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楚國開拓史(五)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709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不久,隨侯遵照盟約到成周去為熊通請求爵位。s隨侯來得時機非常不湊巧{王師剛剛在對鄭軍的戰鬥中遭受慘敗},他請求內容又極為荒謬;周桓王聽罷暴跳如雷,砰砰砸著案幾叫道:“單是鄭寤生一個就夠鬧人的了,現在又冒出來一個楚通!更可恨的是這兩個人還是連襟!他們一定是串通好了來戲弄不穀的!數年後東周就要被一雙表兄弟統治了{楚太子屈瑕與鄭太子忽是姨表兄弟}!

  “叔父!當年穆王封建隨國是出於什麽目的,你難道忘了嗎?你現在竟然為王室的敵人請求爵位,隨國還有存在的必要了嗎?百年之後你見到穆王,又如何向他辯解呢?王室雖然衰微,卻不是輕易可以被那些小諸侯要挾的!如果王室對於蠻夷的要挾都要屈從,那和亡國有什麽區別呢?”

  隨侯嚇出一身冷汗,他不敢開口辯解,轉身灰溜溜地回到隨國。隨侯把結果向楚人做了通報,熊通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他仍然認為隨國人沒有盡力,對盟約不忠,對楚國不敬。

  魯桓公八年,受到蔑視和侮辱的楚國人決定對周王室進行軟報複。楚人效仿王室召集盟會的做法,向江漢一帶的諸侯派出使者,要求列侯必須出席由楚君召集的盟會。

  盟會在沈鹿{今湖北鍾祥東六十裏}進行。除了隨、黃兩國君主,其他收到邀請或者受到要挾的諸侯都來參會了。楚子熊通在盟會上宣布稱王,他說:“我乃是蠻夷之人,不再受中原王朝的管製。”熊通戴上十二旒的冕旒冠,穿著華貴的禮服,在莊嚴的鼓樂聲中、在諸侯大夫的簇擁下登上王位,像天子一樣接受公卿諸侯的朝拜。

  盟會結束後,楚武王派蒍章去譴責黃國人。黃國人姓嬴姓,位於今河南潢川附近、淮河南岸。黃國與楚國素無來往,又與東周關係密切,所以沒有參加盟會。

  但是盟會的成功舉行和蒍章的到來使得黃國人的政治立場發生重大改變。黃人認為:與其為尊崇一個徒有虛名的王室而遭受武力威脅,還不如與現實中的強者站在一起。因此黃伯就向使者表達了歉意,表示願意加入南方聯盟。

  對於隨國,楚武王認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訴諸武力。他命令參會的每位君主帶領一個觀察團跟隨楚軍討伐隨國。楚武王要讓那些小諸侯們好好看看,看楚國人是怎麽教訓那個他們曾經服從的昔日盟主的。

  隨侯這兩年不能說不勤政,但是季梁對他的限製過於苛刻,他就又懷念起和少師混在一起的日子來了。少師麵容英俊,情商極高,又彈得一手好琴,吟唱se qg小調的水平在漢東無出其右。

  隨侯把白天的時間交給季梁,把晚上交給少師;於是他就過著白天勤勉盡責、晚上放蕩的生活。但是對於一個喜歡墮落的人來說,還是和"y gun"混在一起心情舒暢啊!如此一來少師便再次得到隨侯的寵信,他的地位也又超過季梁了。

  楚軍在隨國遠郊一個叫速杞的地方駐紮下來以等待隨國的反應。</a>

  隨國公室在對待入侵者的態度上發生了分歧。季梁認為應當首先請和,如果楚人拒絕求和,國人一定會被激怒,從而全力作戰;楚軍數量雖然處於優勢,但是出師已久,敵人士氣雖高,但身體疲憊、軍心懈怠;兩軍如果在此狀況下交戰,隨軍一定會取得勝利。

  而凡是季梁提出的,少師都會反對。少師主張“速戰速決,不給敵人以逃跑的機會。”並說現在是檢驗國家治理成果的時候。

  隨侯最終采用了少師的提議,決定與楚軍展開一場堂堂正正的陣地戰。

  季梁已經無法阻止軍事衝突,他在無奈之下建議說:“楚國人以左為尊,楚君和精銳士卒必在左軍。楚國右軍力量弱小,所以我們應當首先全力進攻右軍,擊敗右軍之後再合兵一處夾擊左軍,如此一定可以取得勝利。”

