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柿子
作者:姚廷芳      更新:2020-12-26 12:48      字數:2510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

  柿子樹下,七八個婦人正圍坐在陰涼處納鞋底或者縫補衣服,孩子們在旁邊跑來跑去,吵吵嚷嚷的,都快翻天了。

  蔣氏倒沒做針線活,而是拿著竹竿夠柿子。她看著貞娘母女跟著一群相熟的婦人說說笑笑往這邊來,揚聲笑道“乖乖哩,你們咋一塊兒來了?”

  “咋地,不歡迎?”貞娘這邊有愛開玩笑地婦人回嘴笑嗆道。

  “你這啥話。”蔣氏嗔怪著,又忙喊娘家侄子,讓他趕緊去家裏搬木墩等著人來了坐。

  肖氏等人說著“別搬了,脫了鞋一坐就是了”,又仰頭看著吳家的柿子樹,讚道“結的不老少啊。”

  “就是。這快把樹給墜斷了。”

  “今年是果樹大年,夏天桃、杏也結的不少哩。”

  果樹大年,指今年果樹豐產。

  果樹跟莊稼一樣,也是看天掛果,一年好,一年歹的。

  貞娘聽著他們說莊稼事體,沒插話而是抬頭看著柿子,想到的卻是柿子的做法和吃法。

  柿子可以做成懶柿子、烘柿子、凍柿子和柿子餅。

  除了這些常吃的法子外,還可以做成果脯、果醬、油炸柿子餅諸如此類。不過這些吃法都比較小眾。

  更有一種深加工,加工成柿子醋的,這個要發酵需要點技術。她隻是做過功課,並沒有實際操作過。

  貞娘不確定當地都有哪些吃柿子的法子,笑著接過蔣氏娘家侄女蔣蘭娘遞來的木墩,道了謝,拉著她問道“你家那邊柿子都是怎麽吃的啊?”

  蔣蘭娘比貞娘大一歲,虛歲九歲,其實也才八歲半。她長得像蔣氏,梨形臉,皮膚白皙,單眼皮小眼睛,眉毛細長但黑,元寶唇唇角往上翹,不笑也似笑著一般。她有些塌鼻梁,且鼻梁和雙頰都有些雀斑。

  不過當地人說“塌塌鼻梁,婆婆命”,就是說這裏人相看的時候並不認為塌鼻梁不好,反而覺得塌鼻梁生兒子。沒兒子怎麽能當婆婆呢。不但宜子還健康長壽,不健康長壽怎麽能當婆婆呢。

  也有不好的,就是這種相貌的女性多半難與人白頭。據說不是一婚不到頭死了一個再嫁一個,就是寡婦獨立養兒子。

  當然這些都是當地人總結的經驗,準不準,貞娘是不知道的。她知道這些,還是聽村裏頭一個跟蔣氏不對付的婦人背後嚼舌頭嚼出來的。

  蔣蘭娘剛在人堆裏聽了一肚子黎貞娘家的八卦,遞來了木墩本因著好奇偏頭打量她呢,聽了她問話,眉眼彎彎地蹲下來笑著道“我家喜歡吃懶柿子,又脆又甜。你家喜歡怎麽吃?”

  貞娘想了下道“喜歡吃懶柿子,也喜歡吃烘柿子。你家怎麽懶柿子啊?”

  懶柿子其實醂(音懶)柿子,簡單來說就是給即將成熟的脆柿子脫澀。懶柿子口感甜脆,自然很得小孩子的喜歡。

  “能咋懶,不都是浸在塘子裏等個五六天就能吃了嗎?”蔣蘭娘將柿子左手拋到右手,心裏還存著疑惑想問貞娘呢,餘光便不住地打量貞娘,想伺機問問她這個當事人。見貞娘聽了自己的話,臉上閃過一絲愕然,她眨了眨眼睛問道,“你家不是這麽懶的?”

  “是啊。”貞娘可不能跟她說,她前世裏見過的懶柿子是用略比體溫高點的溫水燜出來的。她還是第一次聽人說,浸水塘這種方法呢。為了避免人設坍塌,爆馬甲,再引發一係列不可收拾的問題和矛盾,她很快轉移話題道,“你家不吃烘柿子嗎?”

