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晉國開拓史(六)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277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魯閔公元年{bc661},晉國開始對周邊的敵對國家進行各個擊破。網這些國家分別是耿{今河津東南,汾水南岸}、霍{今霍縣西,汾水西岸}、魏{今芮城附近}。

  晉國人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點對外用兵,是因為魏國發生了嚴重的內亂。原來魏伯的弟弟奚仲一直對兄長的君位垂涎三尺。奚仲用他的道貌岸然和虛情假意籠絡了一大批黨羽,當他具備了與太子分庭抗禮的實力之後就蠢蠢欲動,準備以武力奪取君位。

  魏伯如今年事已高,他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想要在死前除掉那個不安分的兄弟。但是陰謀敗露了,奚仲先發製人,把哥哥和太子從宮裏趕出去。魏伯借道虞國想要到虢國去,但是虞公與那個ang君主存在著很深的私人恩怨,結果又把他送回魏國去了。太子因為沒有與父親同行而逃過一劫。

  奚仲害怕太子進行反撲,便將魏伯當做人質囚禁起來。但是太子已經不在乎父親的安危死活了,他糾集一支龐大的武裝對叔叔開戰。雙方勢均力敵,僵持不下,魏國由此陷入曠日持久的內亂之中。

  大夫們勸晉獻公趁亂伐魏,但是獻公說:“魏國大、道路難行且近於虢,如果伐魏,虢師必然參戰,我國沒有取勝的把握。不如伐耿、霍,兩國地偏國小,如果魏國不能出師救援,可以一舉滅亡兩國,兩國滅亡後,魏國不能獨存。”

  這個想法瘋狂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大夫們卻表現得十分亢奮——晉國從來都是個崇尚武力和冒險精神的國家。尚武精神是由晉國地理位置和生存環境決定的;晉人習慣於用高風險來博取高利益,這並非由於晉人的貪婪,而是長期生活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習慣。由於大夫們的一致讚同下,滅亡兩國的計劃很快就製定出來了。

  秋九月,晉獻公在太廟舉行授兵儀式。他決定親率上軍出征,並將下軍最高指揮權交給申生。授兵儀式結束後,眾大夫沒有離開,而是聚在太廟外麵議論紛紛。

  士蒍說:“太子是主君的輔佐,他應當恭敬地侍奉主君以等待繼位,而不是率軍作戰。現在主君將曲沃封給他,又命他帶領下軍,這是把他當做一個卿來對待了!我應當勸諫君主改變主意。”

  此時獻公已經在回宮的路上了,士蒍迅速追上他說道:“太子是您的副手,現在讓他去統領下軍,這恐怕不太合適吧?”

  獻公說:“下軍是上軍的輔佐,太子的是寡人的儲君;寡人領上軍,太子領下軍,有什麽不合適的?”

  士蒍說:“下軍怎麽可能是上軍的輔佐?上、下兩軍本來就是平等的,怎麽會存在誰輔助誰的問題呢?各軍就像一個人的四肢手足,各分上下左右,相互協調運作以輔佐心髒和眼睛。雙手輪換舉物才不會勞累;雙jiao jiao替落地才能前行。現在您讓雙手指揮雙腳或者雙腳指揮雙手;把一隻手腳截下來以加長另一隻,這樣如何作戰?

  “古時國家建立兩軍,雙方協同作戰,哪軍出現情況就由另一軍援助:奇或為正,正或為奇;不分主次,不分高低,所以戰法得當就很少失敗。而現在您讓下軍輔佐上軍,就等於把下軍降低到晉戎騎兵的輔助地位;這就向敵人展示晉軍的薄弱之處,一旦敵軍趁虛而入,下軍戰敗而上軍不救,上軍可以獨存嗎?”

  獻公說:“寡人會擺正自己的兒子的位置,就不勞夫子費心了。”

  士蒍終於明白了獻公的心意:原來這個暴君已經不再把申生視為太子了!獻公打了二十幾年仗,怎麽會不明白兩軍互相協同的道理?他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廢黜申生做鋪墊罷了。

  晉國當初冊立太子的事實已由使者遍告諸侯,各國史官加以記載後將簡書藏於庫府,無端加以廢黜必然會引來一大片質疑之聲,很可能還會有諸侯趁機發難,更何況申生還是如日中天的諸夏霸主齊桓公的外孫。或許晉獻公還不想殺害申生,但是驪姬和他的同黨又怎麽能夠容忍申生活下來呢?!

  但是士蒍仍然極不甘心,他還在做最後的努力,企圖挽回不可能挽回的局麵。他說道:“太子是國家的棟梁,棟梁已定卻又弄歪它,這麽做不是太危險了嗎?難道君侯不怕屋室倒塌嗎?”

  獻公說:“減輕棟梁的重壓{剝奪統治繼承權}所以弄歪它,稍微有點危險又有什麽關係呢?”

  士蒍歎著氣轉身返回。他見大夫們仍然留在原地、焦急地等待結果,於是說道:“太子恐怕要被廢黜了。君侯降低了太子的地位卻不考慮他的困難;減輕了太子的責任卻不擔心他的危險,又哪裏會將君位傳給他呢?君侯已經有其它想法了,諸位都好自為之吧!”

  冬十月,晉上軍包圍耿國,耿侯立即向魏、霍求援。

  下軍的進攻目標是霍國,軍隊沿著汾東隘道一路北上,秘密進入昆都,並在城裏等待行動命令。

  不久,霍國接到急報,霍伯立即命大夫公子南率師救難。霍與耿同在汾水西側,霍軍需要沿汾水而下,經過狐廚才能到達耿國。狐廚與楊城夾汾水而峙。楊城現在變成了狐氏戎{大戎}的一個聚居地。霍軍不想招惹大戎,便偃旗息鼓,沿汾水西岸悄悄行進。

  狐突在大戎裏還有些關係比較親密的族人,他仍然與大戎仍然保持著密切的聯係。狐突通過楊城的一個很有地位的族人{同時也是晉國的一個內線}慫恿當地的戎主對霍軍進行伏擊,以獲得戰利品。

  楊城的大戎完全不知道晉國下軍隱藏在昆都,而且正在密切地注視著自己的行動;戎主又被豐厚的戰利品所誘惑,於是冒失地發出命令。戎軍迅速集結起來渡過汾水,準備打劫霍國的過路兵。

  晉軍見戎軍傾巢出動,立即發動突襲,衝進了空虛無備的楊城。而在另一麵,霍軍的斥候偵查到了戎軍的行動,霍軍便做好交戰準備。如此一來,戎軍的打劫計劃就流產了。當戎軍垂頭喪氣地返回楊城時,卻驚訝地發現自己老巢已經被晉人占領了。

  下軍取得了極多的人質{滿城的男女老幼},申生下令把其中最顯貴的二百人送回昆都,然後逼迫大戎簽訂了城下之盟。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