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墨家主張1
作者:絕域輕騎      更新:2020-03-15 18:20      字數:3664
  “諸葛亮的這段南征記,不但給七擒孟獲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同時也給墨家的消亡和去向提供了一條最可靠的線索。這一點才是我們搞學術研究最有價值的發現,也是我們這一趟冒險經曆的最大收獲,現在我們可以順著這條線一直探索下去,一定可以發現更多的秘密,解開更多的謎團,這不僅是我一生的心願,更是為大家重新認識那一段錯綜複雜的曆史,指明了一個方向,這也是我們科研工作者應該做的貢獻。

  以前找不到線索,咱們沒有辦法去探索,去追尋,還情有可願,現在線索就擺在我們的麵前,這是曆史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蒼天賜給我們的機會,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它,爭取早日讓這一切大白於天下,我希望你們能夠與我一起並肩戰鬥,不管遇到什麽困難和挫折都不要放棄,共同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好嗎?”

  教授說完,用十分期盼的眼神看著他們三個,在他的眼神裏除了有興奮的表情,更多的是他那堅定不移的目光,和信心十足的神態。他就像一個小孩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糖果一樣興奮,那樣的質樸,那樣的單純。

  看到教授的表情,李子木他們都不知道怎麽答複為好,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一個勁地點頭,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一向穩重、嚴肅的教授,從來不會表露出與他身份不相符的表情。

  既然墨家的後人在南方地區落地生根,那他們在這裏一定留下了諸多的痕跡,絕不會隻有這兩處地宮而已,因此我們應該按著孟獲城的這條線索慢慢找下去,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雖然自秦漢以後,墨家便逐步消亡,史書史料的記栽也是越來越少,但後世的人們在研究墨家的時候發現,墨家雖然在不停地消亡,他們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小,但他一直沒有消失。隻是他們沒有機會再次高調地走向公眾的視野,反而隱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各個階層,發揮著自己應有的作用。甚至在幾次華夏民族生死悠關的時刻,都看到了墨家後人的身影,他們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對外抗擊外族的入侵,行俠仗義,置自己的生死於不顧;對內扶困濟弱,救死扶傷,把自己的兼愛灑向神州大地。國家和民族度過危難以後,他們又會迅速地泯然於眾,繼續在一些不起眼的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他們的行為完全詮釋了‘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高風亮節,他們不去爭名奪利,也不去嘩眾取寵,這樣的行為也充分體現了墨家世代倡導的思想境界,看來墨者的思想境界,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修練達到的。”

  “因此,我們更加有責任和義務去發掘這一段曆史,去宣揚他們的精神與豐功偉績。在封建社會那個君權至上的時代裏,墨家的思想肯定不受人待見,他們的很多主張與當時的主流思想相背,甚至與君權、皇權產生了衝突,所以墨家思想才會受到多方的打壓,從而漸漸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但這並不能證明他們的思想是落後的,或者說是非科學、非人道的,相反,他們的思想和主張是十分先進的,十分前衛的,而且非常符合科學,非常符合人倫道德,非常有利於社會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發展。隻是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顯得太過於超前,所以不能被當時的社會接受。就像在新中國初期

  ,也有一部分有遠見卓識的領導提出經濟發展的方案‘三大包幹,五大自由’,‘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時,不但不受待見,相反提出這樣方案的人還受到了某些特權階級的衝擊和批鬥,提出這些方案的人,甚至還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後,我們又不得不順應時代潮流,自然而然地走上了當年那些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提出的發展思路上,可是,又有誰還能記得當年這些領導,他們為了國家的早日強盛發展,為了民族的早日富強複興,為了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他們舍生忘死,仗義執言,從而含冤九泉呢?”

  所以說曆史上的很多政治主張,發展方略,並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一切要看提出的時機和曆史的機遇。正如古人所說“時運不濟,命運多舛。李廣難封,馮唐易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取得成功,要天時、地利、人和俱齊才有可能,否則你提出的主張或建議往往會成為套在你脖子上的繩索,甚至會成為你催命的判符。

  “對了,我說了這麽多,你們究竟知不知道墨家的政治主張啊!”教授好像是在詢問大家,又好像是在考核大家,但更多的肯定是在啟發大家,希望大家能從他的這段話中去更多地了解墨家,自發地去學習相關知識,從而為他們今後的探索研究積累一些基礎知識。

