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楚莊王滅庸(二)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234
  鬥椒首先發言,他說:“擺在麵前的現在有兩大難題,一是糧食,二是叛軍。雖然各地都有糧食運來,但誰知道什麽時候到呢?到處都是匪寇,誰能保證在路上不出意外呢?都城的儲備不到一個月了,如果糧食運輸出了問題,恐怕楚人就得吃人了。到那時不用叛軍攻城,我們自己就把自己吃光了。

  “國都城牆破敗不堪,房屋多有倒塌,人民饑餓疲病,已經沒有繼續留住的必要了,所以我們應該放棄國都,向北遷到阪高(長阪坡附近)。阪高地勢險要,城牆高大,糧食充足,我們可以在那裏休養生息抵抗蠻夷。等楚國度過了這個難關再考慮以後的事情吧。”

  鬥椒的言語充分暴露了他的私心和野心:因為阪高一帶是他的勢力範圍,而把國王至於自己的控製下總是有好處的。

  成嘉讚同鬥椒的提議,他倒不是有什麽野心(成嘉已經不需要野心了),隻是因為他認為這個方案比較切實可行、能保證王室的安全。成嘉首肯後,鬥椒的黨羽和一貫趨炎附勢的大夫們也都紛紛讚同。

  但是楚莊王的老師蒍賈卻極力反對:“楚人能到達的地方,敵人一樣可以到達;咱們可以到阪高去,敵人也可以。通往阪高的路泥濘難行,都城內幾十萬國人遷過去要花費多少時間,耗費多少國力,路上要死多少人?

  “成王十二年(BC660),衛國人在赤狄的進攻下放棄都城被迫南遷,赤狄一直追擊到黃河邊。十幾萬的衛人,最後逃過黃河的隻剩下七百三十人,如果不是齊桓公出師拯救,衛國將不複存在。

  “現在國人數量更多,而且疲病饑餓,道路難行;匪寇多是騎兵,往來迅捷,遷民無異於驅綿羊入群狼,如此才是亡國之道!

  “我泱泱大楚立國四百餘年,比現在還要嚴重的事態也出現過,但是從來沒有向外邦蠻夷屈服過。丹陽就曾被蠻族攻陷過兩次!先君宵敖率領國人在牆頭屋頂上、在王宮裏、在太廟中奮力抵抗,死戰不降,連婦人和童子也表現出和男人們一樣的勇氣。就在那樣的危急時刻,先君也沒有考慮遷都啊!

  “那時的楚國隻是彈丸之地,而現在方圓幾千裏;那時的蠻夷十分強大,而現在的楚國更強大。蠻族屈服於華夏諸侯,而華夏諸侯臣服於楚國,我們有什麽理由逃避蠻族呢?那樣的話是不是天下人都可以隨意欺淩楚國了呢?

  “武王、文王滅漢東諸姬與申息,服陳蔡,辟地千裏;成王、穆王滅國無數,服鄭宋,將華夏一分為二。如果王還沒見到敵人的蹤影就打算逃跑,百年之後在天上見到諸位先王,您又怎麽去解釋這段曆史呢?

  “世人都說這場災害的發生是因為上天降罪,但楚人究竟犯下什麽嚴重的罪行,要接受如此殘酷的懲罰?臣認為這不是懲罰,而是考驗;考驗楚國是不是因為強大而變得墮落,是不是因為富有而變得懦弱。而真正要受到懲罰的則是蠻夷,他們違反天道,在楚國遭受天災之際趁火打劫,幹盡了強盜勾當,上天於是要借楚國的力量消滅他們。所以臣認為絕對不可逃避敵寇,必須堅決出戰!”

  鬥椒說:“敵寇可不是你說幾句大話就可以嚇退了的,否則還要軍隊幹什麽?軍隊也不是聽了你的大話就可以餓著肚子作戰的。楚國有兵無糧,軍隊如何作戰?”

  蒍賈說:“百濮向來都是一盤散沙,互相間從來都沒停止過爭吵和毆鬥;雖然這次受到麇人的鼓動聯合到一起,但仍然是烏合之眾。

  “麇人對百濮說,楚國由於饑荒不會出兵;那些膽小鬼才敢跟著麇人一路劫掠而來。如果楚國出師,他們一定會嚇破膽,會認為受到了欺騙,會因此背棄麇人。楚軍的確沒有太多糧食,但是蠻族有,軍隊打垮群蠻,還擔心沒有食物嗎?這不是比等待援糧更有利嗎?

  “至於山戎,他們都是輕兵,幾乎沒有輜重,勢必不能持久。山戎也不善於在平原作戰,他們如果不能和百濮聯合在一起,是不可能單獨出戰的。所以隻要擊敗百濮,山戎將不戰自退。

  “現在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郢都、在王宮之中、在王庭之上。我們完全可以用勝利增強國人和盟友的信心,打消心懷二意者的反叛念頭,向諸侯展示從不妥協的大楚雄魂。”

  楚莊王最終采納了蒍賈的意見,決定對百濮開戰;他又把使者派到秦國和巴國去,請求兩國出兵支援。大臣們也都振奮起來,那些一貫趨炎附勢的人則表現得更加激動,就好像剛才奉承鬥椒的人不是他們似的。

  此時百濮的雜牌軍正聚集在郢都西南一百多裏一個叫“選”的城邑附近,他們在那裏等待山戎和庸軍的消息,人們無所事事,每天就是喝酒作樂,偷盜搶劫,很多人今天搶來的財物第二天卻被別人偷走了。

  這一天淩晨,大多數濮人還在沉睡之中,空氣中隻有清脆的鳥鳴、微風掠過枝葉和悠悠的流水聲。一些早起的人在河裏摸魚蝦時忽然隱隱聽到、在極遠之處似乎傳來敲擊金鐸的聲音。人們登上一個小丘向東望去,無比震驚地發現地平線處竟然憑空冒出一支規模巨大的軍隊。

  那些人立即大喊大叫著跑回營地,濮人紛紛驚醒。首領迅速派出一隊斥候前去偵查情況。斥候回來報告說,來者是楚國軍隊,這一點確定無疑;而且敵軍正在迅速逼近,一個時辰之內就會到達此地。

  營地頓時亂作一團,子夷和各部族長老們匆忙間把隊伍集合起來,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找不到自己的武器(有可能被他人順走了),甚至找不到自己的族人。他們就和一群陌生人一起站在陌生的旗幟下,有的隊列甚至所有人互相都不認識。

  一名部落首領瞪著眼睛對著子夷歇斯底裏地喊道:“你不是說過楚國不會出師嗎!?按照你的說法,我們等來的應當是山戎軍!你到底對我們隱瞞了什麽?”

  楚軍載著定點旗幟的戰車飛馳而來,軍士們把旗子依次插在地上以確定各方陣排頭兵的位置,步兵隨後開始迅速向旗下集結列隊。隻參加過械鬥的濮人從沒見過這種場麵,不禁驚詫地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