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楚莊王問鼎中原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346
  晉成公即位後便開始著手清除晉靈公所作所為對國家造成的負麵影響,改變國人消極頹廢的精神狀態。他取消了靈公發布的危害國人和國家的敕令,減輕賦稅,懲罰助紂為虐的人,釋放無罪之人,救濟貧困之人,恢複被破壞的各種秩序。

  當時國庫已經變得十分空虛,晉人研究了一番,決定從造成貧困的那個根源入手來解決貧窮問題——晉人抄了惡棍們的家,將他們的財產充公,收回土地進行再分配。卿大夫們也貢獻了大量財產,以填補國庫虧空。

  通過施行一係列有利民生的舉措,晉國得以在短時間內恢複生機。晉成公見條件已經成熟,便率軍東征,劍鋒直指鄭國。

  魯宣公三年(BC606)春,晉軍闖進鄭國邊境,直奔新鄭而來。晉軍聲勢浩大,軍士戰鬥意誌強烈,鄭人不敢抵抗,便打開城門。鄭國當初因為晉國暴君的出現脫離聯盟,現在又因為暴君的死亡重返聯盟。

  前麵說過,晉人在韓原戰敗後被迫接受了秦國的一個命令,即幫助秦人把陸渾戎遷到河洛一帶。魯僖公二十二年(BC638),秦晉將陸渾戎東遷至伊川。陸渾戎白手起家,在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之上建立了陸渾國。

  由於本性使然及物資匱乏,陸渾戎一麵努力建設家園,一麵幹各種打劫的勾當。後來他們發現背井離鄉並非不是一件好事:中原氣候沒有河西那麽惡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生活富庶,確實是謀生的好地方。

  隨著勢力的壯大,陸渾戎活動的規模和範圍也越來越大,他們最終搶劫了誰也惹不起的楚國商隊。

  當時時楚國剛剛遭遇一場大喪(鬥般被陷害致死,那場悲劇在後章還要詳細敘述),國人把楚莊王和鬥椒當成導致大喪的元凶,強烈的怨氣彌漫在楚國上空。楚莊王急需進行一場外戰來轉移國內矛盾,於是興兵北上進攻陸渾戎。陸渾戎的國家不大、軍力也不強,但是楚莊王卻刻意製造了一個巨大的場麵。楚師一戰擊敗陸渾戎,逼著對方簽訂城下之盟。

  楚莊王感覺意猶未盡,他對大臣們說:“楚國自建國以來還沒有一支軍隊距離東周這麽近。東周是華夏的標誌,楚國想要統治天下,必須首先滅亡東周。楚軍雖然現在力量不夠,但是既然有這麽好的機會,不如到東周巡視一圈,借以觀察下周人的態度。”

  楚師旋即拔營向成周進發,並於兩天後到達成周南郊。楚莊王不想過度刺激周人,便命令軍隊原地紮營。

  周人表現得相當鎮定,或許是因為人們已經習慣於看到城外出現各種各樣的敵人。王孫滿受周定王之命帶著禮物去犒勞楚人。

  楚莊王在歡迎王使宴會上問了一個問題:“不穀聽說大禹鑄造了九口銅鼎以鎮撫九州,這九口鼎現在都安放在東周的太廟中。不穀想問的是:被稱為曠世之寶的九鼎。究竟有多重?”

  王孫滿答道:“周人認為九鼎即是九州,唯有上天才知曉九州有多重。周擁有九州在德不在鼎。夏人有德,所以鑄造了九鼎;夏末時桀有昏德,所以失去九鼎。九鼎遷於商,又被商人供奉了六百年。商紂暴虐失德,因此鼎遷於周。

  “王有美德,鼎雖小卻重不可移;王有凶德,鼎雖大卻輕而可移。上天降福於胸懷明德之人,必然有所定數,不能輕易遷移。成王建立成周時卜周將傳三十世,立七百年。周德雖然衰落,但是天命未改;至於鼎的輕重,還不可以探聽。”

  楚莊王送走王孫滿後說:“周立國至今才四百多年,看來不穀是無法看到東周亡國了。楚國的後人要努力了。”

  離開成周後,楚莊王命鬥椒率左軍入侵鄭國,以報複鄭人的叛變行為,自己則帶領其他軍隊返回楚國。

  鬥椒在向新鄭進軍的途中聽說鄭穆公病重、而且時日無多,於是說道:“我們還是撤軍吧!趁人之危不祥,姑且等繼任者登基再來討伐不遲。”

  但是部下們並不相信那是他的真實意思,因為鬥椒從來都不是個在乎別人死活的人;人們都認為鬥椒是由於擔心國內會發生對他不利的事件,所以才急著找借口盡快回國。

  這一年冬天,鄭穆公去世了。

  鄭厲公去世後,鄭文公繼承了父親的權力和後宮。他和厲公的妃子陳媯生下太子華和公子臧;太子華因野心太大及行為不端而被殺,公子臧出逃後因行為有辱公門被殺(據說公子臧喜歡收集裝飾著候鳥羽毛的帽子;候鳥按時序遷徙,被認為是有信用的動物;而羽冠則是曆法官的標誌。公子臧不學無術,卻戴著羽冠四處招搖,嚴重辱沒了鄭國公室的尊嚴,所以才被殺死)。鄭文公的江國妃子生公子士,公子士被楚國人毒殺。鄭文公又娶於蘇,生公子俞彌和公子瑕;公子俞彌早死,公子瑕叛逃楚國,後來死於周氏之汪。

  鄭文公還有個南燕國的賤妾名叫燕姞,有一次燕姞夢見上天的使者手執蘭花對她說:“我是你的祖先伯脩,這是你的孩子。蘭花有國香,君子都喜歡佩戴它。”

  不久,鄭文公便送給她一株蘭花,那株蘭花和她夢中的一模一樣。

  燕姞說:“妾已經有了您的孩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可以對著蘭花發誓。”

  鄭文公說:“寡人信你。”

  十月懷胎期滿,燕姞生下一個男嬰,鄭文公於是給他起名叫“蘭”,這個孩子便是後來的鄭穆公。

  鄭文公晚年驅逐了群公子,公子蘭也被迫加入流亡大軍。公子蘭逃到晉國,後在晉文公的支持下重返鄭國。

  當時鄭文公也拿不準主意是否應當把儲君的位置給予公子蘭,大夫石癸說:“臣聽說姬與姞能夠結成佳偶,子孫必然繁盛。姞姓為吉人,後稷的元妃便是姞姓人。現在,公子蘭成為姞姓人的外甥,受到上天的讚助,後代必然昌盛。”結果公子蘭就被立為太子。

  鄭穆公身患重病時,蘭花也開始萎靡。十月,鄭穆公說:“我因蘭花而生;蘭死,我也就該死了吧!”他斬斷了花根,幾天後便去世了。太子夷即位,是為鄭幽靈公。

  鄭穆公去世之後,他諸多兒子中的七個逐漸成為國家的政治寡頭。到後來天下隻知道鄭國有“七穆”,卻不知有鄭伯。七穆大夫猶如晉國六卿、魯國三桓、宋國華向一樣控製著國家權力。七穆家族中後來出了一位偉大的人物——公孫僑(字子產、子美);公孫僑去世時,孔子痛哭流涕,並稱他為“古之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