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鄭魯易地,齊侯害紀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2202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當年成周建成後不久,周成王曾有將都城東遷到成周的意思;但是由於周、召分治,遷都計劃就被擱置了。

  後來成王特地把許田{今河南許昌南}賜給周公,周公就在許田建了一座別宮。如此一來,他就可以便捷地往來於成周和許之間,處理中原和東方的事務。周公去世後,許田除了作為魯國的一塊飛地外,已經沒有其他意義了。

  西周王室一直進行祭祀泰山的禮儀。泰山腳下有一塊土地叫祊田,祊田建有天子行宮,是周王祭祀泰山前沐浴齋戒的地方。

  祊田本來一直歸王室直轄,但是周宣王把該地賜給了王子友。西周東遷後,周天子再也沒祭祀過泰山{而且看起來以後也不會了}。因此祊田除了算作鄭國的一塊飛地之外,也沒有其他意義了。

  由於祊田緊鄰魯國,而許田與鄭國接壤,雙方對飛地的管理都十分不便,鄭莊公於是提出與魯國交換土地。

  魯國大夫們意見不一,保守派代表臧哀伯{臧僖伯的兒子}認為,天下土地皆歸天子所有,諸侯不過是代表天子暫時管理封地罷了;諸侯擅自處分土地,就是僭越王權、把自己當成土地的所有者了;他國如何做事與魯無關,但是魯國決不能開啟這個先例。</a>

  現實派代表公子翬說,無論魯人、鄭人都是天子臣民,土地在臣民手中,依然屬於天子;許田在曆史上曾多次發生戰事,國家不能盡取地利,保衛土地又耗費巨大,如此還不如把許田還給王室;所以交換土地並不違反周禮,而且有利於地區穩定,國家無事,天子也會感到欣慰。

  魯隱公認為鄭國人的提議對雙方都是有利的,於是他采納了公子翬的意見。公子翬又說,許田比祊田麵積要大,而且建有周公的別廟,國人每年都要在此祭祀周公;換地之前應當先解決上述問題。

  這些問題也正是魯隱公擔心的,他向鄭人表達了魯人的擔憂,並希望就上述事宜進行磋商。鄭莊公真誠地希望對方不要為此煩惱。他說,許田的價值確實比祊田價值大,鄭人會對魯人做出補償;關於周公廟,魯人可以把它遷走;如果將它保留下來,那將是鄭人的榮幸,鄭人會代替魯人延續對周公的祭祀。

  魯國人於是才打消了顧慮。魯隱公八年{bc715}三月,鄭國把祊田的地圖和戶籍冊交給魯國,並承諾再交給對方一塊稀世寶璧。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魯國人卻一直沒有履行義務,這筆交易直到四年後才算徹底完成。

  齊僖公曾於去年成功調停了鄭、宋關係,他今年想要再把衛國拉進同盟圈,不但要使鄭、衛關係正常化,還要使諸侯們成為利益共同體。

  會議日期已經確定,但在宋殤公請求在開會前先與衛宣公見麵,衛宣公收了宋國人的好處便欣然應允。但是這次私下裏的會麵卻引起了鄭莊公的猜忌和不滿,他認為兩人背著鄭人策劃些對鄭國不利的陰謀。

  盟會在瓦屋{今河南溫縣西北}舉行。當列國君主們坐在一起時,衛宣公首先向鄭莊公和齊僖公解釋說,他和宋公提前會麵討論的是如何對“東門之役”給鄭國造成的損害進行補償的問題。宋殤公則在一旁不住地點頭,他補充說這個主意是他首先提出來的。

  就在這一刹那,鄭莊公感覺眼眶都濕潤了;後來他對祭足說:“寡人當時對宋國人的心確實軟下來了——但也僅僅是當時而已。”

  由於衛、宋率先表達了和解與讓步的誠意,鄭莊公就不好再提出過分的要求了。多邊會談進行得十分順利,與會各方都感謝齊僖公為中原和平做出的努力。

  這次盟會為齊僖公賺足了麵子——齊僖公由於召集和主持兩次諸侯盟會而被稱為“小伯”。

  齊僖公在極力建立自己在中原威信的同時又搜集了關於紀侯的眾多罪證,包括生活腐化、an n、勾結夷狄、擾亂華夏等等{雖然齊僖公所犯的前兩條罪狀也掌握在紀侯手裏}。

  齊僖公想到周桓王那裏去狠狠告上紀侯一狀,借此引起天王的憤怒,並趁機對紀國進行討伐。

  但是前麵說過,諸侯朝見周天子有著嚴格的限製,即便是齊僖公也不能隨時隨地覲見周天子。齊僖公於是就找到鄭莊公,請他做為引導者;鄭莊公便以王朝卿士的身份引導齊僖公去見周桓王。

  周王對齊僖公羅織的那些罪名顯得不以為然——起碼他在生活上就比紀侯更加奢侈放蕩。“如果醉生夢死也要受到懲罰,那麽死在紀侯前麵的人多了去了!東方局勢穩定,東夷不敢造次,紀侯功不可沒;不穀不希望發生戰亂,舅氏應當也不希望吧?”他這樣對齊侯說。中原亂象已經把他攪得焦頭爛額,他不希望東方再發生戰亂了。

  此時王室新寵虢公林父已經被任命為右卿士,鄭莊公便成了左卿士;他手裏的權力隻剩下先前的一半。盡管虢公林父主動和鄭莊公搭話套近乎,鄭莊公卻連正眼都沒瞅過他一下。

  冬天的時候,齊僖公派使者到魯國去通報諸侯瓦屋之會的結果。魯大夫仲眾代表魯隱公對來使{因為使節身份太低,不能得到魯侯接見}說:“君侯使三國摒棄仇恨,並且安定三國民生,這些都是君侯施加的恩惠。寡君聽到您的通告了,怎會感受不到君侯的明德?”

  齊使離開後,魯國大夫公子無駭去世了。公子翬請魯隱公賜給無駭家族一個“氏”。隱公向仲眾詢問賜氏的規矩。仲眾說:“天子因其生而有姓,封建有德之人為諸侯,賜給他們土地以為氏;所以隻有天子才有資格稱姓,而諸侯隻能稱氏。

  “諸侯的後人取得族氏有三種方式:其一、諸侯之子稱為公子,公子之子稱為公孫,公孫之子不能再稱公孫,可以采用祖父的字為氏,如臧氏、仲氏;其二、可以以官職為氏,如司空、司馬;其三、可以以封地為氏,如費氏、閭丘氏。”

  魯隱公說:“叔父字子展,就賜他的家族為展氏吧!”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