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斷道之盟(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165
  齊國使團由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帶隊。高固在途中牢騷不斷,他說:“君侯澆了晉國人一身大糞,現在卻要我去給人家洗衣服,真是強人所難!晉國人憋足勁要把脾氣撒在我身上,我堂堂齊國上卿,唯有戰死可以接受,受辱則絕不可以!”結果他就在半路上不辭而別,逃回齊國去了。

  其餘三人的處境就相當尷尬了,晏弱說:“高子逃歸有他自己的理由,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使命。如果由於咱們的原因使得齊、晉斷絕了舊好,咱們就準備死在大司寇手裏吧!我是第一副使,從現在開始,由我來接替高子負責出使之事。”

  齊國使團到達盟會地點時,晉、魯、衛、曹、邾五國君主已經在此等候了。晉景公和郤克在行宮裏等待齊國使者。

  當侍從報告晏弱請求覲見時,兩人不禁麵麵相覷。晉景公讓侍從問晏弱:“高固為什麽不來見寡人?”得到回答是:“高固另有公幹,他已經被寡君召回;現在我是主使。”晉人向他索要任命文件,晏弱也拿不出來,隻說是得到了齊頃公的口頭任命。

  晉景公大怒,拍案而起道:“齊無野欺寡人!”說完發布命令:“齊國‘使團’不具有參加盟會的的資格,不能出席會議。關於齊國藐視盟會的責任,寡人將在會後予以追究。”

  齊國使者接到通知後,晏弱的暴脾氣也上來了。他說道:“晉人竟敢無禮!齊國作為王室姻親、東方霸主、隻有他國向齊國請求的份兒,哪個諸侯敢對齊國下命令?此事關乎齊國國體,我等絕不讓步!現在就收拾行裝,即刻離開此地!”

  齊國使團離開時,五國正在舉行歃血儀式。一個小臣低頭彎腰、踩著小碎步跑進會場,在晉景公耳邊輕輕說了幾個字。晉景公臉上表情沒有發生一絲變化,就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進行接下來的儀式。

  儀式結束後,晉景公馬上派軍隊追捕齊國使者。晉人在野王抓住了晏弱,在原抓住了蔡朝,在溫抓住了南郭偃。

  此時晉大夫苗賁皇(楚國先令尹鬥椒的兒子)因公幹剛好路過野王城,他和晏弱是舊相識,出於關心,他就到關押處見了晏弱一麵。

  苗賁皇離開野王城後立即趕往斷道。他向晉景公複命後說道:“君侯扣押了晏子,可是晏子有什麽罪呢?當年諸侯盡心竭力侍奉我先君文公、襄公,唯恐不如別的國家;現在呢,天下人認為晉臣沒有信義(大概是誆騙宋國那件事),因此都對晉國產生了貳心。齊侯擔心自己不能得到禮遇,所以才不敢參會,而是派出四個大臣。

  “當時齊侯的左右勸阻他說:‘君侯不參會,晉人一定會扣留我國使者。’高子考慮到這些,這才在半路上逃歸。其他三使說:‘如果由於我們的原因斷絕了齊、晉舊好,我們就準備死在大司寇手裏吧!’所以三使才為國家大義犯險而來。

  “對此我們本應當以重禮相迎,以示天下諸侯;可是我們卻將使者扣押,對齊國展現沒有信義的一麵,印證了齊人的懷疑。我們的錯犯大了!過而不改,久而久之,將成為莫大的遺恨,對國家又有什麽利益?我們不但使高子得以有辭,而且用拘捕使者的手段使諸侯感到恐懼。臣倒想知道,君侯是來取得盟友的呢?還是來製造敵人的呢?”

  晉景公也感覺自己被郤克的思維綁架了。他為了挽救局麵,也為了給自己找台階下,又不能公開釋放晏弱,於是下令放鬆了對晏弱的看管。

  晏弱見看守們竟然視自己若無物,便大搖大擺地逃走了。但是其他兩人仍然被嚴密看守著。

  秋八月,晉師從斷道回國。自從齊國使者逃走之時開始,郤克就陷入癲狂狀態:他怨恨晉景公,咒罵苗賁皇,又報怨士會無視自己;他言必伐齊,到處宣揚亡齊論;又命令士族子弟抓緊訓練,隨時待命。

  公室上下被他攪得雞犬不寧,士會也深感憂慮。他擔心郤克如果不能得誌,將會把怒火發泄到晉人身上。

  士會把兒子士燮召來說道:“燮啊,我聽說:‘人在大喜大怒之下很少能做出合於常理的行為,卻常常做出相反的舉動。’《詩》說:‘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巧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君子如果不能控製自己的喜怒,必將造成大亂。郤子想要報複齊國,已經開始抓狂了。他如果不能得誌,恐怕就會禍亂晉國。為化解國難,我將向君侯告老,以逞郤子之誌。你從政後,應當以恭敬之心與卿大夫們相處。”

  第二天,士會帶著士燮向晉景公告老。士會隱退後,郤克升任中軍將,士燮為上軍佐,其他卿士職位不變。

  高固逃回臨淄後,齊頃公確實感到十分惱火;但是他自覺理虧,也沒好意思追究高固的責任。不久三名使者被抓的消息傳到臨淄,齊頃公頓發雷霆之怒,把晉國君臣罵了個遍。

  高固揶揄他說:“您看,臣令齊國上卿免於受辱,是不是應當受到賞賜呀?”

  國佐在一旁架秧子說:“是啊,早知道這個結果,出使前就應當把你降為下大夫。”話音未落,三人同時仰麵大笑。

  片刻之後,齊頃公收起笑容說道:“晉人無禮,打著討貳的旗號羞辱大國。寡人與晉勢不兩立!凡參加斷道之會的諸侯,寡人必攻伐之!”

  冬季之時,魯宣公的同母兄弟叔肸去世。魯文公去世後,東門襄仲弑君立魯宣公,叔肸不義新君,於是憤然離宮。他在城門附近找了一處房屋安頓下來,靠編草鞋來養活家室。

  魯宣公來看望他,他避而不見;魯宣公送給他的財物,他都轉送給了生活貧困的人。魯宣公深感苦惱:因為自己對東門襄仲的陰謀毫不知情,也沒有參與其中;他隻是因為成了罪行的受益者,所以才背上了篡位者的惡名。

  叔肸身後留下一個兒子公孫嬰齊,魯宣公在葬禮舉行完畢後便把嬰齊帶回宮去,並封給他大夫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