是晉國衰落之路走得非常緩慢,足足用了五十多年才丟掉霸主地位);齊國應當把握機會重振雄風,再次扛起華夏霸主的偉大旗幟!

  齊靈公最喜歡這種冠冕堂皇的空話、大話,又被虛幻的“曆史使命感”所麻醉;他不顧崔杼和晏弱的反對,馬上開始著手製定“偉大的複興計劃”。

  複興計劃的核心就是挑起戰事、武力征服。秋天之時,齊靈公開始實施計劃的第一步:率軍再入侵魯國。

  齊師包圍了成邑,魯襄公要派仲孫蔑帥師救援,但是仲孫蔑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他的兒子仲孫速(孟莊子)請求代替父親出征。這位仲孫速身上有兩個被魯人稱讚的優點,一是他的純孝,二是他的勇猛。魯襄公欣然同意,仲孫速便領著一軍直奔成邑而來。

  魯軍在距離敵軍十裏處紮營。雙方都派出斥候摸對方的底兒。仲孫速了解到敵軍兵力分布情況,便決定從其薄弱之處打進去一根楔子,以瓦解敵軍的包圍計劃。

  當夜,仲孫速親率一支輕兵出擊。輕兵人銜枚、馬摘鈴、偃旗息鼓,悄悄潛至目標地點,驟然發起進攻。齊國人搞不清發生了什麽情況,倉促之間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隻得四處亂竄。齊靈公登高一望,見齊軍大營某處喊殺震天響,而魯軍主營卻一片漆黑(軍營實行了燈火管製),成邑城牆上燈火通明,防守者敲起任何能發出聲音的器具,高聲呐喊。

  齊靈公得知襲擊大營的指揮官竟然是仲孫速,便開口說道:“那個人習慣做勇敢的事,寡人就成全他的心願吧!”他傳令軍隊專注防守,不得出擊。

  天亮的時候,齊軍防線已經被撕開一道口子,齊靈公下令收縮陣營,然後就撤軍了。

  仲孫速不遠不近地跟隨齊軍,齊軍離境後,仲孫速馬上在兩國交界的一處隘道(海陘)上修建了兩座堡壘,完工之後才率軍回國。

  齊靈公回到國內,齊人對他的行為頗有微詞,人們說:“君侯撤退的理由真是不可理解!成就敵人的威名的反麵不就是承認自己懦弱嗎!勇氣是士兵必備的素質,何況是大國君主呢?匹夫尚且不能忍受無勇之辱,何況是大國君主呢?齊國從來都不缺少孟孺子(仲孫速)那樣的勇士,有什麽理由逃避他呢?要說也隻能說國人運氣不好,攤上個色厲內荏、隻會對國人耍弄淫威的主兒!生活在先君時代的國人是多麽幸福啊!”

  但是接下來,齊靈公就用殘酷手段鎮壓了國人的言論,向民眾表明了他就是言論中所描述的惡棍和懦夫。

  齊國人用進攻魯國的實際行動、向晉國表明齊國已經叛離華夏聯盟。叔孫豹立即趕到晉國去,請求對齊國進行報複。但是晉國人並不希望招惹齊國,他們說:“先君悼公的神主還沒有升廟;國家又剛剛與許、楚交戰,民力十分疲憊,近期已經不能再發動戰爭了。否則,我們怎敢忘記對魯國的承諾?”

  叔孫豹答道說:“齊國人朝夕在蔽邑發泄怒氣,蔽邑之危急已經朝不及夕,因此我才來鄭重發出請求!魯國人全都引領西望說:‘晉人什麽時候才能解救我們呢?’如果等大國完成儀式、休養完畢,魯國恐怕已經不複存在了!”

  稍後,叔孫豹單獨拜訪了中行偃,努力說服他出師。中行偃還要推辭,叔孫豹賦了一首《圻父》:“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轉予於恤,靡所厎止?祈父,亶不聰。胡轉予於恤?有母之屍饔。”

  叔孫豹把中行偃比作手握大權卻屍位素餐的主兒,這個比喻已經相當惡毒了;中行偃臉一紅,說道:“我知道錯了!我怎敢不遵從夫子的意願、共同撫恤魯國社稷?”

  叔孫豹得到支持後又去遊說士匄,他賦了《鴻雁》的最後一章:“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士匄心裏說:“我是哲人,不是愚人。”於是回複道:“我在此,怎敢不使魯國得到安寧?”

  有了中軍將、佐的支持,叔孫豹終於把心放進肚子裏。但是不知死活的齊靈公依然我行我素,不停侵犯魯國邊境、挑撥晉國人的火氣,結果國家就在魯襄公十八年遭到了華夏聯盟的凶猛進攻,齊靈公也在戰後的第二年一命嗚呼。

  魯襄公十七年(BC556),齊靈公用暴力手段平息了國人對他的謗議,他本人也為自己逃避仲孫速的所作所為感到丟人,就想要通過一場勝利來挽回麵子。

  但是朝中的有識之士卻表示反對。晏弱說:“魯國小,晉國大,更何況還存在一個十國聯盟。魯人與晉人已經達成一致了,魯國一旦遭受進攻,晉國絕不會作壁上觀,因此屆時整個華夏聯盟都會幫助魯國作戰。齊國可以奪取魯國的城邑,但是能保得住嗎?君侯為了發泄怨氣使國家遭受重創,所得比所失不是打得太多了嗎?”

  齊靈公說道:“夫子的膽子怎麽變得這麽小?寡人有天王的賜命,理當為王室盡忠;魯人不恭王命,必須受到懲罰。整個東夷都聚集在齊國麾下,宋、衛又是齊國姻親;晉國雖大,聯盟雖強,也奈何不了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