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宋昭公之難(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449
  晉國公室由於發生內亂而無暇旁顧,魯國便開始借機撈取利益。

  前麵說過,邾國是魯國東麵的一個小國,魯國人自視高傲瞧不起邾國,邾國依仗齊國的勢力也絲毫不怵魯國。由於兩國互相看不慣對方,所以經常發生邊境摩擦。

  後來邾文公的一個兒子因為權力鬥爭在國內混不下去了,他惶惶如喪家之犬般投奔了魯國。魯文公樂不可支,他希望借助流亡者來對抗邾國,便想為他搶奪一塊封地。

  魯文公七年春,魯軍在魯文公親自率領下侵略邾國,邾軍不敢迎戰,隻是專於防守。三月,魯軍虛晃一槍,轉身占領了毫無防備附庸須句——要知道,須句跟兩國爭端一點關係也沒有,卻遭受了池魚之災。魯人把魯文公的舅舅須句君驅逐出去,把邾國的流亡公子安置在那裏。

  須句夾在魯邾兩國之間,自然成為兩國爭奪的對象。這個小城真是多災多難,魯僖公二十一年時,須句曾被邾國吞並,須句君流亡魯國;第二年魯軍又把邾人趕走,將流亡者重新送上君位。結果二十年後,當年的恩人反過來滅亡了現在的城邦。正直的人都認為魯文公做得太過分了。

  下麵要敘述的是宋昭公從登基到被殺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曆時九年,並散見於《左傳》各節。如果按年份敘述則既不易寫也不易讀,所以筆者將其放在一章來敘述。

  魯文公七年,宋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內亂。

  原來宋成公在本年四月初去世了,太子杵臼即位,是為宋昭公。當時的六卿是:右師公子成,左師公孫友,大司馬樂豫,大司徒鱗矔,大司城公子蕩,大司寇華禦事。

  宋成公在世時,公室曾經發生過因為立嫡而引起的內亂。太子杵臼險些在動亂中喪命,他從那時起便患上了嚴重的迫害妄想症。

  宋昭公認為他的兄弟們(除了公子卬等極個別的)都是為了謀害自己才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結果他的妄想症就傳染了身邊的諸多兄弟和公室大夫。

  宋昭公對晉國流放群公子的製度十分認可,他認為這種方式在宋國也同樣適用,他想把兄弟們驅逐出去,又把心裏想法說給卿士們聽,但是遭到了普遍反對。

  樂豫說:“不行。公族是公室的枝葉,正常形態的公室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如果去除枝葉,主幹將無所庇護。葛藟尚且能保護自己的根(所以君子經常以它作比),何況是一國之君呢?可以尋求庇護的卻加以剪除,必不可行。如果用美德親附兄弟,他們就會成為股肱之臣,哪個敢揣有貳心?君主應當打消這個念頭。”

  其他人也發表了類似的意見,宋昭公迫於卿士們的壓力,口頭上表示悔改並檢討自己,但是暗地裏卻為去除兄弟們積極地做著準備。

  宋昭公采取了一些列手段把本來安寧和睦的公室變為一座巨大的牢籠,君主和大夫們困在一起無處可逃,他則成為牢籠中最危險的野獸。

  公子們切實感受到了即將到來的危險,他們戰戰兢兢、度日如年。有些人想要逃跑,不甘心任人宰割的人則決定奮起反擊。公子們聯絡了同樣被昭公敵視的穆、襄兩支旺族,兩大氏族又挑起國人對新君的憤怒。結果就在宋成公大喪期間,公子們率領一支龐大的民間武裝攻入公宮。

  當時宮中的官員還是很多的,前大司馬公孫固也在其中。公孫固年事已高,且本來已經告老還鄉,這次是為先公守靈才進宮的。

  公孫固迅速把官員們集合起來,與宮中衛隊一起抗擊暴亂者。但是公宮麵積太大、暴亂者數量太眾;防守者沒有足夠的力量抵抗進攻,不得不被迫收縮在幾個大建築物內。

  公孫固、宮廷衛隊長公孫鄭等很多高等級貴族英勇戰死,他們的英勇行為為宋昭公可恥的逃跑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六大卿士則調集家族武裝前來支援宋昭公,公室與國人武裝便相互對峙起來。

  局勢發展到誰也不能繼續向前更進一步的時候,雙方就坐下來進行談判了。六卿站出來把宋昭公和群公子們拉到一起,勸他們重歸於好。

  宋昭公無奈之下承諾永遠不會驅逐兄弟們,他們仍可以各司原職,但是對方應當將殺害公孫固等老大夫的凶手交出來。公子們也發誓將忠於公室、忠於社稷,不再做出危害國家的行為。

  雙方舉行了歃血儀式,把約定寫在盟書中;公子們找了幾個頂包的倒黴蛋交給宋昭公,宋昭公把他們挨個放血、掏空內髒、抹上鹽晾成了人幹。

  經曆這場災難之後,樂豫為公室的未來深感擔憂。他清醒地認識到,危機隻是暫時得到緩和,根本沒有化解的可能性;宋昭公不會改變對兄弟們的敵對態度,群公子也不會坐以待斃,動亂再次爆發隻是時間問題,而且宋昭公一定會是失敗者。

  樂豫認為自己高居大司馬之位,應當為公室盡忠,但是他沒有能力改變事態發展的趨勢,最多賠上一條老命。“既然我擔任這個職務於公室無益,於自己有害,那我還要它幹嗎?”樂豫於是向宋昭公請辭,宋昭公也沒有挽留他,轉身就把大司馬授予自己的親信公子卬。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官職的設置與功能不盡相同。比如晉國的大司馬隻是軍法官,位列上大夫;魯國的司馬從公孫茲開始世代由叔孫氏擔任,沒有固定的卿位;而宋國和楚國的大司馬則掌兵權,位列亞卿。

  宋昭公就這樣通過公子卬控製了國家軍隊。有了大司馬的支持,自信心又回到了他的身邊。宋昭公恢複了往日裏那種飛揚跋扈的狀態,不停地表示“瞧不上這個、瞧不上那個”,最後終於得罪了足以要他小命的大人物——襄夫人。

  宋襄公是宋昭公的祖父,襄夫人就是他的祖母了。宋襄夫人是周襄王的小妹妹,她嫁到宋國沒多久宋襄公就去世了;正值綺玉年華的襄夫人耐不住寡居的寂寞,於是四處尋情。但是在她還沒有主動出擊之時,便有很多望族大夫主動來給她請安;有時幾個人碰巧同時到來,大家就幹脆其樂融融。

  宋昭公還是公子時就瞧不上襄夫人那股放蕩勁兒。他在私下裏多次跟朋友們說過諸如“這個老婦人就快成為宋國所有氏族子弟的後媽了。”或者“不知道她死後應該埋進哪個家族的墓地,難道要寡人將她分屍?”及“她死後一定會成為天上最胖的鬼,因為祭祀她的人太多了。”此類的話。

  宋昭公在羞辱襄夫人時順便把與她有染的大夫也捎上了,如此一來,宋國基本上就沒有他沒的罪過的家族了。

  襄夫人在宋國摸爬滾打二十年,絕不是個逆來順受的主兒。她找到華氏、樂氏、皇氏三個戴族首領,希望他們可以教訓下那個目中無人、口無遮攔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