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龍陵寨3
作者:絕域輕騎      更新:2021-05-10 14:27      字數:3644
  而這畫的第五部分便是諸葛亮在平叛南中叛亂時,具體的過程和做法,以及他給當地人留下的永恒念想。

  諸葛亮通過征撫並舉的方式,一舉消彌了叛亂,懲罰了首惡,從而達到了長久穩定南中的目的。他在搬師回朝之日,還專門精心準備了三樣禮物,無償地賜給了當地各大小部落;其一是,由他根據南中長者的描述,自己親自作畫的南中圖譜,也就是龍村長家牆上的掛著的那幅畫,它讓南中人有了信仰和驕傲,從此擺脫了那種蠻荒的狀態,這是南中人民從愚昧落後的奴隸社會走進封建文明的標誌之一。

  其二是可以避邪驅魔的諸葛臉譜,以前南中地區比較落後,盅魔橫行,蛇蟲當道,戴上了諸葛亮親自繪製的臉譜之後,便能驅魔避邪,保證大家來去自如、出入平安。

  “這臉譜真的有那麽神奇的功能嗎?我還以為這是你們民族的圖騰或者精神信仰什麽 的,或者隻是一個裝飾一個擺設而已,沒有想到那還是諸葛亮留給你們的寶貴財富。”美女好像對那麵諸葛臉譜有一些感興趣,所以忍不住隨口問道。

  “這臉譜的作用會不會被 你們的祖先刻意渲染誇大了?其實它就一個普通的臉譜而已,可能是你們的祖先故意為了增加神秘感才這麽說的吧!”胡白水說話也是口無遮攔,完全沒有想過對方的感受。

  不過龍村長好像也沒有因此而生氣,看來他也不是一個迂腐的迂夫子。

  “其實對於這些傳說是真是假我們沒有必要去深究它,可能這諸葛臉譜在大家心裏麵的作用要大於它的實際作用吧!他能激發出我們藐視困難,挑戰危險的不屈精神,從這個方麵來看,諸葛亮留給我們的神物,是發揮了物超所值的作用。同時也從另外一個側麵反應出我們南中少數民族對諸葛丞相的尊敬和崇拜!這些諸葛臉譜都 是用上等的香樟木雕刻而成,然後再塗以專門的油漆,那香樟木本來會散發出一種濃烈的香氣,能夠有效地殺死和驅散一些小蟲子!所以在某些特殊的地段,蜀漢大軍會人人戴一個臉譜,既能保證自己的麵部不被荊棘刺傷,又能驅散一些微小的蟲子寄生到人體的身上,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龍村長詳細地給大家講解子諸葛臉譜的真正作用,這段巧妙的述說,算是圓滿地回答了美女和胡白水剛才的提問。

  “哦!難怪你們這裏的竹樓保存得這麽完好,沒有一點蛀蟲危害的痕跡!原來都 是這些香樟木製成的諸葛臉譜的功勞啊!”李子木一副恍然大悟 的樣子。

  “正是如此,這位兄弟好見識!我們南中氣候濕熱濕潤,很適合小蟲子的生存和繁殖,如果沒有這些諸葛臉譜保駕護航,這些竹樓是斷斷不會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的!”龍村長表揚了一下李子木,又繼續娓娓道 來。

  這第三樣禮物便是諸葛亮專門做來在山間傳遞信息和驅散猛獸毒蟲的一百麵大銅鼓,這種大鼓各部落分去十麵,皆設在當道關隘,或者是部落重地,既為傳遞消息的烽燧,又為供人尊崇的神物。南中百姓都說這是“諸葛鼓”,甚至還有傳言說此鼓幹係南中蠻夷運命,還說出了“鼓去蠻運終”的讖語,隻是聽說這諸葛鼓因為勢關我們南中氣運,所以南中首領非常重視,所以大家都 把這諸葛鼓當作自己部落的聖物一樣。

  諸葛亮撤退以後,各部落首領怕有人來搶奪諸葛鼓,首領便將這諸葛大鼓藏了起來,小心地保存起來,甚至是供奉在神聖的殿堂之中。繼續在這片山水之間,守護著我們南中的安寧,所以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見過這諸葛大鼓的真正麵目。

  而要探尋這一切,就要到後麵大山深處的五行山,七星海去,那裏沼澤遍地,蛇蟲當道,蚊蚋成群,瘴氣迷漫,那裏既是當地人心目中的神山,也是祖輩時常告誡子孫的禁地。

  有好事膽大者,不聽勸告,擅自闖入那一片禁地,都沒能再走出來,所以近些年來,再也沒有人敢走進那裏麵半步。

  聽龍村長這麽一說,胡白水臉色嚇得煞白,仿佛龍村長所說的那片禁地,就是龍潭虎穴,一旦走入那裏麵,就是世界的末日到來了一般。他用征求的眼光看著李子木,希望李子木能夠慎重考慮自己一行的行程安排,而李子木卻是一臉氣定神閑的樣子,仿佛對待龍村長說的這一切,他早已有了對策在心。

  蜀漢大軍撤退了以後,南中各族人民世世代代感念諸葛丞相的恩情,便將他的畫像供奉了起來,他便是我們的精神支柱,他便是我們祖祖輩輩供奉的神靈。

  “你們這裏為什麽叫龍陵寨呢?”美女也不失時機地問了一句。

  “單從 字麵上來看,這龍陵便是真龍的陵寢,而‘龍陵寨’就是‘龍陵在’的諧音,所以,我們都一直伴著龍陵而存在。當地的百姓都是當年自願留下來給真龍守陵的族人,隻是從來沒有人知道這所謂的真龍陵寢在哪裏?也不知道這隻真龍是誰!”龍村長簡單地給大家簡單講了一下龍陵這個名字的由來。

