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韓厥隱退,晉國失陳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275
  魯襄公七年冬十月,韓厥因為年齡和健康原因,決定向晉悼公辭去中軍將職務。韓厥打算帶著嫡長子韓無忌去見悼公,但是卻被韓無忌拒絕了。原來韓無忌在一次軍事行動中摔斷了腿,結果留下了殘疾;他平時連站都站不穩,隻能拄著拐杖慢慢行走,這就使他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對敵作戰。

  韓無忌對父親說道:“《詩》說:‘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又說:‘弗躬弗親,庶民弗信。’我這個樣子既無法執行君侯的命令,也不能為國人做出表率;兒子不才,讓出自己的位置才不會辜負父親的教誨。所以,請您立(韓)起為繼承人吧!”韓厥稱讚了兒子的高尚品格,便帶著韓起進宮了。

  韓厥於晉成公時代步入政壇,至今已是四朝元老。韓厥是韓簡之孫,韓子輿之子。韓簡被晉惠公貶斥之後再也沒有複出;韓子輿英年早逝,他在去世前把年幼的韓厥托付給趙盾。趙盾對他視如己出,使他與兒子趙朔同吃同住、一同讀書訓練,因此韓厥不但是趙盾的養子,也是他的學生。

  韓厥從趙盾的禦戎幹起,不久便升為七輿大夫,並在景公時期做到大司馬的位置;之後又一路升遷,終於成為公室上卿。

  在晉國史上有兩位人物可以稱得上完美無瑕,一位是士會,另一位就是韓厥。韓厥並沒有像士會、荀林父、欒書那樣建立令人矚目的豐功偉績,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卻無時無刻地影響著晉國的政局;而他對晉國的最大貢獻就是說服晉景公將都城遷到新田。

  晉悼公對韓厥的請辭感到十分傷心,他不願意失去這位全天下最正直、品德最高尚的人。晉悼公挽留了三次,韓厥謝絕了三次。晉悼公見他去意已決,便歎了口氣,然後向他征求繼任者的人選。

  韓厥說:“智罃為國不逃死,為家不避難,可以為上卿。”晉悼公隨後升智罃為中軍將,並命韓起為卿士;他又聽到韓無忌辭去繼承人時說的那些話,於是任命他為首席公族大夫。

  年底之時,孫林父奉命到魯國訪問。衛定公死後,孫林父逐漸恢複了先前那副飛揚跋扈的德行。

  魯國人為孫林父舉行授予儀式,魯襄公從東側緩緩登上台階,孫林父同時從西麵登上去,兩人機乎是並行而上。相禮官叔孫豹大怒,他小步快跑來到孫林父麵前伸手阻止他說:“寡君在諸侯之會上也未曾走在衛侯的後麵,現在夫子卻與寡君並行而上;寡君不知道錯在何處,所以請夫子稍安勿躁!”

  孫林父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大忌,終於暫緩腳步。但是他既沒有表示歉意,也沒有做出任何解釋,而且依然保持著那副“愛誰是誰”的嘴臉。

  後來叔孫豹對朋友說:“孫子一定會再次逃亡,他身為臣子卻妄圖與君主平起平坐。他犯了錯誤也不知悔改,這就是亡家之本。《詩》說:‘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隻有順從的臣子才能夠表現得從容;內心強橫,外表卻從容的人必然會招來禍患。”

  不久,楚令尹子囊帥師北上包圍陳國,諸侯出師救陳,楚軍隨即撤退。陳國自從投奔晉國以來,每年都要遭受來自楚國的進攻。盡管中原諸侯每次都會趕來救援,但是陳國人當初那激情澎湃的信心卻被敵軍磨得毛都不剩了。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這個“師”、“軍”可不是單指敵人:楚軍就不必說了,友軍的到來也給陳國造成極大的破壞。

  當時陳國的實權人物是慶虎和慶寅兩兄弟。慶虎說:“我國當年與楚國結盟時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士農工商各安其事。現在可好了,敵軍蹂躪我國南部,友軍蹂躪我國北部(因為援軍通常是從北方入境的),盟友造成的破壞甚至比敵人還大。我們向晉國尋求幫助就是為了得到這個惡果嗎?是時候解決這個難題了!”

  慶寅說:“是要重新投靠楚國嗎?可是晉國太強,如果背叛,晉侯一定不會饒恕我們。”

  慶虎說:“那就造成一個‘迫不得已’才向楚國屈服的假象吧!”

  隨後二人便設計了一個圈套,最終迫使陳哀公背叛了華夏聯盟。

  原來陳哀公有個關係特別親密的兄弟叫公子黃,公子黃的正妻羋氏是楚國公主。慶氏兄弟於是暗中聯絡到楚國人,並說道:“請召羋氏回國,公子黃將與陪她一同前往;然後扣留公子黃,我兄弟就可以勸寡君回心轉意。”

  數天後有個信使到陳國求見公子黃和他的妻子,信使說羋氏的母親已經病入膏肓,請羋氏抓緊時間回國,以使她能見母親最後一麵。

  羋氏大急,立即收拾行裝準備出發,她要求公子黃陪她一起回國。公子黃說:“我可以把你送到楚國邊界但不可進入,因為我一旦入界就回不來了。”

  隊伍一路風塵仆仆地向楚國行進,楚國人已經在邊界處等待他們了。公子黃見到接應的軍隊,隨即向妻子告別,打算返回陳國。結果楚國人一個小衝鋒就把陳國人打散了,他們抓住了公子黃,準備把他帶回去。

  公子黃說:“我不是楚國的罪犯,而且你們怎麽可以越界抓人?”

  楚國人說:“不是有那麽一句話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王在自己的土地上抓捕自己的臣子,難道還要挑地方嗎?”

  消息傳到陳國,陳人大驚,慶氏兄弟大喜。當時陳哀公正在某地參加諸侯大會,慶虎便派人去向他報告。陳哀公急得大哭,他說這輩子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兄弟了。

  使者安慰他說:“君侯不要著急。楚國人說,如果君侯放棄與晉國的盟約,一切都好商量;壬夫已經伏法,陳國離開楚國的原因也就消失了;楚國從來沒有為小國殺過王室上卿,如果殺壬夫都不能使君侯回心轉意,楚君就隻有效仿莊王,親自到淮陽來過問此事了。慶大夫說,是回歸楚國的時候了。”

  陳哀公一點主意也沒有了,他就在當天夜裏就悄然離開營地。第二天開會時,晉悼公見陳侯缺席,於是派人去召他,但是信使卻發現陳人比他們為更急切地想要找到陳哀公。

  信使回去複命後,智罃說:“逃盟之事在鄭文公身上發生過,鄭文公回國後莒背叛齊國、投靠了楚國。我們已經失去陳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