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宋莊公即位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123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華督成功地幹掉了宋殤公,立時成為挽救宋國的英雄。網大夫們收拾了爛攤子,然後開始討論立君問題。宋殤公的兒子們死的死、逃的逃,而且宋人也不可能殺死一位父親再擁立他的兒子,因此他這一支就喪失繼承的機會了。

  華督提出把公子馮從鄭國召回來推上君位,但是大夫們卻紛紛反對,他們說:“殤公為了除掉子馮屢次進攻鄭國,在場哪個人沒參與過討伐行動?整個公室都是他的仇人,子馮都要恨死我們了;而且他的性情比殤公還要狹隘,肯定會對我們進行報複。我們能把安全寄托在一個對大夫們充滿怨恨的君主身上嗎?”

  華督說:“你們的擔心有道理,但是完全沒有必要。子馮先前已經完全喪失了奪取君權的yu wang,他一旦被推上君位,感謝諸位還來不及呢,哪裏還能報複大家?宋國的災難已經夠多了,國外強敵林立,國內不能再發生dong an了;我將保證子馮對諸位不會進行清算。”

  大夫們勉強同意了,然後與華督在太廟裏舉行歃血儀式。華督隨後把使者派到鄭國去召公子馮回國。

  鄭莊公聽到宋殤公被弑的噩耗不禁失聲痛哭,鄭國大臣們和宋國使者一個個呆若木雞{莊公後來私下對祭足說,如果宋殤公晚死兩年,鄭國就能奪取宋國一半的國土,他當時是因為痛惜那些土地才忍不住哭出來的}。

  鄭莊公止住悲聲,讓公子突把公子馮召來。多年來子馮一直寄居在公子突家中,這倒不是因為鄭莊公沒賜給他封地和財產,而是因為他信任公子突、覺得與他住在一起有安全感。結果公子突就利用對方的信任幹了不少敲詐勒索的壞事;後來公子突隻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把氣撒到子馮的身上:他經常向子馮傳遞一些對其不利的虛假恐怖信息。

  公子突看著對方神情緊張、楚楚可憐的表情,就會感到心情大好;然後他就會向對方敲上一筆,美其名曰:“幫公子解決問題。”

  如今子馮要回國即位了,公子突心中莫名地生出一絲失落和不詳的感覺。

  子馮跟隨公子突進入朝堂,宋使向他宣布了大夫們的決定。子馮忍不住嚎啕大哭,邊哭邊向鄭莊公稽首,最後甚至爬到鄭莊公的身前抱著他的大腿,稱他為“亞父”,並保證宋鄭兩國世代友好。鄭莊公剛剛恢複了情緒,結果卻哭得更厲害了。

  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麽一個被鄭國保護了十年的ang者、一個對鄭莊公感激涕零的人、卻在恩主死後把鄭國攪得雞犬不寧呢!

  公子馮結束了十年提心吊膽的ang生活回到宋國。他與全體大夫們達成一個盟約,盟書上寫道:“馮對眾大夫沒有怨恨,眾大夫也不要心存恐懼。此盟書簽訂後,各方和睦相處,共同維護社稷安全,有渝此盟者,天打雷劈,不得善終。”公子馮簽署盟書後便登上君位,是為宋莊公。

  華氏從此一躍成為宋國最為顯赫的家族。終春秋之世,華氏的地位沒有任何家族可以撼動。孔氏家族因遭受滅頂之災而逃死四方。盡管宋莊公又把孔父嘉的一個兒子召回來——為的是延續對正考父的祭祀;但是在君主的猜疑下、在華氏的排擠下、在國人的仇視下,孔氏家族不得不逃再次離祖國。孔父嘉遇害一百六十年後,孔氏家族誕生了人類曆史上最偉大之一的思想家——孔子。

  華督與公子翬不同,他的犯罪過程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種情況使滿口仁義道德的諸侯們忽然找到了一個大發橫財的機會,有些人便跳出來指責華督不義,並做出要討伐宋國的姿態——除非能夠得到宋人的賠償。但是凶手們認為既然罪行已經無法掩蓋,那就讓賄賂去得更猛烈些吧!因此宋人不惜對鄭、齊、魯、陳等國家施以重賂,借此來換取他們對宋國新zheng an的承認。

  魯國得到的賄賂是郜鼎。郜本來是個小國,這尊鼎是郜國重器;郜國後來被宋國所滅,郜鼎就被宋人占有了。魯桓公麵對這個巨鼎讚歎不已,撫摸著它不忍釋手。

  魯桓公下令把這個名貴的贓物陳列在太廟中,借以向祖先和世人誇耀自己的醜行。

  臧哀伯勸諫他說:“一國之君應當昭示美德摒棄奸邪,以此教導百官。但是君主仍然怕子孫後人失去美德,因此用清廟茅屋、木車草席、清煮的肉羹、帶殼的穀物來進行祭祀,以示素儉。衣著服飾、配飾、繪飾、旌旗的形製也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所謂德,就是儉而有度,登降有數。百官因此心存戒懼,不敢破壞紀律。如今君侯滅德立違,把象征著叛亂的賄賂置於神聖的太廟中來昭告百官。百官以此為榜樣,君侯想要消滅奸邪,又如何能辦得到?

  “國家衰敗,就是因為權貴作惡;標榜邪行,官員就會失德。更何況您在太廟裏彰顯這個邪器,就好像生怕官員們不知道您要教他們學壞似的!

  “當年武王克商,將九鼎遷到洛邑,天下尚有名士進行非議,更何況是將昭示大逆的贓物安放在太廟呢,天下人會怎麽議論呢?”

  魯桓公根本聽不進去,結果那個邪惡之物就一直在太廟裏放著了。

  臧哀伯盡管沒有達到勸說的效果,卻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讚揚。東周大夫內史過說:“臧孫達的家族會在魯國繁盛壯大了吧,隻有他能夠用美德來規勸君主。”

  秋七月之時,杞侯出訪魯國。杞是小國,杞侯又不明禮數,這就引起魯國人的不滿和輕視;杞侯比較貪酒,他在歡迎宴會上多喝了幾杯,興奮之下又唱了一首不該唱的歌,歌詞中有影射魯桓公弑兄篡位的意思。

  杞侯回國後,魯國就聯合北戎給了杞國一個小小的教訓。第二年杞國前來求和,兩國矛盾才得以化解。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