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晉五大夫之亂(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277
  晉襄公去世不久,赤狄集團又進入活躍期。赤狄與戎人姓氏不同,戎分為薑姓、允姓、姬姓(狐氏)等多個姓氏;而赤狄、白狄同屬隗姓,所以不同狄人之間的關係仍然非常密切。

  赤狄滅邢、衛已經過去四十年,狄人在土地上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轉而進入和平時期。在此期間,狄人逐漸加深了與華夏國家的交往,甚至開始與華夏人侯通婚(周襄王就曾娶了一位赤狄公主做王後),晉國和潞國這兩大勢力的首領也結為姻親之國。

  魯文公七年秋,狄人南下進攻魯國西麵邊邑,劫掠了很多人口和財產。魯國人怒火中燒,立即向晉人控告狄人的罪行。

  晉國與潞國是簽署過和平協定的,因此趙盾就派使者前去交涉,他同時給在白狄流亡的狐射姑寫了一封信,請他協助晉國使者完成任務(因為狐射姑在晉國時負責處理與潞國的外交關係)。

  狐射姑為了報答趙盾送還家人和財產的恩惠,也為了有機會能夠重返晉國,便欣然接受了請求。

  此時潞國的執政大臣是潞子的兄弟酆舒,他是個在各方麵都與趙盾非常相像的年輕人。酆舒對晉國新晉的上卿也充滿了好奇心。

  他在打聽了關於趙盾的情況後問道:“趙衰、趙盾哪個更賢明?”

  狐射姑說:“趙衰是嚴冬裏的太陽,晉人愛其暖;趙盾是盛夏裏的太陽,晉人畏其烈。”

  八月,齊、魯、宋、衛、鄭、許、曹的君主與趙盾在扈地會麵(晉靈公年幼,所以趙盾代替他出席盟會)。

  魯文公的行動拖拖拉拉,他到達扈地時盟會已經接近尾聲了。趙盾委婉地向對方表達了不滿——因為這次大會的目的就是要簽訂對狄作戰的盟書,魯國作為最先遭受狄人進攻的國家,理應表現得最積極才對。

  在盟會期間,衛成公悄悄找到郤缺,送給他一個大禮包,請求他說服趙盾把晉國幾年前占領的匡和戚還給衛國。

  郤缺見趙盾說:“當年衛國不馴服,所以占據了他們的國土;現在順服了,也應該把它還給衛國了。背叛而不進行討伐,不能彰顯大國威勢;順服而不給予安撫,則無法表現大國胸懷。沒有威勢也沒有胸懷,怎能顯示大國之德?沒有大國之德,如何領導天下諸侯?您作為正卿,主理諸侯,而不務德,想得到什麽?

  “《夏書》說:‘用美事來告誡,用武力來震懾,用《九歌》來奉勸,不要使其變壞。’對九功之德的歌頌成為《九歌》,六府、三事稱為九功,六府包括金、木、水、火、土、穀;三事包括正德、利用、厚生。致力推行九功稱之為德和禮,無禮便得不到稱讚,這就是引發叛亂的根源。沒有人稱讚夫子,誰將親附晉國?為什麽不使已經順服的國家稱讚夫子呢?”

  趙盾很高興,就在第二年把匡、戚還給衛國,又把申到虎牢的土地還給鄭國。

  魯文公八年夏,秦軍攻陷了晉國的武城,做為對令狐之戰的報複。

  秋天的時候,周襄王去世了,諸侯使節紛紛前來奔喪。但是魯國使節公孫敖卻在半路上卷起財物逃跑了,結果鬧出個天大的醜聞(這件事要留在後麵專門敘述)。

  不久,晉軍象征性地進攻了魯國的一個邊邑,目的是為了懲罰魯文公在扈之盟上表現的懈怠行為。晉軍退兵後,公子遂到衡雍去見趙盾,以補救魯文公犯下的錯誤。

  前麵說過,晉襄公在夷之藪時本來要將箕鄭、先都升為卿士,並打算命士縠、梁益耳指揮中軍。但是由於先克從中作梗,晉襄公最終把卿士名單之外的狐射姑、趙盾提到中軍將左的位置,那個決定極大地損害了四人的利益。

  大夫蒯得在堇陰有一塊肥沃而且風景很好的土地。令狐之戰時,先克和他的部屬曾在那裏安營。先克一眼就看上了那塊地,他私下裏多次找到蒯得,希望能把它買下來,蒯得卻堅決不同意。

  先克大怒,他不久便說服趙盾以公室名義征用了那塊土地,理由是要在此地建造軍事要塞,以防備敵國的進攻。先克又取得了要塞的建造權,他就通過這種手段、沒有花一毛錢就堂而皇之地把堇陰據為己有。

  這樣一來,箕鄭、先都、士縠、梁益耳、蒯得全都恨死了先克,他們發誓要將先克碎屍萬段。共同的敵人使得五人聚集在一起,準備對先克發難。

  冬十二月,先克參加完公室舉行的臘祭儀式後回到封邑。晉是華夏盟主,盟友和敵人都很多,官員們平日裏國事繁重,早出晚歸,卻總有處理不完的公事,每年隻有臘月和正月才會輕鬆些。官員們隻能趁這個機會放鬆一段時間。

  魯文公九年(BC618)的正月初三是先氏祭祀祖先的日子。初二那天,先克早早爬起來,帶著剛到弱冠之年的兒子先縠視察祭祀活動的準備情況。

  忽然有個貌似家臣的家夥前來報告說,用來獻祭的羊突然撞傷了鼻子,飼養者隨即挑選了幾隻備用的犧牲,並請他去看下新選的祭品。

  先克沒有起疑心,帶著兩個隨從跟隨來人走了。當幾人走到一個接近羊圈的僻靜之處,幾名隱藏在暗處的暴徒突然手持利刃衝出來,對著先克和隨從們一頓亂刺。先克被刺中心髒,當場斃命。

  兩名隨從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他們立即進行反擊,並殺死對方一人。周圍建築物裏的人聽到叫喊和搏鬥聲也都手持家夥跑出來,刺客們不敢戀戰,奪路而逃。

  馬上有人喊來了更多的幫手,一群人手持各種各樣的武器、大喊大叫著狂追凶手。追擊者最後終於抓住一個受了傷的、落到後麵的活口;其餘的刺客則撒腳如飛,逃得無影無蹤。

  人們把受傷的凶手和屍體帶到羊圈,先縠布置完通緝的任務後就親自主持審問。凶手的態度頑固死硬,盡管他被打的筋斷骨折,半身癱瘓,但是仍然拒絕招供。

  先縠盛怒之下割斷了他的喉嚨,命令人們在兩具屍體上尋找線索。有人在屍體上發現了一處奴隸的烙印,先縠就把印有標記的皮割下來,連同兩人的首級一起送到趙盾手裏。

  為了加強對奴隸的管理,晉法規定每個奴隸主都要將本家奴隸的印記報司徒署進行備案。官員們根據備案圖樣很快查出奴隸主的身份,隨即將他拘捕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