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鄭、宋決戰(三)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540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防邑陷落標誌著鄭莊公“以王命討不庭”的行動暫時告一段落。但是戰事並未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宋殤公的腦子雖然轉得很慢,但終究還是在轉。他終於不再頑固地堅持正麵作戰了,但此時郜城已經丟了。他轉而向衛國派出使者,請求衛宣公派兵與宋師一同入侵鄭國。

  衛宣公感到十分為難,因為衛國與鄭國剛剛結下瓦屋之盟。宋使說:“盡管衛國與鄭國存在同盟關係,可是兩國也從來都不是盟友——看看鄭國對瓦屋之盟的另一個盟友{宋國}耍了多麽卑鄙的手段就知道了。衛國沒有參加伐宋聯軍已屬違抗王命,已經是鄭國進攻衛國的最好口實了,鄭國的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衛國。

  “衛國與其到了危急時刻再請求宋國出師相助,不如現在就和寡君一起主動進攻鄭國吧!鄭師還駐紮在防邑,沒有踏上回國的路。鄭國國內空虛,如果我們能夠攻陷新鄭或者消滅鄭寤生的軍隊,就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國家的安全了!要知道,在天子失勢的時局之下,哪個國家也不可能保持中立!所以就請衛侯作出明智地選擇吧!”

  衛國人最終決定站在宋國一邊。衛宣公認為僅憑兩國力量仍然不足以對抗鄭國,便又把蔡國人拖上漏水的賊船。

  宋、衛兩國各自集合一支軍隊奔襲新鄭。但是軍隊在行軍途中遇到大雨,前進速度變得十分緩慢。當聯軍到達新鄭郊外時,鄭國人已經做好了防禦準備。聯軍原本是想要搞偷襲的,所以人數不足以攻城,又缺乏輜重和攻城器,於是就在ei掃蕩一番後準備回國了。

  宋人發現來時的道路已經被洪水衝斷了,軍隊不得不選擇另一條捷徑撤軍。

  鄭莊公接到軍情急報立即率軍回國,鄭軍從北部進入國境時聯軍正要從東方出境。在聯軍回師的捷徑上有一個小國叫戴國{今民權縣東}。戴國與宋國同姓,地處鄭、宋兩個大國之間,是個典型的在夾縫裏求生存的國家。

  戴國此時是親附鄭國的,親附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因為兩國具有姻親關係;二是因為鄭莊公喜歡用收買的方法結交小國;三是因為宋殤公的人品太次。

  宋殤公派使者到戴國去,準備向東道主借道回國。但是戴國公室內外、君臣上下竟然沒有一個同意借道的,原來宋殤公竟然小氣到不舍得花一點好處去收買代言人。

  既然借道的請求遭到了拒絕,聯軍就應當繞道而還,盡快脫離險地。但是宋殤公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他忘記了自己仍然身處敵境,斷然下達了攻城命令。

  孔父嘉勸道:“我軍入侵鄭國的目的是解郜、防之圍,現在鄭軍已經回師,目的就已經實現了,們應當迅速回國以準備對鄭國的戰爭。戴國無罪,進攻戴國無異於節外生枝。如果再被戴、鄭裏外夾攻,我軍必敗無疑。”

  宋殤公說:“那就抓緊時間,在鄭軍到達之前占領戴國。”

  戴國雖小,卻建在地勢險要的地方,它處於一條東西走向隘道的關口,戴國麵向鄭國的那麵的是一條五裏寬的隘道,麵向宋國那麵的卻是象喇叭口一樣由窄到寬逐漸開闊的平坦地帶。

  戴國依隘道北側而建,南側並排建立兩個要塞,要塞上有城橋連接,這樣便形成了“一城加兩塞”的品字形防禦體係。宋殤公查看實地情況後決定從東、西兩麵發動進攻,但是聯軍的兵力並不充足。

  這時宋殤公又作出一個不可理喻的決定,他命使者去招蔡國人共同伐戴。對於蔡國人來說,這可是個費力又沒好處的苦差事。蔡桓侯覺得宋殤公過於盛氣淩人,一怒之下隻派了一小支軍隊前去參戰,軍隊由一名中大夫率領。

  蔡軍到達隘道西端的指定地點後,三帥在一起開會。因為蔡侯派來的軍帥地位太低,宋殤公認為他瞧不起自己,所以旁敲側擊地說了不少風涼話兒,他的話惹得蔡軍的指揮官極為惱火。

  衛軍的一部和蔡軍被派到戴國的東側。聯軍經過兩天的急行軍,從北麵繞過隘道,最後來到戴國東門外。行軍時衛軍在前,蔡軍在後。蔡軍在行進時發現了鄭軍的蹤跡{大量的鄭軍遠遠跟在他們後麵},衛軍因為走在前麵,所以看不到敵人。但是蔡人由於厭戰並且怨恨宋殤公,他們沒有提醒衛軍,也沒有向宋人報告。

  鄭莊公決定打一場大規模的包圍戰。他把太子忽從都城召來,並要求他把守城的士卒全部帶過來{如此一來新鄭就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市,此時哪怕隻有二百個流氓土匪組成的團夥也能占領都城}。

  鄭莊公把軍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公子突和高渠彌率領,尾隨蔡軍到戴國東側去;另一部分由太子忽和祝聃率領,堵住隘口西端並駐守隘道中的製高點,防止敵人出逃。

  聯軍發現自己處境十分危險,於是決定抓緊時間攻占戴國。宋殤公在做戰前動員時喊道:“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三天之內不能滅亡戴國,咱們就全體到鄭國當奴隸去吧!如果占領戴國,我們不但能安全回家,而且每個人都能得到賞賜、奴隸和戰利品——整個戴國的財產就都是你們的了!”軍士們對他的話雖然連一個字也不相信,但是他們除了占領戴國已經無路可走了。

  聯軍決定把進攻重點放在南側的兩個要塞上。要塞依峭壁而建,孔父嘉挑選了一些善於攀爬的弓手,命令他們爬到峭壁上方。宋殤公發出作戰命令,聯軍從東、西兩側進攻戴國,但是對要塞的攻擊卻是全方位的。

  當守軍布滿城頭進行抵抗時,他們就成了攀上峭壁那些弓手的活靶子。弓手們射出的都是浸滿油脂的火箭,守軍遭受來自地麵和高處的雙重攻擊,真是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連接兩座要塞的城橋為攻城者提供了絕好的掩護:敵人隻需要采取簡單的防禦措施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挖牆腳。要塞的情況越發危及了,守軍兩次出擊想要把城橋下麵的敵人趕走,但敵人實在是太多,守軍反倒成了敵人的口中之物。

  進攻要塞戰鬥從淩晨一直持續到傍晚,守軍在進行了殊死抵抗後終於頂不住了。聯軍湧入要塞,守衛者被迫放下武器,聯軍驚訝地發現守衛者們竟然沒有一個不帶傷的。

  進攻戴國的戰鬥卻一刻也沒有停止。入夜了,戰場上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聯軍被分成幾隊輪番進行攻擊,疲勞的士卒被撤下來休息,片刻之後還要繼續投入戰鬥。守軍因為力量不足所以得不到片刻喘息,聯軍占領要塞也給戴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戴人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鄭人身上,但是鄭人卻對聯軍的進攻視而不見,絲毫沒有出手相救的意思,似乎盟友亡國跟他們沒有一點關係似的。

  戰鬥持續了一整夜,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聯軍攻入戴國。戴君沒有投降,而是和他的兒子們全都在最後的抵抗中戰死了,他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鄭伯誤我!”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