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死亡與訴說(63)
作者:居閣蘭      更新:2020-12-26 03:52      字數:2293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他會救下紫樂,因為他叛變了。

  但如果他真的叛變了,為什麽梅真一家還是死了呢?

  這一點連清想不通,她的猜測一直是他才是放了那把大火的真凶。

  既然是真凶,那又為何會救下紫樂,養虎為患?

  如果不是他放的火,那那具正正好的屍體又怎麽解釋?

  這完全是相互矛盾的!

  查來查去,線索找了那麽多,回過頭來連清和閆帆才突然驚覺事情進行到這個地步,他們竟然不知道該信任誰。

  是神秘的厲宏還是更讓他們摸不清頭腦的沈福裏,而朱陽在作為四皇子陣營的梅真好友,他又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

  連清想了想,“所以說沈庭是誰的人?”

  “皇上的。”

  閆帆和沈庭相識於一次宮宴,整個宴會和閆帆年齡相仿的雖然很多,但沒幾個孩子願意和他相交。

  雖說在外大家都知道陛下寵愛這個孩子,但誰都不會忘記他的父親是怎麽被先皇賜死的。

  閆帆是罪臣之子,被排斥實屬正常。

  但沈庭不一樣,他是整個宮宴唯一一個願意主動與閆帆交流的人。

  閆帆冷淡,他卻熱情,即使閆帆半天不說一句話,沈庭也能滔滔不絕的從天亮說到天黑。

  連清剛來這個世界看到的閆帆,其實就是照著沈庭的性格複製的。

  涼薄不被容納,故而佯裝熱情,擁抱世界。

  其實閆帆一直都知道沈庭是皇上的人,從第一次見就猜出來了。

  經曆不同造就的人也會不同,閆帆天生聰穎,又在那麽小的年紀經曆了不該經曆的打擊,他怎麽可能用普通孩子的思維去看待每一個接近他的人?

  小時候沈庭的演技確實不太行,明明是笑著的,但笑的卻比哭還要難看,明明說著我好喜歡你啊,瞳孔裏散發的確實害怕的情緒。

  那麽看似大大咧咧的人,每次試圖接近他的時候,都帶著下意識的抗拒,仿佛他是瘟疫,一沾上就會害死人。

  這些閆帆都知道,比如沈庭一個戶部侍郎的兒子怎麽能經常進出皇宮,比如他明明是自作主張離開了皇宮他卻是第一時間找到他的人。

  不是沈庭有多關心他這個朋友,他隻是拿到了消息奉命行事。

  一開始閆帆以為沈庭接近他是因為皇帝舅父不放心他所以才給他找了一個玩伴。

  因為在過去了很多年裏,沈庭都沒有任何異常的舉動。

  直到他選擇來大理寺當差,而沈庭也二話不說跟了過來,他開始懷疑,沈庭名為為兄弟放棄仕途,實則他是在爭取自己的仕途。

  閆帆並不失落,他說過,他是一個對所有事都不會真正在乎的人。

  他和沈庭,對閆帆來說,算是相互利用,沈庭利用閆帆爭取他要的未來,閆帆利用沈庭得到他想要的陪伴。

  即使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倒也挨在一起走了那麽多年。

  隻是,一旦皇帝成了當年那件事真正的罪人,那他和沈庭的相互利用也終究走到盡頭。

  “那皇上現在應該知道我和周宇騫去過梅真府上了。”

  沈庭外出辦案,才過兩天就回確實有違常理,如果說他是去了皇宮通風報信倒更說得過去。

  “我們現在說是在暗中調查,但其實已經被擺在明麵上了。”

  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對不起。”閆帆有些自責,“我一開始並不知道你和周宇騫調查的是當年那件事。”

  他也是一路跟著追蹤犬走到了那附近才發覺事情不對,想要再避諱沈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況且發現兩個人那麽久沒有出來他實在是擔心,讓沈庭去幫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或許從那一天起,厲宏就已經知道有人開始調查當年那件事了。

  但距離他們暴露至今,也過去了這麽久了,為什麽那邊好像一點動靜都沒有?

  裴永壽仍堅持不懈的提醒著紫樂,厲宏該怎樣就怎樣沒有任何動作,皇帝也沒急著派人直接將他們哢嚓掉,又是一件不符合常理的事情。

  事出反極必有妖,來回在屋裏踱步,連清背著手,垂著頭,咬著下嘴唇。

  “難道是他們巴不得我們找到真相?”

  “不可能啊,如果當年那件事不是陛下做的,那早已成為了九五至尊的陛下為何不為梅真平反呢,這世上還有比他權利更大的人嗎,沒有啊!”

  “可如果當年那件事是陛下做的,那他幹嘛不早早毀掉這些證據,反而厲宏要留著那幅畫,裴永壽要不斷的給紫樂提供線索,如果是想陷害某位王爺的話,為何現在所有不利的證據都會指向陛下呢?”

  “你有沒有懷疑過,當年為什麽會是十一皇子成為了皇帝。”

  閆帆坐著,抬眼聞著糾結的連清,“一個誰都沒有想到的十一皇子,竟成了最後贏家,你有沒有想過,憑什麽是他?”

  憑什麽是他呢?

  因為那是先帝的遺詔。

  既是先帝的遺詔,就無人敢不去遵守,這就是憑什麽十一皇子當上了皇帝,而本該是皇位繼承人最有競爭力的兩個人卻成了全程陪跑的炮灰。

  腳步生生止住,吸氣,呼吸,吸氣,呼吸,連清每一次呼吸動作都大到不可思議,有一個答案,隨著閆帆的嘴一張一合,逐漸清晰的浮現在腦海裏,清晰到,連清甚至不太敢說得出口。

  “先皇……”

  連清曾看過一些小說,宮闈裏的勾心鬥角,人人對於皇位的野心,一國之主能做所有決定,但偏偏是哪個兒子能繼承他的皇位,讓他們傷透腦筋。

  就算是立了太子,也躲不過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當上皇帝了都得防著有心人篡位,更何況那時還人人都有機會。

  所以很多時候,皇帝並不會一開始就讓你知道,他心裏想的真正能繼承皇位的兒子到底是誰。

  不可否認的是,先皇在世時,是一位明君。

  年輕時熱血澎湃,為本國開疆擴土,中年時沉穩狠絕,為朝廷剿清蛀蟲,到了老年,依舊寶刀未老,安國安邦,國泰民安。

  這麽一位明君,值得被世人稱頌。

  就算是現在的九五至尊,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也沒有底氣去對先皇有任何質疑。

  這或許就是皇帝明知他們開始調查卻什麽都不做的原因,因為他根本不是幕後主使,而幕後主使,早登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