  少師說:“如果不敢直麵敵人的君主,即便取勝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勝利。”這個蠢貨就這樣一步步把隨國推向絕境,把自己逼入死地,就好像生怕自己還有生還的機會似的。

  隨侯任命少師擔任自己的車右,然後下令在城外集合軍隊。隨人在列陣時便感受到來自敵方的巨大壓力:楚軍的數量真是太多了!而且由於隨國人拒不和談,楚軍將領在戰前動員時著重誇大了敵人的頑固態度以及對楚國的蔑視。軍隊的憤怒情緒瞬間就被挑起來了,每個人都想好好打一仗,狠狠教訓一下對麵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

  雙方的軍鼓相互回應著,方陣開始緩慢向著敵人方陣移動。兩軍稍一接觸,隨軍方陣的第一行便如同泥牛入海,瞬間被敵軍吞沒了。這些人的死亡給隨軍造成不能承受之恐懼,他們抵抗片刻就開始掉頭逃跑了。

  楚軍乘勝追擊,鬥丹率領一支精兵對隨侯的旗號緊追不舍。少師見甩不掉敵人,便讓隨侯更換了一乘戰車逃命,自己則駕車引開敵人,後來就被追兵殺死了——他在臨死前總算做了件光榮的事。

  戰敗的軍隊從各個城門逃進去,楚軍隨即包圍了敵國都城。隨侯此時才感到後悔不已,他派季梁去請和,但楚武王沒有接見季梁。武王覺得隨國已經成為囊中之物,他說:“戰勝者沒有必要與即將成為戰利品的奴隸締結和約。”

  鬥伯比勸他說:“上天借楚國人的手除掉了隨國的禍害——少師已死,季梁將執掌朝政。隨仍是大國,而且對於楚國又是飛地。中原諸侯實力依然強大,楚國即便能夠滅隨,也不可能保有土地,隨國反而會被中原諸侯瓜分。不如允許隨國求和:多一個諸侯尊楚,就少一個國家尊周。”

  楚武王這才采納了鬥伯比的建議,同意與隨人和談。兩國稍後簽訂了盟約,隨人尊楚君為王,隨國正式成為楚國的盟國。

  本節介紹楚國望族若敖氏的曆史。

  “若敖”是楚人對熊儀的追諡,熊儀的嫡長子熊坎繼承君位,他的另一個兒子便以先父的諡號為氏,稱為“若敖氏”。若敖氏的含義與魯國“三桓”、鄭國“七穆”相同。

  後來若敖氏分為四支,分別是鬥伯比、鬥廉、鬥祁及鬥子良。

  鬥伯比生鬥穀於菟{令尹子文},鬥穀於菟的兒子叫鬥般{令尹子揚},鬥般被楚莊王、鬥椒{令尹子越、伯賁}和蒍賈陰謀殺害。

  鬥廉的兒子叫鬥班;鬥班的的兒子叫鬥宜申{字子西},鬥宜申因陰謀發動叛亂被楚穆王所殺。

  鬥祁的兒子叫鬥勃{令尹子上},鬥勃因太子商臣{後來的楚穆王}陷害而被楚成王殺害。

  鬥子良有兩個兒子,一個改為“成氏”,名叫成得臣{令尹子玉},另一個便是鬥椒{令尹子越}。成得臣在與晉國發生的城濮之戰中因負有戰敗責任而自殺。成得臣有兩個兒子,即成大心{令尹大孫伯}和成嘉{令尹子孔};鬥椒率領若敖氏發動叛亂失敗,被楚莊王所殺;鬥椒的兒子賁皇逃亡晉國,並受到晉景公的庇護,後改稱“苗氏”。

  令尹{令是美好、尹是至極}即“莫敖”之後成為春秋時期楚國的最高官職,貴為上卿;自鬥穀於菟始至鬥椒止,楚國九個令尹中有八個出自若敖氏。若敖氏在極盛之時割據楚國半壁江山,氏族武裝足可以與王室軍隊分庭抗禮;楚莊王無法忍受若敖氏的強大勢焰,便以雷霆手段滅亡了若敖氏。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