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莒國滅鄫(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360
  魯襄公四年(BC569)夏,叔孫豹到晉國去訪問。晉悼公設宴款待他,並在宴席上演奏了《肆夏》三篇;演奏完畢,叔孫豹沒有拜謝。樂師又演奏了《文王》三篇,叔孫豹還是沒有拜謝。樂人最後演奏了《鹿鳴》三篇(《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叔孫豹這才拜謝了三次。

  宴會結束後,韓厥請外交官子員問叔孫豹:“夫子奉命屈尊來到我國以延續友好,寡君以先君之禮來招待夫子。夫子舍棄重樂不拜,卻拜些普通的樂曲,請問是何種禮儀?”

  叔孫豹答道:“三《夏》篇,是天子招待諸侯的曲目,使臣不敢與聞;《文王》是君主相見的曲目,使臣不敢僭越;《鹿鳴》是晉君讚許寡君的,臣怎敢不拜?《四牡》是晉君誇獎使臣的,臣怎敢不拜?《皇皇者華》有言:‘必谘於周。’臣怎敢不拜?”

  韓厥得知後說:“周禮盡出於魯,此話可真不是虛言,我作為晉國上卿,竟然不懂禮儀,真是丟人啊!”

  叔孫豹回國後,魯襄公的的生母定姒去世了。

  定姒嫁給魯成公時地位很低,所以也沒有為自己種植楸木(隻有卿大夫和一定級別的貴婦才可以用楸木做棺木的待遇)。

  季文子為正卿,他負責決定定姒葬禮的規格和程序。由於魯成公夫人齊薑已經按“小君”(君夫人)之禮安葬了,所以季文子認為對定姒就按照一般的禮儀安葬就可以了,於是他就省略了在祖廟停放棺材、棺外加槨、葬後不哭於廟的儀式。結果葬禮方案一經公布就引發了廣泛質疑。

  匠慶(公室專用工匠的首領)責備他說:“您身為正卿,而不能成全小君的葬禮,這是對君主的大不敬。君侯長大後如果要追究,誰來承擔大不敬的責任?”

  季文子默然不能回答,但是他顯然不肯承認和改正錯誤。當年季文子自己在東門之外也種植了六棵楸樹,打算用它們為自己製作棺材。

  匠慶於是說道:“那就用東門之外的楸木為小君成喪吧!”

  季文子說:“不必使用那麽貴重的樹木。”

  匠慶似乎鐵了心要與季文子對抗到底,他不管季文子如何如何吩咐,立即帶人把那六棵樹砍了並製成槨,季文子也沒有阻止他。

  後來有人說:“《誌》中有言:‘多行無禮,必自及也。’說的恐怕就是這種情況吧?”

  關於諸侯對盟主供奉輕重的變化是這樣的:從前齊桓公為盟主時,列國對盟主的供奉負擔並不重;晉文公成為盟主後也延續了齊桓公的做法,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晉靈公後期。晉靈公在執政最後兩年裏將諸侯的供奉義務提高了數倍,晉景公即位後也嚐到了甜頭,晉厲公又增加了數額,結果政策就這樣延續下來了。列侯苦不堪言,他們隻得通過剝削附庸和國人來完成任務。當時有些小國沒有資格參加盟會,他們也就沒有義務向盟主進貢。

  鄫國是個東夷小國,位置在今山東蒼山西。鄫國臨近邾和莒,經常受到兩國騷擾;鄫子為了給國家找座靠山,便去見魯國人。

  孟獻子馬上感覺到此事大有可為,於是說:“魯國當然可以為鄫國提供保護,但是鄫國應當幫助魯國分擔送給晉國的供奉。”鄫子認為付出代價也是應當的,他便痛痛快快地答應了。

  可是當孟獻子在朝會上提出議案時,叔孫豹卻表示應當權衡利弊、慎重對待此事,並提出很多不利於魯國的因素。季文子則支持孟獻子,結果議案就這樣通過了。

  冬季之時,魯襄公與孟獻子到晉國去朝見晉悼公。魯襄公在晉人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上提出要將鄫國劃為魯國的附庸之國。

  晉悼公說:“周禮規定領土麵積小於五十裏的城邦才可以被劃為大國附庸,鄫國的麵積已經超過幾個幾個五十裏;且鄫、魯中間還隔著邾,所以鄫當然不能劃給魯。”

  孟獻子說:“魯國遠在東方,周圍遍布敵國,盡管如此,寡君依然恭敬地執行君命。鄫國不向他國進貢,而魯國民力凋敝,還要為完成大國官員的命令勞碌奔命。寡君懼怕不能完成命令,所以才想借助鄫國的力量!”

  晉悼公:“寡人並非不了解情況,但是如果把鄫國劃歸魯國,東夷諸國必然視鄫國如仇寇。鄫國一旦被伐,魯國又不能救援,鄫國必然滅亡。那麽還有把鄫劃給魯國的必要嗎?”

  孟獻子說:“魯國當然有信心、也有能力保護鄫國安全。”

  晉悼公說:“那麽就如君所願吧!如果鄫國滅亡,魯國可是要承擔責任的!”

  魯襄公回國之後,孟獻子便開始大張旗鼓地宣傳國家對鄫國的權利,又與鄫子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歃血儀式,就好像覺得魯國還不夠遭人嫉恨似的。

  諸侯中最先坐不住的是齊靈公,他叫囂道:“魯人真是自不量力!如果沒有晉國保護,寡人早就把魯國從華夏版圖上抹掉了!現在一個小毛孩子竟想要充當保護者的角色!寡人要讓魯侯知道,在東方隻有一個國家可以保護他國,那就是齊國!至於鄫子,他不來尋求寡人的庇護,就隻能怪他不走運了!”

  齊與鄫相距甚遠,齊靈公也不想把自己暴露在諸侯麵前,他便暗中指使莒人、邾人進攻鄫國。魯人決定出師救鄫,由於孟獻子是對鄫政策的設計者和積極推動者,他對任何人都不放心,於是請求親自率軍出征;但是季文子卻把指揮權授予了個子矮小、卻號稱“全魯國最有智慧”的軍事理論家臧孫紇(臧武仲)。

  邾國都城位於曲阜南約五十公裏處,其實魯軍隻要進攻邾國,邾軍必然回師來救。但是臧孫紇偏要追擊進攻鄫國的邾師,他說:“邾師雖然撤退,邾國實力卻未受損,且莒師照樣可以攻陷鄫國。”

  魯軍繞過邾國都城,繼續向西南方向進軍。西南五十公裏處就是小邾國都城,小邾國東麵是一條名叫“漷水”(現在叫南沙河)的小河,漷水東十裏便是狐駘山。

  邾人在漷水上修建了一座橋,魯軍趕到河邊時邾師主力已經過河,邾人隻在西岸留下五個百人隊看守小橋。

  魯軍擊敗了敵人的守橋部隊。當時有官吏說:“我們就在漷西等待邾人,邾人強渡漷水,我軍半濟而擊,敵人必然大敗!”

  臧孫紇卻說:“鄫國一旦淪陷,擊敗邾師也無法挽回局麵了!”

  魯軍隨後通過浮橋,官吏說:“我軍已經深入東夷腹地,應當謹慎行軍。前方狐駘山地形複雜,請多派斥候進行偵查,確定安全才可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