  “上次龍蒼溝回來以後,你叫我們多關心一下這方麵的知識,所以我當時重點看了一些,再加上剛才在巨子塔裏麵看到的那些文字和圖案,可能知曉一點這方麵的知識,但不知道對不對”。李子木忐忑地說道。

  “沒事,大膽地說,你知道多少就說多少,沒有人會笑話你的”,教授一邊說一邊給了李子木一個鼓勵的眼神,仿佛在說“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那我就拋磚引玉,湊合著說說我自己一點膚淺的看法了哦!他們最重要的主張好像有以下十條:

  第一是兼愛,也就是大家要互相尊敬,互相愛戴,完全的、不分彼此,無差別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愛相反,將父兄慈、子弟孝、尊長友、年幼悌......等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不要有階級的區分,也不要有地位的懸殊,更不能在人與人之間設置鴻溝。

  第二是非攻,因為當時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聲望,征伐不斷,戰火四起,以至於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所以墨家希望同族之間不要再打仗,不要再互相攻伐,他們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雙方的傷害都非常的大,傷人命、損其財,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民族內部的戰爭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

  第三是尚賢,實際上就是推薦有才能的人,無論他身份的貴賤,隻要他有真才實學,君主就應該要重用他,大家就應該尊敬他,社會就應該接納他,而不是一味地看一個人的出生和地位;世襲高官厚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對國家健康發展的最大傷害。

  第四是尚同,應該選擇天下大多數人都認同的人,立以為天子,立以為三公、萬國諸侯,以至左右將軍、大夫和鄉裏之長,就像現在的民主選

  舉一樣,社會成員自下而上,尚同於天子之"義"並且"上有過,規諫之"。社會成員的意願層層上達,庶民天子及其以下的各級官吏按共同的"義"行事,從而實現"天下治"。並且,天子的行為是否合於天下之義,必須據其是否尚同於天。這就阻斷了最高統治者獨行又獨斷其政的可能性。相當於現在西方國家的議會,對總統的權力和行為也要有約束。

  第五是天誌,墨子提出要按章辦事,按照章程來操作。‘天’是賞善罰惡的意思,‘天誌’就是要規範和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所以‘天誌’應該就是最初的法律法規的雛形。墨子在此強調天誌其實是為了強調法律的公平與公正,也就是要用一套完整公平的法律來規範所有人的社會行為。

  第六是明鬼,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相信鬼神會懲惡揚善,從而增加人們對自然,對道德論理的敬畏之心,不敢胡作非為。

  第七是非命,就是否定命運的存在,認為世界是公平的,賴其力者得其生,不賴其力者不得其生是理所當然的事。墨家認為根本不存在宿命的說法。富貴,貧窮,成功,失敗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個人的命運是掌握在個人手裏的,不要去祈求上蒼,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第八是非樂,墨家認為,應該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大型歌舞活動,古代大型歌舞活動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於國家發展和促進生產方麵都沒有一點作用,是無用之事。因此廢除大型歌舞活動,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民生的改善,符合廣大平民的願望。

  第九是節用,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反對浪費,反對奢靡之風。墨家認為當時的貴族過度浪費,過度享受,而普通老百姓則衣不蔽體,食不裹腹,正因為這種巨大的差距,導致了老百姓群起為盜,甚至爆發戰爭,推翻政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諧,同時也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阻礙了社會各方麵的發展。

  第十是節葬,墨家認為把家庭的大量財富浪費在葬禮籌辦,請客吃飯上,是一種極不明智的選擇。古代的厚葬,對貴族來說,可能是小事一樁,畢竟他們財大氣粗。而對窮人來說,則是要傾家蕩產的節湊,同時其子女還要守孝三年,還不能參加生產勞動。所以墨家主張廢除遠古留下來的葬禮習俗,製訂一套有利於平民的喪葬標準。”李子木在教授期許和鼓勵的目光下,把自己腦袋裏裝的東西全部和盤托出,臉上也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神色。

  “說的非常好,我們再來細細地看一下墨家這十點主張,每一點都有利於我們的社會進步,每一條都有利於我們生產力的發展,每一條都有利於我們民生的改善,因此這些主張放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都是非常科學,非常有用的。由此可見墨家這個群體的人是多麽的有前瞻性和預見性啊!他們的這一係列主張,用今天的視角來審視,也是多麽的先進,多麽的科學,可惜他們生不逢時,才導致了他們這個學派悲劇性的結局。但我們作為今天的探索和研究者,確實有責任和義務,去發掘、去探索,不能讓這樣一個優秀的學派,精英組成的群體,默默地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