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趙盾弑靈公”(五)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1895
  趙盾就這樣被荀林父召回都城。在返回後的第一次朝會上,趙盾要求史官董狐敘述下他離開新絳這段時間都發生了什麽。

  董狐展開簡書,一件件讀出所發生的事,讀到最後說道:“趙盾弑靈公。”念完揚起手中的竹簡對著眾大夫晃了幾下。

  趙盾說:“不是、不是、不是我幹的!”

  董狐走近一步盯著他說:“你身為正卿,逃亡不越境,返國不誅賊;不是你又是誰?”

  趙盾說:“嗚呼!‘我之懷矣,自貽伊戚!’說的就是我吧!”

  董狐說:“我隻記錄事實,評判功與罪是他人的事。”

  孔子後來說:“董狐,真是古時之良史,記事毫不掩飾當權者的過失;趙盾真是古時之良臣,蒙受冤屈卻沒有用權力消滅真相。”

  小插曲結束後,大臣們便開始討論繼任者人選問題。晉襄公隻有靈公一個兒子,靈公又沒有兒子(有也不可能繼承君位),公子雍也在火並中被殺了,於是趙盾提出擁立流亡成周的、晉文公的小兒子公子黑臀為君,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同——因為人們實在想不出什麽理由來反對,除非那個人想和趙盾故意作對。

  隨後趙盾就命趙穿到成周去迎立公子黑臀。對於趙盾的做法,欒書後來說:“趙宣子真是個精明人,他使趙穿用立新君的功勞衝抵弑君的罪行;他讓趙穿避開國人的視線和議論以防發生不測;宣子還間接保護了董狐,使他免遭趙穿的報複。”

  十月二日,公子黑臀進入曲沃;第二天,他在曲沃武公廟中舉行了加冕儀式,是為晉成公。

  有個難題自晉獻公執政後期開始一直困擾著晉國公室。

  原來晉獻公消滅了大量公族、且宣布公室不畜群公子,後來晉文公又把流放群公子的行為法律化,結果使得晉國公族凋敝、勢力微弱;以至於政權最後竟然掌握在一個姓趙的外姓人手中。而且由於公族衰落,中軍公卒的兵源逐年也在減少,這種情況已經對公室安全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縱觀天下列侯,大權基本被公族所分配:齊國有高、國、崔、慶、東郭;魯國有三桓、東門、臧、展;宋有華、樂、皇、魚、蕩;其他國家就不一一贅述了。

  晉成公認為:晉國的權力核心既然還有“公室”之名,就應當建立公族。

  為了解決現實與形式之間存在的矛盾,晉國公室擬製了一項“公族製度”,即把非公室血統的氏族擬製為公族,並按照公族製度進行管理。大族長在公室擔任卿士大夫,族長下設公族大夫,族長的嫡長子稱“餘子”,餘子將來繼承族長的地位,而庶子則要在公卒軍隊中服役。

  晉人就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解決了趙、士、魏等非公族氏族的身份問題,又削弱了各大家族的實力(因為公族子弟要在公卒部隊中服役)。

  趙盾的母親是赤狄人,他在白狄出生,又在那裏生活到十幾歲;他的身體和思想裏都充滿了狄人的基因。

  狄人質樸而單純,重血緣和親情,很少使用詐術。所以,當趙盾年少時第一次聽父親說晉侯要把太子以外的兒子們或者兄弟們全部流放國外時,頓時驚訝得合不攏嘴。他對父親說:“君侯不信任兄弟還能信任誰?”

  趙衰回答:“晉與他國不同,從曲沃桓叔時期開始,君主的兄弟們幾乎都是做為敵人來到人間的。共太子申生死後,驪姬在太廟中發出詛咒說,晉國如果畜養群公子,社稷必將傾覆。結果獻公就驅逐了幾乎所有的公子。

  “後來惠公即位,他刻薄寡恩,不但沒有召回群公子,而且積極迫害逃亡在外的兄弟們。文公即位後又驅逐了惠公的兒子們。文公感到這個辦法確實有利於公室穩定,因此就將它以製度的方式確定下來。文公認為:外姓和舅甥無法篡奪君位,所以比兄弟們值得信任。”

  趙盾繼續問:“那我應當信任我的兄弟們嗎?”趙衰頓時語塞,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晉文公即位後把自己的一位公主趙姬嫁給趙衰。趙姬婚後不但要求趙衰把叔隗和趙盾召回,還使叔隗做了正妻,使趙盾成為嫡子。

  趙姬後來生下趙同、趙括、趙嬰齊三個兒子。趙同、趙括與趙盾麵和心不和,兩兄弟自視血統高貴而不把趙盾放在眼裏上。

  由於趙盾是個特別看重親情的人,所以他感到十分失落,繼而又產生了巨大的恐懼心理;他年少時詢問父親的那個問題,現在終於找到答案了:他信不信任兄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兄弟們不信任他。

  於是趙盾主動讓出了趙氏族長的位置,將它送給趙括,並且說道:“趙括是君姬氏最喜愛的兒子。如果沒有君姬氏,我如今還是個狄人。”

  晉成公批準了他的請求,這樣一來趙括就繼承了趙氏家族。

  但是對於公室而言,趙括的地位十分尷尬(因為卿士掌握在非族長手中);對於家族來講,趙盾的地位又十分尷尬(國家卿士竟然不是族長)。所以趙盾幹脆把自己從趙氏家族中分出來、自成一氏,世人稱之為“旄車氏”。

  如果後來不是因為趙括、趙同被殺,而趙盾的孫子趙武又改回趙氏,戰國七雄的趙國恐怕就要哦稱為“旄車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