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晉平戎周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908
  魯宣公去世後,太子黑肱繼位,是為魯成公。魯成公年幼,登基時隻有四、五歲,國政便完全掌控在季文子手中。

  魯宣公十七年之時,周王室與盤踞在濟源一帶的茅戎發生了糾紛。茅戎於是派使者到成周去,希望用外交手段解決此事。

  但是一貫傲慢自大的周人卻告訴對方:“周天子是全天下的王,王人怎麽會和你們這些野蠻的臣隸進行磋商?你們隻要恭敬地執行王人做出的命令就可以了。”

  茅戎上下大怒,隨即對周人大打出手,王室也不甘示弱;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雖然每次戰鬥的規模都不大,但是爭端卻持續經年,給京畿地區造成了極大的不穩定。

  周王室漸漸感到力不從心。魯成公元年(BC590)春,王室希望與茅戎議和,可是又不肯放下沒人在乎的臭架子,於是請晉人來調停爭端。

  三月初,周、茅戎、晉三國在徐吾氏部落所在地進行會談,衝突雙方都打算借著晉國的坡下自家的驢,但是又不肯輕易做出讓步;因此談判曆經數日,結果仍不明朗。

  當時三國軍隊各自相距十裏,形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的頂點,談判地點則在三角形的中心。

  周王室的談判代表是劉康公,他是個麵帶忠厚、心藏狡詐的人物。劉康公見茅戎軍防守懈怠,決定趁機消滅敵人。他認為如果一戰得勝,也就不必再與對方大費口舌了。

  內史叔服勸道:“背盟而欺騙大國,必然失敗。背盟不祥,欺騙大國不義;神和人都不會幫助我們,我們將依靠什麽取勝?”

  劉康公說:“那麽請你把你的神請出來,我來問問他,我們應當怎麽做他才會幫助我們?至於晉國人,他們不會站在戎狄一邊對抗王室的。”

  叔服說:“夫子錯了,是王室應當站在晉國一邊,而不是相反;是王室正在對抗晉國,而不是相反。晉國已經成為實際上的華夏共主,王室才是那個尋求保護的人。尋求他人保護還要欺騙保護人,那不是找挨打嗎?我們應當恭敬地執行王命並遵從大國的安排才對。”

  劉康公有些惱羞成怒,他說道:“既然是王命,戎狄和晉人都應當遵守才對!”說完他就把叔服請出大帳了。

  晉國代表瑕嘉也覺得茅戎的軍紀過於渙散了,但是他沒有義務提醒對方。為了避免發生意外,他要求對方把軍隊遷到遠離東周軍營且利於防守的地方去;稍後又把一部分晉軍調到茅戎原住地附近,以防止王師挑起事端。

  上天跟劉康公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晉人剛完成調動,劉康公的就下達了偷襲命令。當夜,劉康公率軍悄悄行進,準備將敵人一鍋端掉。

  但是他們在茅戎原駐地並沒有找到敵人的蹤跡,卻在不遠處發現了一座軍營。周人以為自己原先的情報有誤,便將晉營當成了敵營,將營外巡邏的薑戎騎兵當成了茅戎騎兵。

  劉康公一聲令下,周軍就對著友軍衝過去了。晉軍遭到進攻,稍稍亂了一下,很快恢複了秩序:指揮官鎮定自若地發出命令,士兵們有條不紊地投入戰鬥。

  起初雙方都隻顧作戰,無暇辨認對方的身份;但是晉軍很快認出偷襲者就是王室軍隊,頓時氣炸了肺。晉軍不認為王師會犯下搞錯目標那樣愚蠢的錯誤,以為王師的目的就是為了消滅自己,所以士兵們就像進攻頑敵一樣凶猛地攻擊周軍。

  劉康公終於發現自己鑄成大錯,他想要阻止這場錯誤的戰鬥,但是晉軍根本不聽他的。他隻好下令撤退(逃跑),王師潰不成軍,晉軍卻緊追不舍。

  劉康公隻好派人繞道去找瑕嘉;瑕嘉已經收到戰報,此時正在趕來的路上。他碰到了周人的信使,得知事件發生的原因,不禁大罵:“愚蠢!荒唐!”

  瑕嘉火速趕到戰場,這才阻止了部下們發瘋似的進攻。劉康公垂頭喪氣地去見瑕嘉,向他解釋說這隻是一場誤會。

  瑕嘉說:“我不在乎是否存在誤會。但是您如果再阻礙談判進程,致使我無法完成寡君交代的使命,我將如實回國複命。您無功而有過,還是好自為之吧!”

  劉康公懊惱不已,他被人抓住了把柄,又失去了手中的籌碼,隻好在後麵的談判中接受了對方的條件。

  前麵說過,公孫歸父在魯宣公去世後逃到了齊國。他向齊國人透露了一些國家機密,其中就包括魯宣公準備聯合楚國伐齊的計劃。

  齊國人對這個計劃很感興趣,國佐說:“齊楚的關係比魯楚還要親密些;魯國能做到的,我們當然能夠做到。魯國既然堅定地與齊國為敵,不如聯合楚國伐魯。”

  齊頃公頻頻點頭:“不錯,伐魯為名,抗晉為實。魯國人這就叫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臉,寡人定要好好教育教育魯國人。”然後他就派晏弱到楚國去請師了。

  這一年,魯國繼四年前實行“稅畝”製後,又開始推行“丘甲”製。丘甲製屬於軍賦製,是魯國係列製度改革中的一項。

  周代九戶為一井,十六井為一丘,四丘為一甸。諸侯征收軍賦以丘和甸為單位,每丘出戰馬一匹,牛三頭;每甸再出戰車一輛,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魯國實行丘甲製,就是將軍賦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