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晉衛戚之戰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9      字數:2465
  衛國在華夏諸侯中是個地位特殊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國家。

  當年周武王翦商後,將商朝的京冀地區一分為四,把北部地區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國號為邶;將其他地區封給管叔、蔡叔和霍叔。這三個國家用於監視和鉗製邶國,所以史稱“三監”。所以西周首批封建的國家並沒有衛國。

  周武王去世後,管叔為爭奪王室攝政權,聯合蔡叔、霍叔與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果斷地平定了三監之亂,之後便撤銷了邶和管的封號。

  不久,周公把原邶國的土地和部分三監的土地封給他最親密的弟弟康叔,國號為衛,爵位為伯爵。宋就是商,衛就是殷;宋國延續了對商人的祭祀,衛國則繼承了殷人的土地。

  為了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三監叛亂的事件,王室在衛國駐紮了六個師,史稱“殷六師”;當時的衛國爵位雖低,卻被視為最重要的諸侯國。

  殷商遺民被遷徙到各個諸侯國去,中原地區的原住民也安於現狀;華夏局勢慢慢穩定下來,殷民不再是社會動蕩的根源,衛國的軍事功能也從防止西周內亂轉向抵禦北方戎狄南侵。

  衛頃侯執政時正值周夷王在位,此時西周正由興盛走向衰落。周夷王因為聽信紀侯的讒言,給齊哀公來了個水煮活人。諸侯離心離德,又恨又怕,基本上不再去朝見周夷王。衛頃侯趁虛而入,巴結、重祿周夷王;作為回報,周夷王賜予了他侯爵稱號。

  又過了一百多年,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屢次戲耍諸侯,結果玩丟了鎬京和性命。滅亡西周的元凶之一、周幽王的嶽父申侯發出四封求援急報,其中一封就是送給衛武公和的。在與敵人交鋒的幾百年間,衛國鍛煉出一支勇猛、強悍、善戰的軍隊。衛武公以八十歲高齡率軍西征,並擔任四國聯軍總指揮。聯軍經過英勇戰鬥,將入侵者趕出了千瘡百孔的鎬京。

  周平王登基後對功臣進行賞賜。他認為土地與財物已經不能表達自己對衛武公的感激之情,便加封衛和為公爵。衛國繼兩虢和虞國之後第四個姬姓大公國。但是後來衛國屢次發生動亂,又發兵進攻王室,天子一怒之下又將衛君的爵位降為侯爵。

  衛國與魯國的友誼源於康叔與周公的兄弟情義,這種友誼數百年來從未改變;衛國長期與齊國聯姻,所以經常得到對方的幫助,但也沒少挨齊國人的打。衛國人有些妄自尊大,他們隻喜歡與大國交往,瞧不起諸如鄭、滑之流的“低等國家”,衛人甚至把晉人視為“太行山裏的野蠻山魈”。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衛國並不甘心臣服於晉國。加之衛成公對晉文公的刻骨仇恨,即便晉國成為新的華夏霸主,衛國人也拒絕朝見晉文公。

  晉文公在去世前曾召集諸侯到晉國相會,衛成公不但對他的命令置若罔聞,而且趁鄭文公出行的機會派孔達率軍大舉入侵鄭國,奪回了綿、訾兩座城邑(這兩座城邑本來屬於衛國,後來被鄭國占領)。衛軍乘勝前進,卻在匡邑受到鄭軍強有力的抵抗,孔達見無法攻克目標,這才下令撤軍。

  魯僖公三十三年、在晉文公去世的第十三個月的時候,晉人舉行了祭祀文公的小祥禮。小祥禮畢,晉人開始籌備伐衛事宜。晉襄公把使者派到諸侯國去,向他們通報準備對衛國動武的消息。

  晉軍在到達南陽一帶時,軍隊中傳出一些質疑的聲音,大意是,晉襄公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朝覲周襄王),憑什麽要求衛人做到(朝見晉襄公)?

  因此先且居向晉襄公提出:“既然君侯打著‘衛君不朝盟主’的旗號討伐衛國,您就不要效仿他的行徑。君侯即位兩年,卻沒有朝見周天子,這也是非禮的。自己無禮卻以維護周禮的名義討伐別國,此舉不能得到天下人的信服。所以請君侯去朝覲天子,進攻衛國的事就交給臣好了。”

  晉襄公第二天般離開軍隊到溫地去朝見周襄王,先且居、胥臣率領晉軍繼續前進。晉軍的目標是戚城(今河南濮陽界內),戚是衛國西北重鎮,屬於衛國大夫孫氏所有。

  五月一日,晉軍包圍戚城,鄭軍同時進攻訾城;宋軍則在衛國南部邊境陳以重兵,準備在衛國出師救援時進行幹預。

  當年建造戚城的目的就是為了抵禦北狄南侵,所以戚城雖小,防守卻相當堅固。先且居和屬下們繞城一周以查看地形和敵人的方位情況,人們回營之後全都搖頭歎氣,原來晉襄公朝王時帶走了中軍的全部公卒部隊,包圍戚的兵力隻有中軍的一小部分。先且居隻好一邊修建工事、製造攻城器械,一邊等晉襄公回來。

  五月下旬,晉襄公率領公族軍隊姍姍而來,晉軍隨後開始對戚城發動強攻。晉軍以雲梯、攻城車和從地下掘進多種手段並用的戰術日夜攻城。戚人疲於應對敵人的進攻;六月八日,晉軍突破了筋疲力盡的守衛者的防線,占領了這座城市。守城的孫昭子戰死,他的屍體被運到晉襄公麵前。晉襄公不久又把它還給衛國人。

  晉國占領戚城後,晉襄公把該地劃成幾個區域,交給不同的國家進行管理。諸侯派出軍隊和稅務官,在負責該地防衛事務的同時也征收稅賦。諸侯軍隊進駐戚城後,晉軍就退兵回國了。

  衛成公不願意與多個國家同時結怨,所以暫時放棄收複戚城的想法。衛國人領教了晉國人的手段,就不像以前那麽猖狂了。但是衛成公仍然不肯向晉國人低頭,他便派使者到陳國去,請陳共公出麵調停。

  陳共公是個在清醒時頭腦都顯得不太正常的家夥,更何況他是在半醉半醒(就在為衛國使者舉辦的宴會上)的時候。他卷著舌頭、“砰砰”地拍著胸脯打包票說:“你們隻需要對晉國取得一個勝利就可以了。剩下的事嘛,全包在寡人身上!”

  使者帶回來陳共公的建議,衛成公輕信了那個糊塗蟲的承諾,繼而命孔達伐晉。孔達率師包圍晉國的原城。但是衛國的行動惹出了大麻煩,晉國反應速度奇快,趙衰火速趕到原,並在極短的時間內、在原附近的數個城邑集結起一支大軍。孔達臨危不亂,總算在敵人完成合圍前把軍隊帶出險地。

  衛成公再次請求陳共公幫助,陳共公兩手一攤說:“你們也沒取得勝利呀!?”

  有人認為衛成公太粗心大意、過於輕信他人了:英明的執政者不會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由於在與晉國的交鋒中屢次受挫,衛成公不得不低下他那不甘的頭,被迫向晉國屈服(在第二年)。在其後的一百多年中,晉國將衛國視為最不值得信任的盟友之一,對衛國進行了非常苛刻的盤剝、毫無理由的羞辱、明目張膽的壓製。

  後來在晉國走向沒落之時,衛國毫不猶豫豎起大旗,成為反對晉國霸權的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