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口分田
作者:姚廷芳      更新:2020-12-26 12:49      字數:2504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

  肖氏和黎定山回來,貞娘將她去三伯家借石磨和姚方氏來送錢的事兒說了。.258wx.cc不知二人是幹活累得腦袋發懵,還是覺得貞娘是個小孩子,沒必要跟她講道理,兩人反應就是那種“哦,知道了”。

  姚方氏來送錢這事兒也就罷了,可去三伯家借石磨,她娘肖氏反應也這麽平淡。既沒有惡言嗬斥,也沒有沉臉,這讓貞娘更加忐忑不安,吃不準她是什麽態度。

  肖氏和黎定山自然有態度,隻是在她眼裏,貞娘還是個小孩子,沒必要跟她囉嗦太多家裏的事兒。肖氏的觀點是,她家和二嫂、三嫂不合,那是他們這一輩兒的事兒,沒必要攀扯孩子。她沒孩子那幾年,一麵著急一麵將幾個侄子侄女當親生的疼,乍一斷舍離,心裏總是有些舍不得。

  也因她這一觀念,兩口子甚少把與村裏大人之間的恩怨嘮叨給孩子們聽,也不攔著家裏的孩子跟村裏的孩子一道耍。不過,孩子被打受了欺負,她也不會坐視不理,也會護犢子罵上門就是了。

  至於,兩個兄嫂和他們兩家的侄子侄女行事做派,她也都看在眼裏就是了。

  肖氏和黎定山對孩子的放養,既給了貞娘在外麵野蠻生長的空間,但也沒跟她參與家庭事務話語權的土壤。

  貞娘也沒急切想知道到非得追根究地,白目地喋喋不休問個明白不可。但她不動聲色地密切觀察著爹娘的舉動就是了。她著實怕自己弄巧成拙啊。

  她煎餅的時候,爹娘收拾院子的曬好的山貨,而弟弟阿春和阿秋圍著她吃魚餅,吃了她做的麻辣味魚餅,一直嚷著好吃。貞娘借機慫恿二人拿魚餅喂爹娘吃,黎定山和肖氏都覺得麻辣味的更好吃些。

  在她來的那個時代,人們更注重食物的原汁原味,但是這個時代的人因為調味的匱乏,對加了調料的食物更偏好一些。

  魚餅煎完,天也黑了。

  肖氏和黎定山院子裏收拾妥當了,吃魚餅也填飽肚子了。黎定山和肖氏商量要去一趟大伯家,讓大伯在他不在家這段時間,幫忙照看這家裏一些。另外,順路去一趟三伯家,把石磨送去。肖氏沒去,盛了三碗魚餅,讓阿春和阿秋端著跟著黎定山一道去。大伯和三伯家一人一碗,二伯家也沒缺了。

  這擺明了就是交好的姿態,貞娘懸著的心也落回了原處,安心與肖氏在家裏等著。

  當晚回來,貞娘看黎定山神色明顯要歡愉一些,雖不知道談話內容,想來也是往好的方麵發展了。隻是天太晚了,明早還有事兒做,她也不好背著父母問兩個弟弟他們的爹與伯父們都談了什麽,就按下心,打算明日尋時間再問。

  翌日,貞娘起床,就從雞打鳴就起床的肖氏口中得知她爹黎定山,一早就拎著家裏給收拾好的包袱牽著牛去北溪村做工了。

  農人一向早起,即便秋收結束了,地要休整,但活計卻還是有的。比如,進山打板栗等等。

  不過,早飯就沒那麽早了,一般都是太陽升到半空才開始吃飯。也就是說一早起床,先去山裏、地裏幹活,等到太陽高升才回來吃飯。

  貞娘家以前都是肖氏帶著他們姐弟三人下地幹活,回來再做飯,吃罷飯打發他們放牛或者幹點力所能及的活,也變相地讓他們出去浪蕩。

  今日肖氏沒打算回來做飯,帶了糧食進山打山貨,準備早飯、晚飯都直接用竹筒做了,就地解決,免得來回跑還耽誤工夫。

  她們今日要去山頭有點遠,卻是貞娘的爹黎定山的口分田。

  口分田是成丁才分的,活著時候種著上交糧稅、不能買賣,死了再收歸國家所有,再行分配。

  清溝黎是山區,交通閉塞,前朝末年到本朝初年這段時間的動蕩,隻有在賦稅和子弟服兵役的時候感受到了,祖居地倒是沒遇到戰火。也因循舊例執行著前朝的一些製度和政策。此地有是山林田少的地方,本朝立國後核田查籍也沒把這一帶作為移民屯田之地,當地也沒什麽豪強,也不存在外頭傳進來的殺豪強抄家產、沒收田地為官田作為口分田的情況。

  至於當地百姓為何不把無人的山林化做自家的,因為窮,交不起賦稅。他們種的田多是有祖輩傳下來的。這從國家政策上講屬於民田,是可以買賣的,但比著山林著實不多。

  所以,國朝建立後,根據此地山多地少的特點和當地民情,官府分的所謂的口分田少有田,多是一片少有能種田的山林。

  口分田和民田都是要交稅的,主要叫糧稅、絹麻以及銅錢。

  按說,姚廷芳他們既然在此地安家了,也該分口分田的。除了因為姚廷芳還未成丁這等因素外,還有就是他們是客戶,就是外地遷入戶,要走流程。

  上報裏正後,裏正要上報給當地官府,官府去他們家鄉確認老家的口分田已屬國家,這邊才能給他們發口分田。至於怎麽確認,國朝有規定隻要田荒三年無人種便自動上繳國家。當然,他們也可以墾荒地,過了免稅期交稅即可。

  姚廷芳即便花了錢,一些必要的流程還是要走。不想空等,白耗幾個農時,他們這才買了吳老歪家的田。

  貞娘家如今就黎定山成丁分了口分田,分田抓鬮,他運氣不太好,分的山林比較偏遠。路太遠,剛進山還沒幹多久活呢,就天黑了。所以平時他們也不怎麽去那片山林,多去近些無人的山林,或者打聲招呼去相熟人家少的山林打山貨。等入了秋,正是收核桃、板栗的時候,也會約上一些人家一同去她家山林裏打野果,還人家人情。

  去的路上,肖氏喊了他們經常去山林打山貨的幾戶人家。這幾家不是嫌遠,就是家裏有事兒,就他們一家子進山了。

  剛出村,同路的人不少,肖氏跟村裏婦人說笑,貞娘抓住兩個弟弟問了她爹黎定山昨晚去三個伯伯家的情況。

  這才得知,二伯家送了吃的,打個卯就走了。

  他們去了三伯家,就跟堂兄們在一起玩,並沒聽到他爹跟二伯說什麽。

  到了大伯家,他們兩個都有些困了,打起盹來,也是沒聽到。

  貞娘聽的心裏翻白眼。

  黎定山兄弟幾個也沒說什麽,就黎定山的三哥黎定依說了他幾句,意思是他家裏出了那種事兒怎麽不叫兄弟出頭,嗬問他是不是真打算以後斷絕往來。

  黎定山訥訥了半晌。

  黎定依給他拿了兩吊錢,讓他先用著。他家裏也有兩個兒子讀書,曬秋過後也要交束脩了,沒法一下子給他拿四兩出來。

  黎定山跟他推攘了半天,隻接了半吊錢。

  黎定山跟二哥沒說幾句,跟大哥黎定白說了錢的事兒,又說去三哥家的情況。

  在貞娘不知道的情況下,肖氏一早就去了族長家,把姚廷芳曬秋後的束脩那部分已經還了。

  &/div>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