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鄭、宋決戰(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381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由於齊僖公的努力和諸侯們的配合,中原地區暫時出現了難得的和平局麵。網但是戰爭與發展{吞並}是春秋時代的主旋律,結果就在魯隱公九年{bc714}爆發了一場中原大戰。戰火從宋國點燃,而且越燒越旺,戰爭持續了三個年頭。鄭、宋、齊、魯、衛、蔡、戴、郕、許等大小諸侯全部卷入戰征;三個國家的首都被攻陷、兩個國家被滅亡,宋國受到了極大削弱;戰爭最後以鄭事集團的完勝而告終。

  戰爭還是由那位口無遮攔的宋殤公引起的。

  原來周桓王非常喜歡占小便宜,他感覺缺什麽了就派人到大臣諸侯那裏去劃拉一圈。由於宋人在援周的行動中表現得極其無禮,周桓王想要好好教訓一下那幫“殷商餘孽”。但是大夫們普遍反對他的提議,周公說:“能伐宋的隻有鄭國,天王剛剛羞辱了鄭伯,哪裏還能立即對他下命令呢?臣以為不如再給宋國一個機會,宋人如果能夠改過,就不必興師動眾了;如果不改,再對宋國用兵也不遲。”

  周桓王說:“那就看宋國人的表現吧!”然後他就派使者到宋國去要些動物的皮毛。宋殤公心中譏笑周天子的貪婪,他沒有給使者好臉色,並打算借機羞辱一下周桓王。

  宋殤公於是把一些長滿小蘑菇的貨底子甩給使者。網不僅如此,宋殤公還在私下裏說,周天子就像一個幡兒,趕上出殯時才拿出來打打,完事兒就扔在道邊任人踩;這麽個小裏小氣“幡王”哪裏值得諸侯尊重?

  周桓王大怒,立即命令宋殤公到京師來麵君伏罪。宋殤公平時都是一副趾高氣昂、什麽都不在乎的神氣,但是到了大禍臨頭之時就害怕得不得了;他不停地問大夫們,自己去與不去哪樣會死得更慘。

  孔父嘉說:“您不如先派使者到王城請罪,同時大力賄賂王室權臣。有公卿從中斡旋,天子就不會降罪了。然後您再去朝見天子,則可化解此事。”

  但是無論他怎樣勸諫,宋殤公那頑固的腦袋就是不肯點一下。孔父嘉走出朝門歎了一口氣說:“宋國前朝的大夫們們是多麽幸運啊!”

  由於宋殤公拒不表態,周桓王便命令鄭莊公率師討伐宋國。

  對於一切有損於宋國的事情,鄭莊公都非常願意去做,即便鄭國從中撈不到任何好處也沒關係。

  鄭莊公在和大夫們在製定作戰計劃時認為:應當盡可能把戰事拖得久一些,因為這次開戰的機會十分難得,必須盡最大可能削弱宋國的實力。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鄭國人決先從小規模挑釁開始,把宋國人的怒火撩撥起來,使宋國人心甘情願地擴大戰爭規模。

  因此鄭莊公最初沒有向諸侯們傳達王命,他隻是集合了一個軍去討伐宋國;他還把一個說話特別陰損的使者派到宋國去,指責宋殤公的不恭行徑,以盡量激起他的憤怒情緒。

  宋殤公本來已經準備向鄭國人求和了,但是他見敵人數量不多,使者說話又十分刺耳,結果他的自信心和壞脾氣便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宋殤公派使者對鄭國人說,那些關於周天子的風涼話兒並不是他編的,他說的所有話都是從鄭人那聽來的,而且每個諸侯國都在傳;鄭國人對王室幹的壞事多了去了,鄭國公室上下ji sha謝罪還差不多,哪裏還有資格討伐別人?鄭國倒是應當受到懲罰的!如果鄭人偏要裝出一副正義的模樣準備開戰,那麽就讓商湯的後裔好好教訓教訓鄭國人,就讓勝負來決定正義站在哪一邊吧!

  鄭軍開進宋國邊界,數日後到達商丘郊外。商丘城高池深易守難攻。鄭軍的規模既不足以攻城、也不足以守陣,於是在周圍劫掠一番便迅速撤退了。

  魯隱公前年打著為宋國複仇的旗號討伐邾國,他原本是希望借此向宋國示好,但是他的熱臉貼到了宋殤公的冷屁股上。宋殤公現在仍然對陳年舊事耿耿於懷,他這次竟然沒有派使向魯國通報戰況,魯隱公一怒之下便斷絕了與宋國的外交關係。

  鄭國撤軍後,宋殤公自認為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幾乎都要飄到天上去了;他開始詢問商王武丁當年戰勝鬼方後怎樣舉行慶祝儀式,甚至打聽天子冕旒冠的各項數據與諸侯的有什麽不同。

  但是孔父嘉就對時局看得很清楚。他提醒宋公說:“鄭國人從來都是亡宋國之心不死的,他們絕不會輕易罷休。鄭伯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麻痹宋人,然後聯合諸侯發動大規模進攻。現在還不晚,您應當立即派使者到京師去,重賂虢公林父和天子近臣。

  “虢公得到天子寵信,又與鄭伯不和,他一定不遺餘力地拆鄭伯的台。天子撤銷討伐宋國的命令後,您再親自到京師去朝覲,多奉獻些貢品。如此一來宋國便可以免受戰爭災難。”

  但是他的金玉良言還是灌不進宋殤公那兩隻頑固的耳朵裏去。

  孔父嘉走出朝門再次歎了口說:“又要打無謂之戰了,前朝的國人是多麽幸福啊!”

  鄭國人的計謀成功了,宋殤公對局勢產生了誤判,他不但沒有及時回頭,反而厲兵秣馬,準備與鄭國大幹一場。當宋國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時,鄭莊公便向齊、魯、衛、蔡、郕、許六國派出使者,以周桓王左卿士的身份要求各國君主舉行盟會,商討伐宋事宜。

  但是隻有鄭、齊、魯三君參加了盟會,君主們在會上研究製定了作戰方案,然後就舉行了“將伐宋進行到底”的歃血儀式。

  衛、蔡、郕、許四國君主沒有參會。衛宣公缺席是因為他與王室不和——周人收留了州籲的兒子和一些敵視現zheng an的ang貴族;蔡桓侯是因為他的愚鈍;郕、許很小,他們害怕宋國將來對自己進行報複。

  三大國結盟的消息使宋殤公終於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他再次陷入壓抑和恐慌之中。宋殤公直到此時才決定向京師派遣使者。但是孔父嘉告訴他已經太遲了,宋國人能想到的,鄭國人一定可以想得到,而且也一定已經製定了對策;宋國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全力防守,等戰事結束之後再考慮入京。

  宋殤公卻不死心,仍然向成周派出了一個龐大的使團。

  使團計劃向南借道陳國,然後向西通過蔡國,再向西北到達京師。但是陳國拒絕使團入境,拒絕的理由是:本次討伐宋國聯軍的最高統帥、鄭伯發布命令,禁止任何宋人進入各諸侯國邊境。

  鄭國徹底斷絕了和平的道路,雙方唯有決一死戰。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