  “我看你們村子裏大多數的人都姓龍,是不是因為給真龍守陵而得來的姓啊?”胡白水又好奇地問道。

  “我們白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姓不一樣,相傳我們的祖先是一名英雄,他叫龍佑那,在諸葛亮南征的時候,我們部落的力量還很弱小,必須聽命於孟獲等其他大族的命令,他受孟獲等人的蒙蔽蠱惑,帶領族人與蜀漢大軍對抗,諸葛亮設計擒獲了龍佑那。”

  “一開始龍佑那也和孟獲一樣抵死不降,後來他慢慢知道了蜀漢南征的真像並不像是孟獲所說的那樣,孟獲是顛倒黑白、蠱惑人心,有意挑起不明真像的南中百姓去對抗蜀漢大軍,自己隻是被孟獲蒙蔽利用了。再加上諸葛亮以德報怨的做法,讓他深 受感動,於是他便主動投入了諸葛亮的麾下,並出麵招幕南中子弟,與蜀漢大軍一起在沙場上建功立業。”

  “諸葛亮便賜他姓了張,改名為張鉞,並將南中子弟專門編為一軍,外叫無當(擋)飛軍,交與張鉞率領,作為前鋒一起參加了曆次北伐,逐漸成為了蜀漢軍中一名戰績彪炳的青年將領,寫下了自己人身當中濃墨重彩的一頁,由於他戰功卓著,後來還被蜀漢政權封為白子國的國主。”

  “在第六次北伐之前,諸葛亮已經 感覺到自己命將不久,而自己的北伐事業也終難成就,蜀漢基業也再難保全。所以諸葛亮便叫張鉞遣一子回原籍,恢複龍姓,隱藏於此,說是為蜀漢將來複國,做準備工作,後來龍佑那遣回來的那一支族人,便長期在此生活,並恢複了自己原先的龍姓,一直延續至今。

  直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件事便沒有了下文。

  可惜過了千百年以後,也沒有人來尋找我們族人給我們安排任務,更沒有人來領導我們準備為蜀漢複國,而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也早已習慣了這裏的生活,所以就在這方風水寶地上生活了下來。

  龍村長的這一番介紹,讓李子木等人聽得入神,因為龍村長所說的這一切,點點滴滴都說在了他的心坎上,這些內容對於他們此行的任務的重要性,簡直是不言而喻。他的心中其實早已經怦然心動,隻是為了不引起龍村長的懷疑,他仍然裝作若無其事一般,就像是在茶樓裏聽說書的人講評書一般輕鬆自然。

  在執行此次任務之前,李子木仍然像往常一樣,在網上搜索了當地相關的風土人情,文化傳說,甚至還專門找了幾本書來看,裏麵介紹的情況和龍村長說的差不多,但遠遠沒有龍村長講得詳細精彩。因為龍村長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措詞都傾注了大量的感情,就像是親身經曆過那些難忘的瞬間一樣,所以大家聽起來特別的有味。

  據史書記載,相傳三國時白子國主(後來的建寧國主)叫龍佑那,又作龍鳳佑那、鳳佑那、張龍佑那、張佑那等,是白族先民,起初他們的部落很弱小。三國蜀漢建興三年(225),蜀相諸葛亮南征,殺雍闓(應為高定元),擒孟獲,然後果封龍佑那為當地領導人,世襲領地,並賜他姓張,在白崖(在今雲南彌渡縣紅崖)築建寧城,作為治所,改白子國為建寧國,立鐵柱並《南中紀功碑》。

  明代大文學家楊慎在《滇載記》中記載,諸部慕武侯之德,"漸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諸部於是始有姓氏"。傳至其十七世孫張樂進求,被唐太宗封為首領大將軍。不久,其建寧國被細奴羅的大蒙國替代。”

  這些都是有明確的曆史記載的,與龍村長所說,大同小異。

  “龍村長,你剛才講得竹王的故事在前呢?還是諸葛亮南征的時間在前?”龍村長剛剛暢快地講完這一段,美 美地抿了一口杯中的酒,冷不防美女又問了一個很專業的問題。

  這個問題好像龍村長以前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以至於支吾了半天才含含糊糊地說了一句:“我想可能是竹王的故事在前吧,要不然這南中圖譜上怎麽會有竹王的故事呢?隻是這個故事通過口口相傳,裏麵可能也增添或減少了一些成分,某些地方可能有一些失真,但故事的因果和脈絡還是經得起推敲的。”

  聽龍村長說完這一切,大家才從那個戰亂紛爭的古戰場裏麵走了出來,思維又重新回到了眼前的社會當中。

  看來這裏的確是當年諸葛亮南征的戰場之一,這裏肯定也有他們一心要尋找的孟獲城,或許這個具體的地方就是龍村長所說的五行山、七星海。

  而這個竹王的故事也許是通過諸葛亮完善包裝過後而形成的故事,因為以前的神話故事都經不起仔細的推敲,還有很明的漏洞,但這個故事不一樣,故事有血有肉,而且故事裏麵思路清晰,邏輯合理,而且還能前後互相呼應,相互佐證,所以李子木認為這個故事是有人用心編排過,並有意識讓其流傳下來的,編排這個故事的人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後來人一些信息,這才是他的初衷。