  蔣蘭娘有點無聊地道“我娘喜歡吃。”

  貞娘眼睛一轉,狀似無聊地問道“你家咋烘啊,是放米缸裏還是用熟的野果子烘啊?”

  蔣蘭娘看她一眼道“用野果烘。放米缸裏,萬一熟透了沒拿起來,弄的缸裏都是柿汁,招螞蟻。”

  烘柿子是通過催熟來脫澀,就是將未熟的青柿與熟了的米麥或者水果密封閉藏,使其自然紅熟如烘成。

  除了這種烘柿外,貞娘還當真見過一種用火烘的。當然不是直接在火上烤,而是先盤柿子窖,再用火烘。她是在北方見到過,當地人用在這種方式大批烘熟柿子後,拿到雪地裏凍成凍柿子再賣出去。

  貞娘重點是要引出柿子餅,便沒在烘柿子上多下功夫,給了蔣蘭娘一個笑臉,又問道“那你家做柿子餅嗎?”

  “柿子餅?柿子餅是什麽?”蔣蘭娘沒聽說過,不由得好奇地看向貞娘。其實,她也覺得貞娘有點奇怪,幹嘛一直在柿子上打轉,難道是想要她姑姑家的柿子,不好開口?

  貞娘從蔣蘭娘口中得知她沒有見過柿子餅,約略知道當地人並不做柿子餅,一時有些心熱。她並不著急將做柿子餅的方法告訴肖氏,讓她立刻馬上接受。她可以先去後山采摘些野柿子,自己先做出來,再圖其他的。

  反正現在肖氏對她搗鼓吃的這事兒,已有了心理建設,還給她尋了不錯的借口。因此她的膽子就大了一些。

  貞娘隨口搪塞道“我也沒吃過。去年曬秋的時候聽一個外地貨郎說柿子可以做柿子餅。還以為你姑父是貨郎,你也知道呢。”

  蘭娘搖頭道“不知道呢。”

  蔣氏看貞娘和侄女蘭娘嘀咕了半天,路過兩人身邊的時候,她踢了踢蘭娘的屁、股,笑道“說什麽呢?”

  蔣蘭娘忙將貞娘說的柿子餅的事兒說了出來。

  貞娘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聽人胡說的。”

  蔣氏跟著吳文水走街串戶還去縣裏進過貨,倒是知道點柿子餅。她笑道“聽說北邊有人這麽吃,咋做的,咱就不知道了。不然,咱這兩棵樹柿子也能做不少哩。”

  貞娘附和了兩句,就和蘭娘跑去蹲在蔣氏身邊幫忙拾掇柿子,就是將柿子從樹杈子上擰下來。

  而她娘肖氏正和人聊她爹黎定山明天去縣城送糧食的事兒誰家要是想從縣裏捎帶東西,她家可以幫忙。貞娘怕蔣氏覺得她家搶生意心裏不痛快,不由得看向蔣氏。畢竟她家是賣貨的,也是從縣裏批發回來散賣給大家,賺個辛苦錢。

  蔣氏不但臉色無虞,還時不時地幫肖氏說兩句話。

  貞娘略放下心來,隨即又盤騰起竹筒飯的事兒了。她看肖氏在捎帶東西上跟人打的火熱,怕是一時半會兒沒功夫與蔣氏分說竹筒飯的事兒。思緒翻滾,不知道自己該不該自作主張替肖氏開口說話。

  很快,他們就拾掇好半筐柿子。

  蔣氏喊了兩個婦人幫忙,準備抬到溪邊。

  貞娘知道這就是要懶柿子了,不由得跟上去看個明白。

  沒啥技術含量,尋了個不被水衝跑的地方,將筐放在溪水裏,連筐浸泡著就不管了。

  如是再三,他們一共下了五筐柿子。

  幹完活,蔣氏笑拍著手道“曬秋的時候應該能吃了。”

  正說話間,眾人看到姚廷芳從南邊過來,似要往這邊來。

  蘭娘聽人議論姚廷芳,小聲問貞娘道“他就是姚大郎啊?”

  。

  最快更新農家奮鬥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